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叱咤风云的五胡都是从何而来?去向何方?此文解答你所有疑问

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个民族十分的特殊,它们曾经雄踞中国北方,造成一个惊人乱世。后来乱世结束,它们又似乎沉寂在了中国历史之中。这五个民族就是所谓的"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它们到底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了呢?

1. 三百年对抗,三百年融合

我们首先来谈谈,这五个民族当中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民族——匈奴和鲜卑。

匈奴是我国古代最为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曾经占据了几乎整个蒙古与河套平原。同时匈奴对西域诸国具有强大威慑力,鼎盛时期可以和汉王朝分庭抗礼,并且逼迫西汉王朝长期对匈奴采取所谓"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雄才大略横空出世才扫荡匈奴,才让西汉王朝摆脱了这个北方阴影。匈奴的祖先根据史记的说法,是我国夏朝人,正所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个说法从今天考古结果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

匈奴的发展并非一番风顺,大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开始在北方扩张,其实匈奴人一开始也不想过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毕竟蒙古高原气候恶劣,难以生存。所以匈奴占据河套以后一直想往农耕发展,但是面对战国时期的赵国燕国的严防死守,匈奴始终没有找到机会。与汉朝对抗之中,匈奴就连蒙古高原的基本盘都丢的差不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夺取河套建立朔方城作为农耕基地,可以说是让匈奴的实力受到极大削弱,汉武帝之后汉朝又对匈奴进行了持续打击,最终匈奴产生了分裂,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这里就有一个历史问题,很多人认为北匈奴是到了欧洲,匈奴王阿提拉就是北匈奴的后代,这可是大谬不然。实际上我国的北匈奴和欧洲人眼里的匈人没什么关系,这支北匈奴的去向其实是个历史之谜。但是南匈奴可是很明确的,南匈奴选择内附东汉,成为了东汉的羁縻统治区。所谓羁縻统治区就是我国古代王朝让这些民族自己处理他们内部事务,但是得承认我国古代王朝的宗主地位。今天我们看到的地图上,唐朝鼎盛时期的广大疆域其实就是羁縻统治造成的,毕竟唐朝当老大,打击都听他的话。

当时内附的匈奴到了曹魏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五部匈奴",也就是匈奴内部分为五个部落,这五个部落还会有共同的首领,当然这个首领嘛,就基本上是武力说话了。比如后来反晋建立五胡第一个北方政权前汉的刘渊,他父亲刘豹就是凭借武力当上了五部匈奴的首领。这五部匈奴在曹操时期可是被严防死守的。汉末乱世,曹操对匈奴人的管控可是一点也没放松,当时曹操派出官吏监视他们,稍有异动就以军队在其周围震慑。所以匈奴人也是老老实实,直到西晋时期都安分守己,而且长期内附让它们在文化上和汉人毫无二致,当时的匈奴刘渊长期生活在洛阳,与西晋文人交往密切(根据唐长儒先生的说法,刘渊为了给自己壮大声势还故意编造了和西晋上流门阀的故事)。但是西晋爆发八王之乱以后,这些匈奴人可是坐不住了。

由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刘渊终于看到了机会,因为当时来讲,西晋对匈奴的政策十分残酷。所有内附的匈奴贵族都"降为编户",他们"怨毒之心,甚于骨髓"所以刘渊趁西晋衰落发动部众起兵山西,很快就势如破竹,扫荡两京。而且由于匈奴与汉朝通婚,所以他也假汉朝之名,不过有趣的是,这似乎就是匈奴人的巅峰了。刘渊虽然建立了前汉扫荡了西晋,他的继任者刘聪和刘曜在关中建立了庞大帝国,几乎可以说占据了天下四分之一,但是却被羯族人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所灭。之后匈奴人的力量就土崩瓦解,虽然后来的赫连勃勃还建立过一个小国胡夏,但是似乎匈奴人就再也没有建立过什么大国,就像后来的辽国契丹一样,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与匈奴人类似的还有曾经雄霸中原的鲜卑人。这里得提一下,在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龙八部》之中,慕容复一直想恢复所谓的"大燕国",就是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国家。但是慕容鲜卑只是众多鲜卑部落之中的一支。鲜卑一样起源于蒙古草原,其实很大可能就是匈奴统治下的民族转化而来。

就在匈奴摧枯拉朽的进攻西晋的之前,鲜卑已经和曹魏西晋鏖战百年。曹魏时期鲜卑首领轲比能就被曹魏派出的刺客杀死,当时轲比能已经统一鲜卑各部建立了庞大的北方帝国。但是他死后鲜卑分裂为四派互相征伐,即辽东的慕容鲜卑(慕容复的祖先),代北的拓跋鲜卑,也就是后来北魏的祖先,当时盘踞山西内蒙一带,幽州的段氏鲜卑,宇文鲜卑,也就是北周宇文氏的先祖,也是在辽东一带。四部鲜卑当时占据了匈奴留下的庞大草原真空,就在匈奴人和羯人在中原鏖战的机会之中,慕容鲜卑首先统一了辽东各部,趁着后赵内乱,大举进入中原,这也就有了所谓的"大燕国",一度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前秦东晋三分天下。但是谁也没想到,拓跋鲜卑居然后来居上,前秦苻坚灭前燕统一北方之后南下淝水之战遭遇惨败,而就在前秦崩溃的真空期,拓跋鲜卑趁乱崛起。拓跋鲜卑先是在参合陂大败后燕慕容垂的八万大军,后燕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它们连续攻灭胡夏等国,占据北方广大土地,又在刘宋末年占据山东淮北,与南朝对峙,这也就是所谓的"南北朝"。

北魏盛极一时,占据天下过半,然而北魏末年遭遇了六镇起义,尔朱之乱,北方再度分裂,拓跋鲜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北周的宇文鲜卑又接过了大旗,灭北齐压南陈,眼看就要一统天下,然而公元581年一个叫杨坚的男人横空出世,从此之后鲜卑的辉煌也成为了历史的遗迹。300多年的对抗,300多年的融合,终于画上了句号。那么,到底为何五胡政权在消失之后,这些民族似乎也都归于沉寂了呢?当初辉煌的历史下,到底掩盖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无奈呢?

2. "现象"背后的"根源"

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过的各类强权浩若繁星,但是只有汉族历经沧桑而不改,其核心到底在哪?其实是两个字——文化。汉族的核心文化,是经历千年建立起来的,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五胡民族虽然以强权勇武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是它们缺乏自己的行政制度,自己的文化属性,自己的民族认同。

比如羯族,本来是匈奴的奴隶,主要集中在山西。当时羯族人石勒因为被贩卖为奴到了山东兖州,并且自己权术兼并了一支三千人的乌丸部落起家。经过十几年的奋战,石勒扫荡了苟唏 王弥 王浚等地方强权,最终消灭了盘踞关中的前赵刘曜,除了辽东慕容鲜卑和河西的前凉以外几乎统一北方。但是在他死后,羯族就遭遇了灭顶之灾,即位的石虎残暴无比,后赵内部分崩离析,盛极一时的后赵帝国就这样彻底灭亡。其核心就是没有庞大的人口基础和文化认同,后赵的羯族都是广泛吸纳其它杂胡所组建的,他们没有自己的归属,加入后赵并不认同其胡汉分治的理念。再比如氐族,苻坚也一样建立了更加庞大的帝国,以氐族贵族为核心,统一整个北方,苻坚和任用汉人王猛为宰相,学习儒家文化。苻坚已经开始明白只有借助汉文化,才能统治中国,但是他明显做的还不够,他灭掉的鲜卑等国的残余势力在他遭遇大败之后就纷纷反叛,可以说苻坚虽然已经意识到汉文化是唯一能够融合各方势力的方案,但是还没有学到家。

终于到了北魏时期,北魏明白,只有融入汉化,才能真正强大,所以北魏的时间长达百年,正是因为汉化之后北魏才有了强盛的文明和强大的认同感。当时北方之人皆学习儒家文化,南朝使者去了以后非常惊讶,本以为到了蛮夷之地,但结果比南方更加开明开化。这种融合最终也让鲜卑人彻底融入汉族,鲜卑与汉人别无二致,这也是为何如今鲜卑族隐匿无声的原因,鲜卑们已经融入了广大的中华民族之中了。

其实在远古时期,这些民族也都早已经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比如羌族就是周朝祖先的一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义渠国也是秦国的近邻,两者血脉相通,文化相融。所以这些民族实际上和以汉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都是密不可分,在长久的对抗和融合之中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现在表面上他们都已经归于沉寂,实际上华夏文明也是在融合之中才走向繁荣与辉煌。毕竟圣人早就说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参考消息

【1】唐长儒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2】房玄龄等 《晋书》

【3】司马迁 《史记》

【4】田余庆 《拓跋史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