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新娘,是这个国家很多女人的命运

都9102年了,全球还是每天都有超过40000名未成年女童嫁做人妇,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在巴基斯坦,童婚这个现象一直为世人诟病。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巴基斯坦有3%的女孩未满15岁已经结婚,超过21%的女孩在18岁之前已经结婚,儿童新娘绝对数量为190万人以上,和拉脱维亚总人口相当。

这么早结婚,是怕生不出来皇子吗?

非典型儿童新娘

2017年12月19日,巴基斯坦信德省桑加尔县基布罗村(khipro)即将举办一场对旁观者而言极其特殊的婚礼:纳比特家的10岁小女儿就要嫁给大她40岁的异省未婚夫了。

不过这事没成。有热心群众报了警,警方在婚礼尚未完成之前赶到现场,将年轻的小新娘紧急救出,并依法逮捕包括她母亲在内的11名涉嫌违反该省《限制童婚法案》的嫌疑人。

这位小新娘是足够幸运了,因为在巴基斯坦,年幼出嫁是被默认且广泛存在的,甚至受害者自己已经默默接受了这被安排的人生。

这还属于被家里人“安排的人生”

还有一群没有家人。只能搬砖的童工人生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gary yim)▼

所以当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Sswat Valley)年仅11岁的佩尔瑞突然得知自己将要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子时,并没有激烈反抗,流着泪接受了这一切。

婚礼当天,佩尔瑞内心一万个惶恐,但还是遵循着“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传统,起了大早洗了个澡,换上夫家给的红衣裳红鞋子、带上美丽崭新珠宝配饰,度过了人生中“最美丽的一天”。当晚,她在对方家第一次见到了大自己20岁的丈夫——一个面目并不友善、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大的男子。

然而能娶到童婚新娘却并不意味着丈夫是个有钱有地位的人物。事实上她这位老丈夫家穷到揭不开锅。

“我丈夫是当地一家酒店的服务生,我们每周有三天吃他从饭店带回来的饭菜。”

为了增加收入,佩尔瑞找了个在田里摘棉花的工作,每天仅仅赚30卢比(约合2.93元)不说,还得悉数交给丈夫。

更令佩尔瑞心理上难以接受的是,当初一块上学的同学已经升了4年级,此时她却怀孕要当妈了。但由于贫穷,造成孕期营养不足,外加过度劳累,生下来的孩子并不健康,没活不久就夭折了。孩子走得还不利索,在她子宫里留下了一个囊肿,需要手术治疗。

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图片来自:youtube@VOA)▼

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大的悲剧来了:她的丈夫在去城市购买物资的途中被抢劫犯开枪打死,摩托车也被抢劫犯偷走。

丈夫去世后,已经不堪重负的她,在公婆家一下子成了“扫把星”,人人都能踩上一脚。无奈之下,佩尔瑞最后不得不搬回父母家中。

那如果丈夫还活着呢?可以参考数以百万计的典型巴基斯坦未成年新娘:生下三五个孩子,拖着病恹恹的身体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干活,直到女儿过了青春期将她们一个个嫁掉,直到儿子娶了别家的姑娘。

以婚代罪?以物易物?

佩尔瑞11岁就出嫁,也并非没有“正当”原因,她这是为自己的兄长赎罪去了——正是遵循了名为“以婚代罪”(swara,???)的习俗。

这是在巴基斯坦,尤其是普什图人(巴基斯坦第二大民族,约占人口15%)中流传甚广的习俗,指的是如果两个家族发生冲突或争端,其中一个家族会将家里的未成年童女嫁到对方家族以示和平,解决争端。

解决部落冲突的代价是—年仅10岁的女儿

(图片来自:《Dukhtar》)▼

佩尔瑞的哥哥此前与对方家中次子产生冲突,不慎失手将后者杀死,而后潜逃。为了平息仇家的愤怒,案件经部落族长会议(jirga)裁决决定,佩尔瑞要替哥哥赎罪嫁给对方家中的长子,并且她父亲还要向被害者家庭赔偿两块地。

而这种纠纷之所以不上报法院,是因为在很多偏远地区和普什图人中,法庭的权威性远远不如族长会议。而且去法院每项服务都要收取费用,加上审理过程可以拖上数月至数年,许多穷人可耗不起。相比之下,族长会议不仅免费,而且办事效率高,算是中亚山区版的法制不下乡体现。

巴基斯坦国内各地环境差异很大

在西部地区(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俾路支省),游牧经济、部落组织、长老权威

仍是难以改变的事物

(底图来自:google map)▼

那么只要小姑娘嫁到对方家中,两个家庭就能和平共处了吗?

也不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婚姻只能暂时搁置仇恨。代罪新娘嫁入对方家庭后,在夫家并无地位,包揽家务活是轻,时不时还会被虐待,甚至还会被丈夫家族其他男人强奸。年幼的她们还没见识过世界的美好,却要为亲人的罪过搭上一生……

没有人关心你想不想

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放在恶习的棋盘上了

(图片来自:Flickr@DFID—UK)▼

这只是女娃娃早早出嫁的第一个“正当习俗”,即便这个习俗不存在,也有其他的传统规定让小女孩们嫁为人妇,比如“交换婚姻”(Watta Satta,“给与和接受”)。

在这种习俗下,通常是一个家庭的兄妹和另一个家庭的兄妹互相结婚,有时表兄妹也可以,原因据说是为了免掉彩礼和嫁妆,这在过去的中国也一度大量存在,其实就是在生活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为了节省聘礼嫁妆而想出的无奈之法。

不用想也知道,这种婚姻是没有感情和家庭幸福可言的,反而会成为家庭矛盾的温床。比如一方家庭中的妹妹嫁到男方家庭后受到虐待,妹妹的哥哥也会拿对方家庭嫁过来的妹妹撒气。这很原始,很同态复仇。

有人在努力着

(图片来:twitter@GirlsNotBrides)▼

据统计,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农村地区,交换婚姻能够占到婚事总数的30%以上,甚至还有75%以上的夫妻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亲属婚配加上同态复仇,这家庭生活不乱套才怪了。

除习俗外,还有更普遍的原因导致少女早婚: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许多巴基斯坦人只信伊斯兰教法,而伊斯兰法律未对结婚年龄做出限制,女子只要到了青春期就可以结婚。同时,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女孩应该早早结婚来维持自己的纯洁,因为随着女孩年龄增长,被人“玷污”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整个家族是莫大的耻辱。

“我父亲认为女孩入了青春期,不结婚就是有罪”

一位13岁出嫁的姑娘、两个小孩的母亲采访时说

(图片来自youtube@VOA)▼

在当地,这些我们觉得不合理的现象也只不过是历史遗留传统的正常表现罢了。

不在一条轨道的思想

童婚现象对巴基斯坦的社会发展是严重的阻碍,它给该国的国民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水平造成严重影响。

在巴基斯坦,每20分钟就有一名巴基斯坦女子死于分娩,每10万名孕妇中有276人死亡,是世界上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产妇年龄过小、发育不成熟,她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生孩子的群体。

曾经15岁的她没有能反抗自己的命运

但为了女儿,她选择反抗

此剧成功的基础是因为这是极少数个例

巴基斯坦的女人大多没机会说“不”

(图片来自:《Dukhtar》)▼

同时,由于早婚,该国有1/3的女孩没上过小学,7/8没上完中学,全国成人识字率只有55-60%,对教育改变命运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观感。鉴于母亲一般在家庭中扮演教养孩子的角色,这些低学历、社会阅历差、受尽人间疾苦的年轻妈妈也很难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免陷入家庭命运的恶性循环。

当然,童婚和早育也会导致人口过量增长——该国人口已从1981年的8400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97亿,被认为是该国解决贫困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这迅猛增长的人口背后,是大量女性没有选择自由的一生

(巴基斯坦人口达到美国三分之二,但人均GDP不到美国四十分之一)

(图片来自:google.com)▼

如果用“钱”来直观地说明问题,那据世界银行的预计,如果童婚继续存在到2030年,将使存在该现象的发展中国家损失数万亿美元。

所以巴基斯坦政府是有强烈欲望终止童婚的,还承诺到2030年实现消除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立法方面,巴基斯坦先后批准《儿童权利公约》,加入《终止对儿童暴力的南亚倡议(SAIEVAC)》 、出台《 2017-2025年国家教育政策》鼓励家庭送女童上学等。

越是贫困的地区,生育率越高

人口越多,教育水平越难上升

也就很难对糟粕的传统有反抗的意识,恶性循环

(信德省的一所小学 图片来自:Wikipedia)▼

就在今年4月,巴基斯坦参议院在宗教派的反对声中,投票通过了《禁止童婚法案》,规定女孩满18岁才能结婚;但到了8月,该法案又在国民议会法律与司法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被否决——这已经是被否决的至少第三次了。

联邦议会事务部长表示,伊斯兰意识形态委员和各宗教团体严重反对该法案,导致政府无法针对伊斯兰教制定任何立法。

不过还是有省份率先成功对这种“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陋习发起了挑战:

2014年,巴国南方最发达开化的信德省(首府就是大港卡拉奇),就将结婚年龄最低标准提高到18岁。但这可能也只有在信德省能成功,其他追随者到目前为止,均因保守宗教势力的干涉以失败告终。而且即使是信德省,法律的执行力度也很差。

如一位法官在审理“交换婚姻”的案件时,发现两个家庭常常互相包庇,夫妻受害者也不提供真实证词,因为他们往往是同一个村子或家族的,如果寻求公权力的庇护,以后在家乡社群里就没法做人了,只能联手抵抗权威。

纠正观念最为棘手,这点巴基斯坦的警方也承认:“当务之急是使妇女和女孩意识到这种习俗的邪恶性,不然这将永远是个恶性循环。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她们的受教育率。”

可是在目前人均GDP4.24美元(2017年)的巴基斯坦,尤其是该国那些重男轻女、陋习严重的地区,又该怎么逼父母放女孩去上学呢?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kycopterFilms Archiv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