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参加一战,马歇尔上尉凭什么能首批到欧洲?

从军校走向兵营的年轻军官,每个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上战场冲锋杀敌,大干一番事业。马歇尔少尉也不例外,他告别新婚的妻子,怀着成为伟大军人的梦想来到菲律宾,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外服役生活。

凭借弗吉尼亚军校第一上尉的工作经验,马歇尔在海外的军营生活比较顺畅,带领50多人驻守一个兵站,他“制服”了不听话的老兵,控制住肆虐的霍乱疾病,充分展示了他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但离上战场杀敌的梦想,却越来越远。

马歇尔的认真态度,让他有机会深造,并留校担任教员。

一年的海外带兵经历,可以学到许多军校没有的东西。回国后的马歇尔更显得老练和阅历丰富,他被分配到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处兵营,负责后勤工作。和平时期的军人地位不高,升迁机会少,官兵们人浮于事、懒散酗酒,营房更是破烂不堪。

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马歇尔的积极性,他不仅有本事调动官兵们的积极性,而且将军人家属也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搞好环境卫生,他宣布:如果谁将自己家门前的卫生打扫好,就可以按照家属喜欢的颜色,将家里的墙面粉刷一遍,家属们和军人纷纷行动起来。

很快,过去满地都是垃圾、臭虫的营房焕然一新,成为陆军中最整洁的家属区。更有意思的是,过去懒散的军人们也检点许多,风气大为改观。马歇尔的工作能力和上进心得到了同事们、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1905年,马歇尔奉命率领一支勘测队到得克萨斯州,测绘一片方圆5000平方公里的地图。在炎热干旱的沙漠里,他和队员们一干就是几个月,对每个独立目标都进行了核实和标注,驻军司令评价道:“这是收到的地图中最好、最完整的一份。”

由于出色的表现,马歇尔被保送到利文沃斯堡军校(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前身)深造进修。让他倍感意外的是,参加进修的学员都是上尉以上军官,只有他是少尉军衔。原来,按照校方要求,进修的学员必须是上尉以上军衔,幸运的是,这个要求是在马歇尔被保荐之后。

1906年8月一起入校的55名学员,可以说是美国陆军的精英,有着灿烂的前途。但他们根本没把年轻的少尉看在眼里,马歇尔显得格外“另类”。他再次拿出充沛的学习劲头,潜心研究和学习各门功课,成绩名列全班榜首。

“喜事连连”,他被晋升为中尉军衔,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选送到高级班,再深造一年。也就是说,马歇尔的仕途将一片光明。让所有人羡慕的是,作为优秀学员,他留校任教了。一名中尉给一群上尉或少校上课,这种感觉,马歇尔很享用。

但他还是喜欢上战场,更希望得到晋升。

1913年,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紧张起来,让卸任军校教官有一段时间的马歇尔,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他看来,和平时期军人的升迁都是论资排辈,只有参加战争,才能出人头地。于是,他积极活动,要求参加战斗。

然而,马歇尔被再一次派往菲律宾任职。眼看着战争离自己越来越远,作为一个11年的中尉,他心灰意冷、萌生退意。多年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是公差勤务、组织训练、参加演习,或者当军校教官,每次都受到上级的表扬。

但他只是一名中尉。这对一个志向远大、渴望成功和升迁的马歇尔来说,与其说是无奈的等待,倒不如说是痛苦的煎熬。好在,此时的欧洲“乱作一团”,随时都能爆发战争。也就是说,马歇尔还是有机会参加战争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菲律宾的日子还是很安逸的。没有战争,担任参谋助理职务,相对而言是比较轻松的,马歇尔凭借在利文沃斯堡深造的参谋专业,在各类演习中显得得心应手,甚至在参谋长生病的情况下,他依然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1914年,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的战争刚结束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尽管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其在欧洲利益让他们考虑到,出兵参战是迟早的事情,加强军备的工作开始了。

“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刚从墨西哥战场回国的贝尔将军,负责对平民志愿人员展开训练,他立刻想到了马歇尔来担任助手。马歇尔十分高兴地接受这项任命,这不仅是14年来,头一次获得晋升成为上尉,而是担任这样的职务,可以有参加一战的机会。

尤其是有机会直接带兵打仗,战争年代,前线军官的升迁是快速的。

回国后的马歇尔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训练平民志愿者,这些人大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像律师、医生、教师等等,是未来战争的后备军官。因为是自负费用来训练,他们对训练向来不重视,甚至认为是来观光旅游,带着家眷、女友一起来。

这可是一份“出力不讨好的活”,严格训练会招致一连串的抵触,甚至官阶不保;不认真训练,这些人如何将来带兵打仗。马歇尔照章办事,认真组织训练,他丰富的阅历和以身作则的态度,很快“制服”了这帮人,训练效果很好。

1917年,一战进行到了第3个年头,美国也发了三年战争财,终于宣布参加一战。贝尔将军任东部战区司令,马歇尔跟在他的身边,负责全军区的军务。有了贝尔将军的支持,那些高级将领们也只能听从“一名上尉”的调遣。

但是马歇尔对此并不“满足”,当听说潘兴将军将先率领陆军第1师前往欧洲,他更加坐不住了,千方百计地想“钻进去”。贝尔将军很“惜才”,尽管舍不得马歇尔离开,但为了他的前途,还是“忍痛割爱”,并送上衷心地祝福。

随着陆军第1师踏上法国大陆的那一刻,马歇尔既兴奋又失望。在他看来,能首批参战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也就是说比别人获得更多的立功机会;但让他失望的是,依然负责部队训练,因为战争年代,没人看重参谋工作,打胜仗也得不到晋升。

“野心勃勃”的马歇尔开始寻找机会。只会干活不会吆喝的,只能是“傻干”;既有成绩又能展示出来的,那叫“会干”。他要做第二种,既然直接参战的机会渺茫,那就指望着潘兴将军能够看好自己,破格提拔,获得晋升。

其实,马歇尔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从他到利文沃斯堡军校深造,就已经决定了他在美军中不可能带兵冲锋陷阵了,尤其是又上了一年只有24人的高级进修班,就更加注定他的将来,只能是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参谋工作。

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