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故宫的砖都来自哪里?哪些砖的地位很特殊?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完工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整个工程耗时十四年,动用民工人数高达百万。故宫建筑规格极高,所以就算是一些最不起眼的东西也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故宫中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又绝不普通的物件——砖。

有人可能会觉得,砖头随处可见,即便在故宫里也到处都是,这玩意儿能有多稀罕呢?其实不然。故宫里的砖在质量、规格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宫中很常见的一种砖光重量就达到了四十八斤,远比我们寻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砖头要重很多。而且每块砖上都会刻有烧制年代、烧制窑厂名字、制作工匠姓名、督造人姓名等信息。如果日后在使用中发现砖块出了问题,那么就能很方便查到是谁的责任了。

此外,故宫中的所有贡砖虽然和其他砖头一样,都是泥巴出身。但它的泥巴都选自特定地点,而且贡砖制作工艺复杂繁琐,耗时长久。这都是普通砖头所无法比拟的。

故宫中用的砖主要来自南方各省,据史料记载当时专门烧制贡砖的府县有:扬州府:江都、仪真、泰兴、高邮、兴化、海门、六合;淮安府:安东、海州、赣榆;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安庆府:怀安、桐城、潜山、太湖;南昌府:南昌、新建、进贤、奉新、武宁;广信府:铅山、永丰;建昌府:南城;抚州府:临川;吉安府:庐陵、吉水、安福、万安、永宁;赣州府:赣县、会昌;临江府:清江、新余;九江府:瑞昌;袁州府:宜春;宁国府:宣城;衡州府:常宁;东昌府:临清;顺天府:昌平州、通州、涿州、房山。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面这些府县(除顺天府外)的地理位置都在古代漕运交通要道上,这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运输。当时明朝官府规定凡属运粮船必须搭运三十块砖,否则不准放行和通过关卡。虽然从数字上看起来,三十块砖很轻松,然而正如上文中所说,每一块砖重四十八斤,三十块约合一千四百四十斤。这个额外负担对本身就满载的运粮船来说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在故宫中的所有用砖中,有两个产地的砖最为重要,分别是山东临清所产的临清贡砖和江苏苏州所产的苏州砖。

临清贡砖用黄河、运河冲激的细澄泥(俗称“莲花土”)所烧制,坚实细密,不碱不蚀。由于临清贡砖的品质比其他砖窑厂烧制的贡砖要明显高出一截,所以从明朝中期以后,临清贡砖成为建筑皇宫的主要用材。此外,北京的帝陵、城墙、王府、庙宇也大量使用临清贡砖。值得一提的是,陵寝、庙宇的建筑用砖往往还会打上专用字样,以便和宫殿用砖区分开来,这到不是因为两者在质量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古人认为陵寝、庙宇的用品不能和活人的用品相混合。

苏州砖是专门供应皇宫大殿内部的地砖。这种方砖要经过特殊工艺,反复烧制而成。整个流程包括取土、制坯、烧制、出窑、打磨和浸泡等工序,最终达到的质量要求是“叩之有声,断之无孔”。每烧制一窑苏州砖,得花上约半年时间,每块砖的造价相当于一两黄金,所以苏州砖又被称为“金砖”。

故宫中最重要大殿的地砖都是用“金砖”铺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故宫中轴线上的大殿都不让人进去,所以大家只能站在门外体验金砖墁地的感觉。不过,夜读史书前些时间游览故宫发现,奉先殿(即现在的钟表馆)里也用的是“金砖”,如果大家想零距离体验踩在“金砖”上的感觉,不凡去奉先殿看看。

参考文献:《两宫鼎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