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遵守质量守恒,人死后思维变成了什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我试着尽量简单地讲解。

(思维是大脑神经元细胞间信息交换的产物)

  • 信息是无质量的

假设你有一台电脑,电脑里有一块容量为1T的硬盘,假设你往硬盘里存了100部小姐姐的爱情电影,那么这块硬盘是比以前重了,还是没有变呢?

标准答案是没有变,因为硬盘里储存的信息只是硬盘表面磁性物质极性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记录下不同的信息。你无论是向里边存储电影、从中读取电影或是哪一天将它们抹去,硬盘的质量是不会发生任何增减的。

(硬盘的质量不会因存储信息的增减而增减)

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我们坐在桌前读完一本书,或者看过一部电影,大脑中会存下知识和影像,产生思维,但它们都是大脑中枢神经间信息传递与储存的结果,无论期间我们想了什么,大脑的质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思维是传递的

我们的思维并不仅限于存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里。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多来自于其他人思维的成果,我们自己也在将思维传递给别人。

1995年我在IBM工作,当时我参与改造了IBM一间合资工厂的几条个人计算机生产线,并且为它编写了一套测试用的电脑程序。5年之后当我再回到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的那间工厂,发现生产线竟然还在,我写的程序也还在运行,IBM那位胖胖的苏格兰工程师依然亲热地称呼我“Media George!”,那是当年我调试完程序时他给我起的绰号。

今天当你读我的这篇科普短文时,我的思维和观点也通过文字传递给了你。将来即便是我死了,我的身体被火化变成一堆无机盐,如果你记得这些信息,就表明我留下的信息还没死,它依然留存在这个世界上,变成你或其他人思维的一部分。

  • 将大脑比作内存更合适

什么是死亡?法律上,死亡的定义通常由大脑的状态来决定。美国法律的定义是:“一个人不可逆转地停止循环和呼吸功能,或不可逆转地停止整个大脑的所有功能,包括脑干,已经死亡。死亡的确定必须按照公认的医学标准进行。”在英国,公认的标准是脑干死亡,或“脑干永久功能性死亡”。

(大脑神经元电信号传递)

有些思想主义者、人格主义者和动物主义者抵制这一标准,他们觉得脑死亡尽管没有思维、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让受害者留下完整的脑干,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断定人是彻底死掉了。

有一点大家都认同,那就是人死亡的同时,他的脑干也就死亡了。脑干死亡即意味着大脑的一切思维活动终止,信息被清零。

这与计算机中的内存相似:当供电停止时,内存中的信息便不复存在了。思维是由大脑中的生物电信号维持的,当大脑死亡,生物电消失,思维随即终止。

  • 结论:

人的大脑是物质的,人通过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间的生物电信号传递开展思维活动,思维是信息,不是物质。人的死亡即意味着大脑死亡,生物电信号消失,思维活动中止。在这个过程中,人大脑的质量不会因思维的终止而减少。由于人的思维可以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传递,所以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思想(思维的结果)的消失,它依然会以各种形式存储和传播。就如同我写下的这一篇文字,你读了它,你便获取了我的思想,你如果转发,就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