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留下一座22亿的博物馆,世界首富为何对被绑孙子不闻不问?

保罗·盖蒂(Jean Paul Getty)是上世纪中期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从1956年左右一直到1976年他去世,这个被称为“石油怪杰”的美国人稳坐世界首富的位置长达20多年。

尽管钱多得数不过来,他的吝啬却比有钱的名声传得更远。每次出去吃饭,不管是谈合作还是陪情人他永远只付自己那份;为了节省话费,他甚至在家里为来客和仆人们装了一部“臭名昭著”的投币电话。

●60年代的世界首富 保罗·盖蒂(Jean Paul Getty)

最夸张的是,他的孙子被绑架。但他怀疑那是自导自演的骗钱行动而拒绝给任何赎金,直到绑匪寄来盖蒂三世的一只耳朵后才松口伸出援手。1700万美元的赎金被他不断砍价到300万,而且他只给220万,剩下80万算他儿子跟他借的——还钱的时候还要算上4%的利息。

然而就是这么“奇葩”的一个吝啬首富,却在遗嘱里捐出了几乎所有的遗产。他留下的基金会建起了一座高达22亿美元成本的博物馆,里面他毕生的收藏品永久免费向公众开放。

●位于洛杉矶的保罗·盖蒂博物馆

在艺术收藏与分享上的慷慨,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吝啬与无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格融合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保罗·盖蒂。要想了解这个奇怪的世界首富,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892年,盖蒂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之家。原本的家境已经不错,而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独具慧眼地买下一大片土地的矿产权,随着此处石油的不断产出,盖蒂一家成了跻身上流社会的真正有钱人。

●193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石油钻井林立

早在青少年时期,富家公子盖蒂身上就有颇为矛盾的双面表现。

他语言天赋极强,又有机会随着父亲到国外旅行。因此十几岁就能够流畅地使用法语、德语及意大利语,此外也能说一些西班牙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和俄罗斯语。因爱好古典学,他还学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然而他的学业表现又十分糟糕,先后读过两所大学都没能拿到学位。一直到1912年通过熟人的介绍信进入牛津大学,隔年才顺利拿下牛津的经济和政治学学位——在牛津的岁月收获的不只有学位,他还结识了后来的英国国王等一众上流朋友。

●少年时期的保罗·盖蒂

或许是从学业的不顺利开始,律师出身的学霸父亲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但令他们父子关系进一步紧张的,是盖蒂本人喜欢拈花惹草的性格——这也与他忠贞稳重的基督教徒父亲一点都不像。

于是当盖蒂毕业后想投身石油行业,好说歹说之下他爸才借给他一万块“创业基金”。钱花得差不多了再去找投资方爸爸,得到是“每个月给你100美元资金,但是将来石油的收益你只能拿3到4成,其余归我”的冰冷答复。

或许盖蒂对人情的冷漠态度,对金钱的渴望及其吝啬的性格就是由此而起的。但不管怎么说,他学到父亲的精明之余,似乎也继承了父亲选择油田的过人眼光。

短短一年后,盖蒂投资的油田也开始疯狂产出。仅靠着其中属于他那40%的纯利润,他就成了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

●少年得志的年轻盖蒂

生性浪荡的公子哥儿,在一夜暴富后更加得意忘形。

到1930年他父亲去世之前,他连换了三任妻子,身边围绕的情人更是不计其数。在他信仰基督教的父母亲看来,有这样一个儿子简直是家族的耻辱。

于是作为惩罚,1930年盖蒂的父亲去世时,他只分到了资产过千万的父亲留给他象征性的50万美金。剩下的钱自然是到了他母亲手中。

●花花公子盖蒂

幸运的是,盖蒂的母亲凯瑟琳(Sarah Catherine McPherson)如同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一般,始终还是没有放弃这个儿子。在他投资失败面临破产走投无路之时,是母亲伸出援手资助他渡过难关。

更关键的是在1936年,他的母亲说服他出资建立了一个330万美元的投资信托基金。

简单来讲,这使得盖蒂家族不断增长的财富得到极大的安全保障,更关键的是大量收入得以免税。母亲去世前极力促成的这个基金会不仅成了盖蒂金钱帝国的坚实基础,在盖蒂去世后更维持了其博物馆的运作及造福了家族未来好几代人。

后来盖蒂的收藏中不乏充满爱意的圣母题材画作。至于是否受这段他生命中难得的充满纯粹爱意的经历影响,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保罗·盖蒂博物馆中的藏品

在这个信托基金的“加持”下,商业眼光狠辣的盖蒂征战商界所向披靡。他精准地投资、果断地收购、吞并了一大批石油公司。到1967年,他的石油公司“Getty Oil”已具世界级的空前规模。

他又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成为第一批将开矿目光投向中东地区的美国人。抢占下阿拉伯开矿许可的盖蒂,就如大航海时期抢先登上新殖民地的掠夺者一般。总而言之,几十年间全世界的钱仿佛都流向了他的宝库。

●盖蒂早期的牧场住所

渐渐地,保罗·盖蒂如同一个疯狂的赚钱机器一般停不下来。他每天辗转世界各地工作长达十四至十八个小时,在事业的巅峰期,他名下有200多个企业的控股权,涉及的行业包括石油、航空、保险、金融、饮食、酒店业等等等等。

而已经富可敌国的他却越来越吝啬,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想来骗他的钱似的充满防备。上流社会中流传着他吃饭从来只付自己那一份的传言,而到过他豪宅的客人发现家里唯一一个电话竟然上了锁……

盖蒂的名声最终毁于他帮王室的朋友主办的一次宴会,因为其抠门的程度让会上的贵族感觉受到羞辱,甚至引发了骚动——最终会场被打砸一空大家愤然离去。盖蒂看来这正合我意,自此他再也不办“让人白吃白喝”的宴会了。

●有钱人就是这么抠门也能吸引女孩子

注意上面盖蒂这张照片的水印“getty images”——现在质量最好也最贵的图库公司,也是盖蒂家族的企业。太祖与情人的照片也得上传来卖钱,也算是另一角度的“一脉相承”了。

这种近乎病态的抠门随着盖蒂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一直到1973年,盖蒂16岁的孙子在罗马被绑架。而面对绑匪提出的1700万美元赎金,盖蒂父子一致表示怀疑这是孙子“骗吝啬爷爷零花钱”的把戏,对此事不理不睬。

●晚年依旧精力充沛的老盖蒂

4个月后,管着盖蒂三世吃喝拉撒,简直成了保姆的绑匪终于忍不住了。他们割下盖蒂孙子的一缕头发还有一只耳朵,将酬金降到了320万美金并威胁10天内再不给的话就要进一步肢解小盖蒂。

又过了三周,绑匪们面对不声不响的吝啬盖蒂,放出最后通牒表示可以接受最低300万的赎金。这时坐拥几十亿资产的爷爷才慢悠悠地开口表示自己可以出220万,剩下的80万要以4%的利息借给自己的儿子让他自己去给钱。

至于为什么?

因为按照当时的税法规定,220万是可免税的最高限额——这时候他还得先让财务人员算一下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一分钱他都不可能多花。

●被绑匪释放的小盖蒂已经失去了一只耳朵

2017年导演雷得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将这段往事改编成了电影《金钱世界》,尽管电影改动了部分事实,却成功刻画了一个极其矛盾的老盖蒂形象。他一边说着自己爱家人,一边却不由自主地怀疑身边所有人想要的只有他的钱。

而这一切正如老盖蒂的自述一般充满自我矛盾:说过“只有在生意失败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和一个女人建立长久的关系”(A lasting relationship with a woman is only possible if you are a business failure)的他,也曾讲出“我愿用我所有的钱去换取一段长久的婚姻”(I would gladly give all my millions for just one lasting marital success)这般充满悔意的话。

●电影《金钱世界》中行将就木却孤苦伶仃的老盖蒂

电影的编剧及导演显然对老盖蒂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这两段也许是电影人对老盖蒂矛盾思想的剖析,细品之下,你会发现或许这正是老盖蒂一生矛盾行为的正解。

●《金钱世界》中试图解读的“有钱人的烦恼”

当手下带回的错误消息使得他误以为自己最宠爱的孙子确实是在演戏骗钱时,他一边擦拭着自己的收藏品一边念叨了一段话:“……所以我才喜欢物件。东西、物品、工艺品、画……它们完全表里如一,从不改变,从不令人失望。美的东西有种纯粹,我一直没能在人的身上看到。”

当他站在金钱世界的最高峰,底下的任何一个人都成了他的怀疑对象。而“从不背叛”的艺术品,则成了晚年的盖蒂唯一能信任的精神寄托。

●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 盖蒂的收藏范围颇广

对艺术品的喜爱及收藏,其实从他只得到父亲50万遗产那年就开始了。

在人情场上,他是冷酷无情的吝啬鬼;但面对艺术品,他却像满怀一腔热忱的爱慕者。当然了,艺术品终归是从人手上收购回来的。盖蒂每次都会杀到最低价拿到自己心爱的作品,为了避税他还会要求分期付款,也因此他几乎从不买太出名的“大作”。

为了防骗,盖蒂还亲自做了大量的艺术研究。后来他甚至随手写了《欧洲与18世纪》、《收藏者的选择:欧洲艺术奥德赛纪事》还有《收藏的乐趣》等书籍。足见其在艺术收藏上的专业性。

●盖蒂收藏了大量在当时价格不高但十分珍贵的残缺古雕像

1970年代,已近80岁高龄的盖蒂斥资22亿规划建立起一栋陈列自己藏品的大展馆。然而还没等到展馆建成,1976年84岁高龄的盖蒂就与世长辞了。

他安静地躺在自己挂满艺术品的别墅中,那场景就像一头垂垂老去的,固执地守着自己财宝的孤独老龙。

●晚年的保罗·盖蒂

而正如前面所说的,根据他的遗嘱,他名下的基金会持有的惊人财产不仅足以完工博物馆的建设,维持其免费开放直至今日。博物馆甚至还有资金不断地购入新的艺术品以丰富其收藏。

要说分完遗产之后,这些钱从哪来的呢?

盖蒂生前承诺自己会给她们每个人一笔“可观遗产”的老情人们可能最清楚了——他修改了二十多次的遗嘱中详细地写明了:“对这位平民小姐,基金会每个月要给她几十美金;而对那位贵族小姐,基金会每个月要给几百美金……至于剩下的几十亿,全部用于维持基金会与博物馆的运作。”

在亲孙子与金钱之间,盖蒂选择了金钱;在金钱与艺术之间,盖蒂说“我全都要”。抠门石油巨佬的心思,谁敢说自己捉摸得透呢?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