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蒋介石在台能连续五届当选领导人而非两届


(图)蒋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

省议会和以下的县市乡镇首长和民代选举制度比较简单,就是每五年一次的普遍参选,直接选举。普遍参选就是只要是选区里头的成年公民都可以登记成为候选人;直接选举就是选区成年公民一人一票,票多者当选。因此台湾整个社会每四年就热闹一次,大街小巷鞭炮锣鼓声喧天,各个候选人身披彩带见人就鞠躬哈腰、趋前握手,口称“拜托拜托惠赐一票”,一副奉承谄媚相。

台湾这类地方选举从1935年11月22日就开始了,那时还是日据时代的昭和十年,这历史上的第一次选举应该归功于1927年由蒋渭水、林献堂、蔡培火等人成立的台湾民众党及接下来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的努力推动,而不是日本帝国的“恩赐”。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就恢复了因“二战”而停办的地方选举,之后就雷打不动每五年选一次。几十年下来台湾居民就养成了习惯,没觉得县市长、议员这类政治人物有啥好威风的,反正是我选出来的;选上了如果摆身段给脸色不好好替我办事,没关系,走着瞧,五年后你有种再来求我看看?


(图)台湾选举盛况

台湾人民反而觉得当局各大领导高高在上神神秘秘的,每天在忙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也见不到,只能看电视、读报纸等媒体的说法。媒体上说领导很忙,我们就只能相信领导很忙,原因无它,因为领导不是我们选的,从来不向我们磕头要选票。

别看台湾地方小,但组织体制可是不小,这个体制够复杂庞大而且全球唯一,不是集权制,也不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内阁制,更不是总统制,反正这个制度就写在1946年12月25日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里。为应付考试,我在上“公民与道德”课时就得背诵,折腾得死去活来。

说到选“总统”,又是一连串的历史故事。中华民国第一届选总统的国民大会代表是在1947年 11月底由全国47个省和直辖市的将近4.6亿人民直接选出的。这也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全民全面选举,应选3045人,实选了2961人,其中东北九省及山东、陕西省部分地区因内战无法选举,然后在1948年的4月去南京报到的有2859人,就是这两千多人在1948年4月20日投票选出了蒋介石作为第一届中华民国总统。

然后这一批“国大代表”在1949年后有1573人跑到了台湾,在1954年选第二任地区领导人时,由于大陆已经丢掉无法改选,就由这批原班人马集合再度投票,理所当然的,选出了蒋介石。

由于地区领导人任期六年,地区副领导人之任期也为六年,连选可以连任一次。到了1960年该选举第三任时,事情就来了,蒋介石还能不能竞选连任,继续当领导人?

开玩笑,没有蒋介石的领导我们怎么能活下去?因此,在“军民同胞”的一致期盼下——至于是不是真的是“军民同胞”一致期盼,不好说,但是当时的报纸都是那么写的,就当作是吧——这批“国民大会代表”就搞了一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因此蒋介石就这样地又做了第三、四、五任领导人。

▌摘自《我在宝岛长大》,龚显耀(著),北京紫图图书公司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