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剖宫产率再抬头,主要推动力来自农村

中国 2018 年的 1361 万活产儿中,有差不多 500 万是剖宫产。与之相比,2008 年的 1316 万活产中有 379 万剖宫产。也就是说,在这 10 年间,中国剖宫产率从 2008 年的 28.8% 增长到了 2018 年的 36.7%,年均增长率 1.8%。十年间,中国新生人口为 1.6 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超大城市的剖宫产率在下降,普通城市保持平稳,而农村地区则在持续攀升。

2020 年 1 月 7 日,这项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教授等人的研究《中国剖宫产率趋势(2008-2018)》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刘建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任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国家卫健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妇幼卫生年报办公室主任、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主编。他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殖与围产流行病学。

2 个折点:2012 年和 2016 年

图 | 中国剖宫产率趋势(2008-2018)。(来源:《美国医学会杂志》)

这些新生人口中的剖宫产率从 2008 年的 28.8%迅速增加至 2014 年的 34.9%,随后稍放缓但仍然增至 2018 年的 36.7%。

具体而言,2007 年到 2012 年是剖宫产的迅速增长期,年均增长 4.6%,2012 年到 2016 年是平稳期,2016 年到 2018 年期间的增长率则又开始攀升,达到了 3.5%。

研究人员认为,2012 年到 2016 年剖宫产率曲线平稳的背景是国家降低剖宫产率措施的推行,比如 2014 年至 2016 年的母婴友好医院计划。

2016 年之后,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可能归咎于农村卫生服务的改善,婴儿友好医院计划的结束,以及 2016 年的二孩政策的影响。对于二孩政策的影响,是因为二胎妇女的剖宫产率会提升,也与二胎产妇年龄较大有关。

农村地区的剖宫产率一直低于城市,但一直在增长,而超大城市的剖宫产率在持续下降,不过仍然高于农村。

超级大城市与农村地区剖宫产率的差异从 2008 年的 25.1 个百分点(超级大城市 49.4%和农村 24.3%)下降到了 9.6 个百分点(超级大城市为 43.8%与农村 34.2%),差距在迅速缩小。

普通城市里的剖宫产率比较稳定,属于三者中的中游水平。

各地的剖宫产率差异较大。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张为远教授曾对全国 14 个省份 39 家医院(其中包括 20 家三级医院及 19 家二级医院)做了大数据分析,发现剖宫产率最高为东北地区(71.6%),剖宫产率最高的省份达 78.0%,剖宫产率最高的医院达 81.6%。

同时,教育程度越高的产妇越倾向于选择剖宫产分娩。这是因为她们的教育经历导致妊娠时年龄偏大,以及分娩并发症的增加,而非产妇倾向于剖宫产分娩的观念与教育程度有关。

阴道分娩才是人类生产主流

图 | 中国超级大城市、普通城市和农村剖宫产率趋势(2008-2018)。(来源:《美国医学会杂志》)

剖宫产其实是一种备选的分娩方式,是用来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而在人类生育历史中,阴道分娩才是主流,才是人类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012 年,全球约有 2290 万起剖宫产案例。世界上剖宫产率最低的国家是南苏丹,为 0.6%,最高为巴西(55.6%)。美国的剖宫产率约为 32%。

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国是世界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但为何剖宫产率仍然难以控制呢?

刘建蒙等人分析了 2013 年 8 月到 2014 年 7 月期间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 1563 例剖宫产数据发现,“临床可能必要剖宫产”是剖宫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占全部剖宫产的 59%。这类剖宫产属于可剖可不剖,是剖宫产的灰色地带。

而 “无临床必要剖宫产” 也多达 166 人,占总数 10.6%。研究人员调查了无临床必要剖宫产的背景,其中产妇自己要求剖宫产占 73.8%,丈夫要求占 19.7%,要求原因主要有剖宫产更安全,对自然生产缺乏信心,也有 41% 的人是因为选婴儿出生日期需要“良辰吉日”,也有人担心顺产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

而对于院方,剖宫产占比高可能受医患关系紧张因素影响,也不排除产科医生倾向于规避阴道生产可能带来的复杂情况。也有一些医生对剖宫产影响认识不全面,医生不肯定或不认为剖宫产终止非高危妊娠可产生潜在不良影响。此外,受个人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等因素影响,不排除存在过度诊断和放宽指征的情况。

这些无临床必要剖宫产不仅增加医疗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母婴健康。

现有证据提示,胎儿在分娩前的肠道呈无菌状态,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最初暴露菌群源自手术环境、医生、护士等,而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最初暴露菌群主要源自母亲产道。这些肠道菌群与子代肥胖、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腹泻、炎性肠病以及 1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此外,剖宫产妇女的母乳喂养率低于阴道自然分娩妇女,这也是影响新生儿在婴儿和儿童期健康甚至下一代健康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与任何外科手术一样,剖宫产也存在短期及长期风险,长期风险可能在实施剖宫产很多年后才会凸显,给母亲及子代的健康、甚至母亲未来的妊娠造成影响。对难于获得综合产科服务的妇女而言,其风险则更高。

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率保持在 10%―15% 之间是最为理想的。如今则不再强调这个比率,而是指出,当剖宫产率高于 10% 时,它与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不再有关联。应该不遗余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宫产服务,而不是致力于使剖宫产率控制在某个特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