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黑非洲国家,我惊讶、喜悦、又遗憾。

今年10月,我去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在我的旅行目的地名单上出现过的国家——它的名字叫塞舌尔。

这个国名,自带高级感,也自带陌生感。

高级感,是因为它一直是以高端奢华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陌生感,是因为它实在是又“小”,又远——这个国家全国仅有9.7万人口,人数和上海的两所大学的大学生总量差不多。国土面积仅有451平方公里,还不及香港的一半。而塞舌尔居民主要居住的主岛马埃岛,则仅有145平方公里。

马埃岛地图

而它也实在是离中国非常遥远,这是我当时在塞舌尔的酒店发的定位图。最近的两个大片陆地,一个是索马里,一个是马达加斯加……

即使仅仅是打开卫星地图,也会突然感觉当时是如此的孤寂与遗世。

为什么说它不曾出现在我的名单上?

因为它是一个纯岛屿国家,而我以前对纯粹的海滩度假,并不那么感冒。

不感冒的原因,一是海岛一般纯粹以自然风景为主,缺乏人文和历史根基。

二是,各种文章游记里,塞舌尔是一个以晒爱情为主的国度,而我作为一个单身人士,去那里怕平添寂寞。《长滩岛,一个人坐在海边可以有多孤单?》

今年10月,塞舌尔一年一度的克里奥尔文化节将开幕,我收到了官方的采访邀请。于是我不远万里,从东亚来到了东非,来探访这个一开始我心目中一片空白毫无印象的国度。

而仅仅8天的时间,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它。

绝美的风景

文章的开头,在讲述塞舌尔之行更详细的内容之前,我放上一些我拍的风景照片。

这片小岛的美,是没有被夸大的。

什么是塞舌尔?

海岛国家,我不会介绍太繁琐的历史渊源,因为离中国遥远,大多数人对它的殖民历史恐怕不会有很深厚的兴趣。

在9万多的总人口中,有90%的塞舌尔人住在马埃岛,也就是首都维多利亚(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首都)的所在地。

其余10%的居民大部分住在隔壁的普拉兰岛和拉迪格岛,而其他岛屿要么无人居住,要么是开发了专门的奢华遗世酒店只供旅客到访。

上图,左下为第一大岛马埃岛,右上则是另外两个有常住人口的小岛。

16世纪,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岛"。

1756年,法国占领此地,取名为“塞舌尔”。

1814年,英法签订和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

1903年改为英直辖殖民地。

1976年6月29日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塞舌尔居民

浓缩总结塞舌尔的历史就是:位于西印度洋,索马里对面的这一片群岛,最开始是被法国人殖民,后来被英国人占领,而在如今的塞舌尔,法国文化的存在感更强,塞舌尔的国民“Seychelles”便来自法语,而塞舌尔的本地语言克里奥尔语,也发源于法语。

一个被多个国家殖民过的土地,如果它在第一个国家来临前,没有自己强大的原生文化和语言系统,则第一个殖民国对它的影响将是最大的,而后来的宗主国,则很难消除第一个殖民国的影响。

不仅仅是塞舌尔,菲律宾也是同样的情形,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获胜,西班牙移交给美国后的菲律宾,至今仍然都存在着非常浓郁的西班牙和拉美文化,在《《时间的针脚》——尘埃里的西班牙往事》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介绍。

塞舌尔人,拿着塞舌尔闻名的特产——海椰子,它以长相酷似女性生殖器官而闻名。

说完历史,讲经济。

仅仅9.7万人,却拥有如此富饶美丽的旅游资源,这注定了这个国家并不是大部分人想象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穷国”。

而恰恰相反,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并不是发展水平靠前的阿拉伯北非国家,而是塞舌尔。

塞舌尔的人均GDP达到了16434美元(2018年),接近中国的两倍,非洲第一。

而且这个国家有着明显的海湾国家化的倾向,那就是,由于本地人口稀缺,又有大量的就业岗位,那么大量的外劳人口便承担了旅游业的服务重任——其中,尤其以印度人最多,这一点,我们后面慢慢讲。

塞舌尔的神奇生物——象龟,象龟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陆龟,它们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因大量捕猎,已濒临灭绝。

我最喜欢的几项体验

讲完历史经济概况,接下来我不想再多去讲述,塞舌尔的海有多么漂亮,海岛游记里,大家千篇一律的晒风景和美景图,我不会做无谓的重复。

塞舌尔与欧洲联系一直非常紧密,这里的asian其实很少,来度假的多是欧洲人,相应的,来这里最多的名人也是“欧洲人”。最让中国人熟悉的,便是英国威廉王子凯特王妃的蜜月之行从这里开始,贝克汉姆夫妇也曾选择塞舌尔作为两人的10周年蜜月旅行地。

为什么这里的海好看?因为远离大陆,是“世界孤儿”。

我最喜欢的就是拉迪格岛!

第二大岛普拉兰岛,酒店阳台看到的风景。

水晶皮划艇

风景以外,从这里开始,我说说在塞舌尔,最令我兴奋与难忘的几个体验经历,它们同样也是让我觉得我会再回来的重要理由。

在玩水晶皮划艇(Kayak)之前,一开始我是抗拒的,天气很热,我也从没自己划过,如果在海中间划不回去了怎么办?

但是。。没想到这么好玩!

来自鳗鱼的知识星球

在一开始,不需要你自己划船,船夫会在前面开着动力船拉着你的皮划艇游览近海,你可以把手伸进果冻色的海水里触碰各种小鱼。此外,由于皮划艇是透明的,你还能直接看到船底下面的各种海洋生物。

这种体验太棒了!

游览快结束时,船夫会载你到接近海滩的地方,教你划船动作,让你自己划船划回来,不用担心划不回来——他时刻在不远处看护和指导着你。

水晶皮划艇的体验真的很尽兴——手也动了,眼睛也满足了。如果情侣坐一艘船上,应该会更梦幻吧。因为海是透明的,船也是透明的,在一望无际的海中央,两个人在如此“透明”的孤立环境下,会有一种无可言说的“浪漫感”(好吧,单身的人就不要再继续做幻想了)

后果是,晚上回酒店时,手确实被晒得很黑……

克里奥尔狂欢节

我最难忘的一个下午。无法忘却的欢乐与畅快,先放照片。

上面最后一张的韩国舞蹈,是不是很穿越?没事,看看我以前的文章对此的介绍《恐怖的韩国人。》

我特别喜欢观看国外的各种Carnival(狂欢节),很简单,越缺什么,越需要什么。

在中国在东亚,我们内敛也不擅长歌舞,所以对于这种从小生长环境里缺乏的元素,在境外旅行中我都保持着极度的好奇、兴趣心、并乐在其中。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去过了绝大部分我想去的国家,我如今旅行的to do list上最强烈迫切的一项,就是里约热内卢的Carnival, 希望将来第二次去里约,能体验上。

回到塞舌尔的carnival,这个狂欢节是塞舌尔每年一度的克里奥尔文化节的配套节目。

克里奥尔是什么?

总的来说,克里奥尔是一种殖民导致的“混血文化”,

克里奥尔语起源于殖民化初期。它的词汇主要是法语,但是用的却是非洲语言的句法。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克里奥尔语变成了一种完全独立的语言。

而克里奥尔人指的是在殖民地出生的欧洲后裔。

在如今的加勒比海,印度洋区域,有一些国家你无法将它们归属于阿拉伯文明,或是欧洲基督教文明,或是东亚文明。在漫长而混乱的殖民时代,西方文明与本土的文化混合,组成了如海地、塞舌尔、毛里求斯等岛国复杂而多元的文化。

塞舌尔的社会是借助克里奥尔的语言、饮食和文化凝聚在一起的。90%以上的塞舌尔人母语是克里奥尔语,尽管大部分人也能熟练讲英语(官方语言和商务用语)还有法语。

很多克里奥尔传统文化在与欧洲亲密、西化明显的塞舌尔仍然得以保留至今,它们表现在本地的舞蹈、音乐、热情好客、古老的信仰、克里奥尔语言,以及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中。

当地人

塞舌尔国民有些偏胖,但稍微锻炼下,胸大屁股大的优势就很凸现,肉感满满,这就是东亚人种有所欠缺的。

以下是一些狂欢节的舞蹈现场,最可惜的是,我最喜欢的一头一尾两个舞蹈,因为iphone 11pro的误操作,没有拍摄上。由于太过喜欢塞舌尔的舞蹈,我至今都懊悔万分。

以上来自鳗鱼的知识星球

以上是塞舌尔克里奥尔的本地表演。

下面是国际代表队,每年文化节的狂欢游行环节,官方都会友情邀请一些国家来参演,由于地缘关系,和塞舌尔联系最紧密的印度肯定在里面,再就是其它印度洋的岛国(地区),如毛里求斯、马尔代夫、法属留尼汪,这些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是克里奥尔文化节的常客。

在今年的游行里,除了印度洋国家,只有一个其它地区的国家也来表演了,它就是韩国。

下面一些现场的记录(由于一篇文章只能放三个短视频,除了本地舞蹈,第三个视频我选择放上与我们更亲近的韩国):

首先是印度,在前一晚的热身晚会上,光印度舞者,就表演了三个小时的节目……

12亿人口的印度,对只有9万人口的国家塞舌尔,从文化和人种构成上影响都很大。

塞舌尔的外籍劳工,有6成以上是印度人。

首都维多利亚市中心的印度教寺庙总是挤挤攘攘,非常的热闹,让人感觉来到了新加坡的“小印度街区”,或者是孟买——即使9万人口的弹丸小国,也可以很国际化,多元化。

我与巴西博主Andrea

正在进行宗教仪式的印度劳工

下面是韩国人的舞蹈

现场一些照片

上面说到了法属留尼汪和毛里求斯由于与塞舌尔地理和文化相近,是塞舌尔文化节的常客,在这次的行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法属留尼汪的记者,他的祖父母是中国人,他是纯东亚人的长相,但他自己已经完全不会说华语(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真正开始对这片遥远海域的这些海岛国家的“华人元素”产生浓厚兴趣,是某一天我认识了一个当地的华裔女孩。

塞舌尔官方资料(他们政府提供的)写道,塞舌尔人血统主要来自欧洲,黑非,印度和中国的混血。而我来到第四天,只发现前三者的血统,却从没看到有中国长相的本地人。。

幸运的是,在某一天的学生颁奖典礼上,我终于遇到了!

这个女孩出生于塞舌尔,爸妈是广东人,很早来这边做生意,她的父母至今还保留着中国国籍,而女孩因为出生地在塞舌尔,所以选择了塞舌尔国籍。

女孩去过中国很多次,而且会讲流利的英语,本地语,和中文(或许还有粤语)。在这次文化节的某一个活动里,官方表彰一些在艺术创作上有成就的学生,10位孩子获奖,其中只有这一位是华裔女生。

其它获奖的孩子多是欧非混血或者黑人小孩,在黑人国家能用中文和本地人交流的感觉,很穿越也很奇妙。

印度洋上的通勤小飞机

在塞舌尔这些天,也和很多本地人进行了交谈。

9万多人口的塞舌尔,人均GDP全非第一,然而大部分本地人其实也从来没出过这些小岛——这个国家位置太过于隔离,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遥远,而当地人也适应了这样的平静生活。

如果住在主岛马埃岛以外的岛屿,整个岛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去三个餐厅,购物则永远在三个小卖部里中间来回选择,在出生、长大、老去的漫长时光里,很多人每天的生活其实非常的雷同与简单。

这对于在北京上海生活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哪种更美好呢?其实也没有答案。

对塞舌尔情绪的高潮,来自离开前一晚的小飞机,我从第二大岛回到马埃岛,这个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只需要15分钟,是我坐过时间最短的一次航程。

看着夕阳下的离岛,海水,风景令人陶醉。前些天一直持续的兴奋感,此刻变得有些难过。

高级的海岛总被旅游公司包装成蜜月必去,遗世隔绝,我现在才觉得,那是有道理的。

海岛自带“禁闭”,“密室”的属性,所以海岛跟“SEX”有着摆脱不了的关系与牵扯。

像塞舌尔这样的岛屿和海水,和你喜欢的人一起来,每天朝夕面对,尽性相处,过几天遗世的生活,我觉得肯定是很好,也很幸福的经历。而一个人来,则仍是稍显孤单。

我会再回来,希望那时候,是两个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