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科学界只产生了一位诺贝尔获奖者?

本文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读完本文大约需要三分钟时间。

  • 首先,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工作的。

能得奖自然好,说明他的工作得到了世(瑞)界(典)的肯定。得不到诺贝尔奖,只要他的研究工作和科学发现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人民都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并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比如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袁隆平、于敏等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抛开和平奖与文学奖不提,百年来能得到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仅有屠呦呦一人。这让许多朋友心里颇不是滋味,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科学家,却鲜有人获得诺贝奖呢?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原因:

  • 国情。

我们不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更不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发达国家。七十年前我们的经济几乎从零起步,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科学研究要先解决有无问题、先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先解决国家生存发展的问题。

诺贝尔奖所奖励的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研究领域有前瞻性、有重大突破的科学成果,和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而搞理论研究是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耗得起时间、花得起钱的。

多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相对来说就不多,同时科学家们的工作首先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本来是搞理论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会转而研究应用科学,服务于国家最紧缺、最需要的方向。

(钱学森)

像钱学森等一大批在建国初期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们,他们中有许多原先在国外是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回来之后为了响应国家的需要,纷纷转变研究方向,甘愿几十年隐姓埋名为国奉献。多年以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为人知,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些科学家们,他们即使没有机会拿诺贝尔奖,但国家和人民已经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并且将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

  • 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

看起来,诺贝尔奖是开放的,实际上这是由一个相当封闭的小圈子所决定的奖项。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和商人诺贝尔在他去世前一年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遗产的94%(约3100万瑞典克郎)拿出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在和平事业中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这笔钱交给诺贝尔基金会进行投资和管理,奖项和规则也由这个基金会来制订

(诺贝尔)

其后,诺贝尔基金会与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一起订了一个评选的章程,除和平奖外,所有其它的奖项都由这几家来评出。和平奖则交给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任命五名瑞典物理学教授,加上院长一共六人组成一个评奖委员会;化学奖也一样,六个瑞典人组成评奖委员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团队要大一些,它由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50名教授组成,其中有5名成员评估被提名者。

现在你大致明白了:诺贝尔奖是由瑞典人来评估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给他们发奖。整个过程是不公开的,甚至连提名都是保密的。

  • 诺贝尔奖的提名机制。

这个因素也决定了咱们的科学家很难拿到诺贝尔奖。

首先,诺贝尔奖评选机构不允许毛遂自荐。你不能说我觉得我们的研究成果是领先的、是造福全人类的,就可以自己给评选委员会写信推荐自己的科学家。人家不收。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指定它自己的评选委员会委员、它的特邀教授来推荐候选人;

按照规则,之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也可以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为了使诺贝尔奖更具有代表性,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也可以指定某一些大学教授来提名科学家。比如说当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证明宇称不守恒之后很快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

如果你是这个诺贝尔奖朋友圈里的人,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如果你不是,他们不认得你,或者他们不认可你,那就很遗憾,门都没有。

诺贝尔奖的提名名单严格保密,按规定50年后才有可能公开。多数情况下没有哪一个科学家或文学家事先知道自己获得了提名,除非他最后拿到了奖。

(袁隆平)

从这个提名机制看,咱们的本土科学家很难得到提名,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你根本就不是人家那个圈子里的人,就算是有人提名了你,还有评选委员会那一道关呢!瑞典人喜欢你不?

屠呦呦之所以能获奖,一方面靠的是实力,同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团队足够大不无关系。

  • 平常心。

我相信我们的科学家们都有一颗平常心,他们的研究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的丰碑立在人民的心里,诺贝尔不给他们发奖章,国家和人民会给他们发大大的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证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无论是荣誉还是奖金,都不比诺奖差嘛!

我们这些老百姓也需要有平常心。科学家们能获得诺贝尔奖固然可喜,得不到也没什么。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本来就与西方发达国家就比较大的差距,这其中有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因素,也有人家奖项设置的原因。并不是说我们拿的诺奖少了,我们就怎么不如人家,甚至是“国将不国”了。

屠呦呦在拿到诺奖之前,没少得国家奖项,她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也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和100万奖金。那时候没几个人认识她,加之中医药学领域本来就是个偏门,没几个人关心这个领域。等到她获得诺贝尔奖了,有些人忽然“关注”起来,指责咱对科学家不重视。

(屠呦呦)

有那么些人,拿不到奖时骂,有一个拿到奖了,他骂得更厉害。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