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人生娃之前存5万以上,养娃得花多少钱?

“哇,这个孩子好可爱,真想生一个!”

       一般发出这种感叹的,多半都是“不懂事”的年轻人。在他们眼中,可爱的孩子犹如小天使,仿佛真的是上辈子拯救了宇宙才能获得的。可是,在人父人母的眼中,那不是小天使,而是行走的“碎钞机”。同样是背着的“奢侈品”,隔壁座Mary身上是某V某H,而你身上,却是嗷嗷待哺的熊孩子。没生孩子前,以为自己已经走在通往中产的康庄大道上,可是生完孩子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游走在贫穷和奔溃的边缘。

       临近年末,又到了“算账”的时候了。前程无忧编辑部近期做了一个关于“育儿成本”的小调查,有1603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中涉及的育儿开销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因为学龄前的账单,还能揪着心算一算,而这之后的账单,分分钟就可以消灭掉百万家产。

       在开始我们的数据分享之前,先来看看今年天猫双11的报表。根据2019年“天猫双11”数据显示,进口品类TOP10中,母婴类占了3席;在进口品牌TOP10中,母婴品牌占3席,含母婴保健品的品牌占3席。

母婴用品=买它买它买它!

育儿基金:没生就得存——5万不少15万不多!

     “你觉得有必要在生孩子前就存育儿基金吗?”96.3%的网友举起了赞同的双手!在老一代人的眼中,生孩子不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嘛!可是在如今,何止是多双筷子?从孩子出生到毕业走上社会,花出去的钱恐怕都能办个筷子厂了吧!

       不要小看了初生婴儿们的消费能力,张口一算八大项,一项都少不得:吃、穿、用、行、玩、教、洗、医。别问,问就得花钱!


       那在生孩子前存够多少育儿基金才让人觉得踏实呢?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占比最高的是37.6%的网友选择5~10万,排第二的是22.1%网友选择10~15万,位列第三的选项是15万以上,占18.5%。

       对于准备要孩子的小家庭来说,结一次婚可能就耗去了两家人不少的积蓄。但养育孩子这件事,虽然不需要一次性甩出一大笔开支,可是育儿这种战线长、耗时久的任务,真的会让你体会到“不想知道孩子怎么来的,只想知道钱怎么没的”。

育儿开销:比预期要多——占家庭收入2-3成居多

       当然,你以为你存够了育儿基金就真的可以从容应对“多一双筷子”的状态了吗?事实证明,当你把那个小天使捧在手里时,不仅你心里乐开了花,还会发现原来钱也不够花。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73.9%的网友表示,生完孩子后发现,花销比预期的更多。网友“小笨笨”留言:生孩子之前觉得,一片品牌尿片也不过就2元钱,哪知道自己的娃不仅能吃更能拉,一天10片尿片都是常态,每次扔掉的哪里是尿片,明明就是人民币啊!网友“阿达”:看着怀里的孩子,就想把最好的都给她,没想过以后怎么去培养她,就想着现在怎么宠爱她,吃的用的,怎么都舍得!

       奶粉得吃的好,聪明的孩子是吃出来的;奶瓶得用的好,塑料奶瓶不能有双酚A玻璃奶瓶不能有金属析出,对了,奶瓶消毒机了解一下;辅食得吃有机的,还得搭配一个可以清洗残留物的清洗剂;宝宝衣服肯定得最安全的用料,洗衣液一定要专用……每个“吞金兽”的背后,都有一个哭着喊着也要把钱花出去的老父亲老母亲。

       那么,到底多一个孩子,是多了“几双筷子钱”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官方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82461元,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达到了49575元。

       再来看我们这次的调查数据:35.5%的受访者表示,在育儿方面的花销,可接受的范围是家庭收入的20%~30%(不包含30%);31.9%的网友可接受的支出比例为10%~20%(不包含20%)。

      如果单看这10%或者是30%的占比,可能大家觉得,似乎开销并不是很大。但是要知道,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不少年轻父母除了背负育儿重任外,每个月的房贷、车贷都是不小的数额,一般来说,月供占家庭收入30%属于正常数值,再加上育儿开销,家庭资产的一大半都花在了两样“不动产”上。如此一算,从孕育一个小生命开始,你就不得不开启精打细算模式。现在回头看看,不禁羡慕起曾经年少时的“月光”了,至少那时候的每一分钱都是花在了自己身上。

       如果你觉得学龄前的孩子,只有吃喝拉撒生活刚需开支的话,那只能说你还是太单纯了。恰恰相反,对于一个还没上学的幼童来说,教育开支竟然是占比最大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学前教育”对于很多爸妈来说,花销是最大的。从孕期开始,学前教育就无处不在。你知道“胎教仪”吗?你知道“早教机”吗?你见过带着才半岁的孩子去上机构辅导班的吗?别惊讶,等你有了孩子,你都会明白的。虽然,并没有研究表明,经历了这些学前教育的孩子今后一定会怎样优秀,但那些不愿意在学前教育上花钱的父母,他们的心理素质一定是很优秀的。自从有了“起跑线”这个概念,父母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了袖手旁观的理由。

育儿模式:全职,义无反顾!

      知名育儿平台宝宝树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中称,在12240户育儿家庭中,全职妈妈占比达62%,其中暂不打算上班为43%、准备重返职场为19%。格外引人注意的是,90后全职妈妈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特别是95后,高达82%。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81%的受访者都表示 ,赞成自己或者是配偶为了孩子而全职。全职两个字,在当下的社会里,承载的压力实在不轻。没有了收入不算什么,全职还意味着“007”,0点到0点,一周7天无休,全年“连轴转”。 欧洲生命社会协会曾经针对30岁至60岁的女性做过一个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全职妈妈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可是,依然有很多家庭选择了让一方全职,来专心照料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天使。

       曾经我们把育儿分为“穷养”和“富养”,但算完这笔账之后发现,只有“富养”和“更富养”。当你的孩子拥有了支配家庭经济优先权的时候,你真的是为了让TA快乐,还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富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助力,还要有精神上的加持。默默祝福走在育儿道路上的职场爸爸妈妈们:错过今年的折扣季?没关系!因为还有明年。加油!

文中出现图片均由 123RF.com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