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军事编制,我军纵队是咋来的?还不都是蒋介石小气

我们看解放战争,有个称呼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就是纵队。很多朋友都搞不太懂,这个纵队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看起来又很大,但是又不是很大。这个纵队其实相当于军的编制,又简称“纵”。那为啥我军不说军,非得来个纵队呢?这还不是蒋介石的锅。

在当初红军时期,我们的编制跟国民党一样也是叫军的。比如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下辖的红一军团就有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下面就是红五、八、十六军。但是,后来抗战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抗战时期,我们被国民党改编成了十八集团军,参与抗日战争。蒋介石相当小气,不肯给编制。只给了我党三个师的编制,就是传说的林彪的115师、贺龙的120师以及刘伯承的129师。就是这三个师,还是当初消灭张学良的东北军的那三个师的编号。蒋介石小气,番号都是自己挣出来的,真的是张学良和我党是一家人。

一开始,我们弱小,所以改变成三个师没什么问题。后来太原保卫战失利,阎锡山去了临汾,我党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就如《亮剑》里面演的那样,像李云龙这样的部队一开始是独立团,后来营长连长自己发展,不知不觉自己就成“独立师长”了。还有出名的“意大利炮”能轰县城炮楼了。到了百团大战时候,彭德怀大将军都要指挥一百个团作战了,谁见过一百个团的军?

为了适应时代,就有个纵队这么个内部称呼。这个纵队,是没有公开化的称呼。毕竟抗战需要,我们的部队还是以师作为国军序列的单位。但是在规模上,纵队就是军的规模了,其人员一般在两万到五万之间。当然了,由于没有整编,很多部队有超编的情况。在纵队下面辖师、旅、团。而当年的三个吃国民党皇粮的三个师、新四军和集团军总部,其实后来就发展成了四大野战军的骨干。比如刘伯承的129师就成了中原野战军,115师大部和抗联就成了东北野战军。在各个根据地,对于方面军以下,师以上的部队都叫纵队。

其实纵队和纵队之间,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以6为分界,一般小于6的纵队都是主力部队,是老部队。比如,4个数都是战力极其强悍的部队。林彪东北野战军的4纵就相当强悍。解放战争中,东北的国军相当精锐。新一军、新六军这都是硬角色,被称作国民党“五大主力”。而4纵的战斗力同样强悍,尤其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宁是把飞机大炮密集打击的塔山握在了自己手里六天。

纵队这个称呼,随着国共双方实力差距越来越小,就不再有必要了。在1948年11月,为了顺应需要,军委取消了纵队这个“接地气”的称呼,改为了军。

文/孤寂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