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水为啥能漂浮在空中?而颜色为啥有时是白色,有时是黑色?

我们仰望天空,首先看到就是就漂浮在天空的白色云朵,小时候大家都奇怪过,这时啥?居然能飘在天上,等某天有人对我们说,云其实就是凝聚的小水滴,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真相,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复杂,既然是云中都是小水滴为啥能飘起来,而不坠落呢?小水滴不是透明的么,怎么云是白色的?乌云又变成黑色的了?

云为什么能漂浮

云是水做的这话没错,但严格来说,云中不可能充满水。首先,云不是一种可以吸收水分的物质构成的,而云中的小水滴就是云。更准确地说,云是由悬浮在空气中非常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构成云的水滴和冰晶漂浮在空中,并不是因为它们被某种海绵状的物质吸收或束缚住了,而是水滴和冰晶就组成了浮云,因为它们太小了,空气浮力抵消了重力。它们才能漂浮在空中。

而构成云的水滴和冰晶实际上并不是静止地漂浮在空中。相反,它们在重力的影响下会不断地非常缓慢地下落,然后又被上升的气流抬高。组成云的雨滴/晶体的这种下落和上升的运动非常缓慢,由于云又大离我们又远,所以我们在地面上很难注意到这种上下运动运动。

Louis J. Battan在《云物理学》一书中写道:“半径为10微米的水滴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下落,半径为50微米的水滴以每秒26厘米的速度下落。”当组成云团的小水滴或冰晶通过碰撞和合并而增大时,由于质量的增加,空气阻力不再能抵消重力(当r > 0.1毫米时)。这些小水滴落下形成雨,冰晶落下形成了雪。

其次,云在正常情况下不是充满了小水滴,它们大多充满了空气。当我们说水桶装满了水,我们的意思是水桶里几乎每一个可用的空间都有水。在一朵云中,可用的空间只包含十分微量的水滴,形成云的这些小水滴在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以雨的形式落下。

令人惊讶的是,一朵云的体积只有十亿分之一是由小水滴组成的,其余的都是空气。这意味着含有1立方纳米水的云中,大约有10亿立方纳米的空气。大卫·k·林奇和威廉·查尔斯·利文斯顿合著的《自然中的色彩与光》一书指出,“尽管云层的能见度很低,但它们其实是脆弱的物体。”一个积云中每立方厘米可能有1000个水滴,但这些水滴十分十分微小,并且间隔相对较广。水在云的表观体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对其密度的贡献也只有百万分之一克/立方厘米。”因此云不是充满了水,而是充满了空气。这时它们得以漂浮的原因。空气分子足以将这些微小的水滴托住。

云几乎都是空气,而水又是透明的?为什么我们还能看见云呢?有时是白色,有时是黑色的乌云?

关键的一个知识点是光线会被物体表面反射,而表面积越大,反射的光就越多。云中虽说大部分是空气,但也充满了微小的水滴,虽然从总体积上看,一朵云并不包含很多水滴,但它所包含的水却被分成了数万亿的小水滴,形成了许多的反射面。这些水滴的表面就能对光线进行漫反射,使整个云朵被光线照亮,但大部分阳光还是会穿透云朵,所以看起来就是白色的。

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纯固态的冰看起来是透明的,而雪(只是形状复杂的小冰晶)看起来确实是白色的。这跟云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块冰的话光线可以直接不受阻碍地穿过,看去来就是透明地!而众多的小冰晶堆在一起,光线就会在其中发生漫反射,光线的路径被打乱,因此看起来就不是透明的,而是白色的。

例如,假设一朵云是由半径为r、大小相同且均匀分布的水滴组成的。假设云的总体积是V云,云中水的总体积是Vw。因为一个球形水滴的体积是4/3πr3,n是云中水滴的数量乘以一个小水滴的体积:水总体积=n4/3πr3。同样,一个球体的表面积是4πr2,所以水滴的总表面积=n4πr2。求解n的体积方程,将结果代入面积方程,得到总水滴表面积=3Vw/r。

由于总水量是固定的,这个方程告诉我们,随着每一滴水半径的减小,总的水滴表面积就会增大,如上图所示:单个水滴表面积越小,云中总的水滴表面积会跳跃到非常高的值。由于一个物体反射光的数量强烈地依赖于它的表面积,因此云在强烈的漫反射的作用下看起来就是白色的。

乌云看起来是黑色的原因,也很简单,乌云中的水滴增大,积聚的越来越多,这些水滴又随机分布,单个水滴的半径增大,整个云中水滴的表面积就会减小,漫反射减弱,整个云就会变暗,对光线会有更强的阻挡能力,透光量少了,我们眼睛接受的光也就少了,因此乌云看起来就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