成语“华亭鹤唳”的典故是怎样的?

正在热播的《鹤唳华亭》,由杨文军执导,罗晋、李一桐、黄志忠、张志坚、苗圃、金瀚、王劲松等主演,原著作者雪满梁园担任编剧。有当红小生,也有一群老戏骨,再加上精美的服饰与人文气息,令人充满期待。而且“华亭鹤唳”作为一个成语,有慨叹人世无常,悔入仕途之意,正符合主人公走向末路的心境。

《晋书·陆机传》载由吴入晋的陆机历经宦海浮沉之后兵败被杀,临刑之际:“继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岁。”

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上海松江)人,太康十年(289年)由吴入晋。陆家属于江东第一大族。西晋建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据史料载,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们安居乐业,生产力逐步得到了恢复,车同轨,书同文,民相遇者如亲。史称“太康之治”,这是三国时期之后难得的盛世之境。

为了保持家族荣誉,陆机离开故国前往洛阳,打算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完成人生的抱负。他在《百年歌》就记载了这种心境:“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巵气如熏。辞家观国综典文。高冠素带焕翩纷。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四十时。体力克壮志方刚。跨州越郡还帝乡。出入承明拥大珰。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五十时。荷旄仗节镇邦家。鼓钟嘈囋赵女歌。罗衣綷粲金翠华。言笑雅舞相经过。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刚开始抵达洛阳时,陆机就得到曾官居太常又是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评他们是平定吴国最大的好处就是得到你二位青年才俊。之后得到太傅杨骏的举荐,陆机赴任祭酒。不过,当时西晋门阀制度日益发展,九品中正制继续推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政治。那些一直想建功立业的文人们抱负只能化为泡影。可陆机却没有看到这些,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不久,西晋王室外戚杨、贾两大家族明争暗斗争权夺势。最终,贾氏集团诛杀了把持朝政的权臣杨骏。之后,元康二年(292)陆机被封太子洗马征;两年后,回到吴地,成为吴王郎中令;元康六年(296年),入为尚书中兵郎,后转为殿中郎。元康八年(298年),为秘书省著作郎。这一时期,虽然贾氏专权,政局动荡不安,但陆机的升迁递补是正常现象。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借杀太子的罪名诛灭贾氏,且篡帝位。陆机完全卷入“八王之乱”。陆机最初到洛阳时能顺风顺水,主要是“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被大家看不起。但是,在这次动乱中,陆机靠反水,诛贾谧,立了功,赐爵关中侯。

不到三月,赵王伦为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颢、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所杀,陆机险些被齐王冏所杀,因为陆机做了赵王伦的中书郎,齐王冏认为他参与赵王伦的谋反。后被河间王颢与成都王颖所救。至此,陆机可以说是逃过一劫,

假如陆机能及时守住自己的“野心”,可能后来就不会死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据《晋书》载:“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恩等咸劝(陆)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陆机不但没有任何退意,反而“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之后,长沙王又专权,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颢征讨长沙王,起用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司马颖向陆机许诺,只要拿下洛阳,就起用他辅理朝政并进爵为郡公。陆机却搬出齐桓公信用管仲终成大业、燕惠王疑心乐毅功败垂成的事例,暗示司马颖不要听信小人之言,保持对自己的绝对信任。谁知,此话就被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拿来做文章。

说起这个卢志,当初还和陆机有过过节。一天,司马颖府上的人们聚会,谋士卢志问陆机:“陆逊、陆抗是你什么 人?”陆机脸色大变,说:“正如你和卢 毓(卢志之祖父)、卢班(卢志之父)的关系一样!”

当时陆机之弟陆云也在场,听了哥哥的回答,吓得有些坐不住了,散场后拉着哥哥的袍子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卢志是司马颖的谋士,因为这件事跟他把关系搞僵了,也许得不偿失;再说了,可能他真的不知道详情!”

陆机严肃地对弟弟说:“ 我们的祖父、父亲是何等风云人物!祖父在彝陵之战破刘备大军七十万,父亲也为我东吴栋梁,名传海内,谁人不知?他卢志胆敢无礼,作此狂言!”

原来,在古代当子弟面直呼其祖父、父亲的名字是大不韪。因此,陆机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更令他愤怒的是,他觉得卢志是明知故问,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一贯轻蔑。此时的陆机,不知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后来由于司马颖的部下大将是北方人,大多数不服陆机,致使陆机大败。卢志借机内外勾结,诬陷陆机,终于将其杀害。

据《晋书》载:“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凄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