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家的“网红”之路

薛兆丰:经济学家的“网红”之路

主持人马东说:“在我心里,兆丰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知识分子的样子”;媒体人罗宇说:“在我心中,薛兆丰是为数不多,真的能把话说明白的经济学家”;饱读诗书的媒体人高晓松评价:薛兆丰是个狠角色。

腼腆,呆萌,耿直,情商低———这位看起来“冷冰冰”的经济学家,在上了一档《奇葩说》的综艺辩论节目后,吸粉无数,被广大粉丝称为“宝藏男孩”。

薛兆丰“老派”的自我,与犀利奇诞的《奇葩说》产生着某种奇妙的化学作用。他的“网红之路”由此开始。

为何喜欢这个“情商黑洞”?

在综艺论节目《奇葩说》中,薛兆丰被称为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经济学家”,因为他就是别人眼中彻头彻尾的理工科直男模版。

比如,当人们大谈同学会、谈友情,薛兆丰冷静地表示自己不会参加同学会,原因是“时间成本”。

大家谈爱情,兆丰说:“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身承诺的那些人,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而挑选的人。”

当有选手声情并茂地说自己的故事,大家都忙着擦眼泪的时候,严谨的薛兆丰还是会小声说道:同学,你走题了。

某嘉宾在谈自己与母亲失联多天的感人故事,现场大多数人无不感动。只有薛兆丰清醒地提醒:我们辩题是要不要告诉父母不开心的事情,而不是要不要告诉他别的事情。

全场瞬间破涕为笑,甚至爆笑。

薛兆丰不知道“脱单”是什么意思,回答不出女友的“送命”题,不知道女明星周冬雨“是唱歌的还是演戏的”,对男演员金城武也只是“知道他的样子”……全场总是因为他冷不丁的回答而爆笑。

呆萌而耿直的他,只用逻辑和经济学分析每一道题。其他的导师高晓松、蔡康永、马东以及所有人惊愕而打趣地说他:我的天,你这个人还有心吗?你简直是“情商黑洞”!

但是,大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这个“情商黑洞”的呢?

周冬雨在和他录完节目后,偷偷跑去听了他的公开课。他在哪个城市参加活动,想看他的人都围了直径有100米的圆。

粉丝们留言说:认识了薛兆丰,才发现原来经济学家这么性感迷人,原来我们人生的迷思,是能通过知识去找到答案的。

知识付费领域的知名IP

23岁的薛兆丰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经过12年的社会摸爬滚打,他决定出国读书深造———2003年-2008年,他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且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而他的老师之一,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的经济学家姆斯·布坎南。2008年-2010年,他在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成为博土后研究员。2010年,42岁的薛兆丰加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研究员、教授和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在那里工作了7个年头。

但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网红人生正开始。

2017年2月,得到APP上线了经济学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上线后,70天订阅数破10万。9个月后,订阅人数已超21万,成了全球最大经济学课堂。目前,薛兆丰的专栏订阅量达到34万,按照每份199元的价格来算,为平台带来的营收是六千多万元。

从《人民日报》的点赞,到神秘同学买下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广告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成为了现象级知识服务产品。

2017年,49岁的薛兆丰突然财务自由了,他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知名IP。

经济学是出了名的沉闷学科,为什么大家能学得很欢乐?为什么愿意听他讲经济学?因为薛兆丰说“我讲的经济学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我们中国有一半的学生是学文科的,学文科里面有一大半是学商科的,很多人都学过经济学,课堂上的经济学更多是黑板教学———曲线、公式、方程、模型、数学求解,是基尼系数、效用函数这样抽象的概念。说起经济学,大家想到的是沉闷的东西。”

但薛兆丰讲授经济学的方式是“不讲事情的堆砌,而是讲因果关系,不是讲一个概念,讲的是一个使用的场景”———“在场景中让大家学会如何去应用知识,只有学会用你才会理解,只有理解你才会进步。”

“反鸡汤”的经济学家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薛兆丰用经济学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新的大门。正如他所说:经济学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是能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比如,对于婚烟,薛兆丰用经济学进行解读:“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资源办企业,这个时候男女双方给出来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貌、有家庭关系、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对于房产证上是否加对方的名字,薛兆丰坚定地认为应该在房本上写对方的名字,就像飞机上给乘客配安全带,为对方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是最实际的关爱。

用经济学可以研究什么?薛兆丰说,经济学可以研究的是好心人为什么会做坏事。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中的观点分享

“我们通常的观点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我们将坏人找出来,这个世界就会变好。而经济学不是研究这个,刚好相反。好心人为什么会做坏事?自私自利的人为什么做的事会变成好事?一些好的规定、用心良苦的规定或者政策,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怀着‘搜寻最便宜的苹果’的目的走进市场的时候,因为市场增加了一个需求者,苹果的价格上升。这就是事与愿违。”

“网红数授”的身份,也为他带来争议,2018年3月,薛兆丰从北大国发院辞职。他独特的经济学解读方式,招致包括不少同行的质疑,包括经济学家汪丁丁就公开质疑,认为他的付费课程出售的“只是三流知识”。

但薛兆丰认为,“知识的深浅轻重,是以理解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准绳的。没有什么知识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薛兆丰说,“哪怕再深奥的知识,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用大众可以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智慧,這或许是薛兆丰成为网红的一种“打开方式”。

(周媛荐自《文史博览·人物》

作者:黄璐

来源:《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