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如何判定开普勒452就适合人类移居的?

2015年7月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天鹅座方向1400光年外发现了一颗G型主序星,亮度超过太阳20%,质量超过太阳4%,60亿岁。

单看这颗恒星表面数据的话并不是很稀有,但天文学家意外的发现该恒星有一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普勒452b。

尽管该行星最初被人们冠以“超级地球”的美名大肆宣扬,但以地球相似指数来看开普勒452b不过是第六个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目前第一像的是开普勒438b,而且还有另一颗相似度达到0.98的KOI-4878.01还没有被正式确认存在。

开普勒452本身只是一个恒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真正有可能宜居的是它的行星开普勒452b,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两个天体搞混了,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需要2580万年才能到达开普勒452b,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开普勒452b都只是一个象征。

不论是哈勃望远镜还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都无法看到行星和恒星的细节,只能通过分析光谱等被动方法确定其质量以及和可能存在的大气,因而开普勒452b有可能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毕竟它的母恒星开普勒452光度是太阳的1.2倍,这意味着开普勒452b上有可能草木生烟。

我们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亮度也会增加,若干亿年后的地球海洋就会被太阳蒸发,太阳系宜居带也会因为亮度增加而向火星轨道甚至是木星轨道移动。

在如今的观测手段限制下声称某颗行星适合人类居住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跨越数千光年的观测本身精确度就很低,且看到的也只是目标数千年前的状态而非实时状态。

相比远在数千光年外的系外行星,我们太阳系内部就有许多可供改造的新世界,从近在咫尺的月球火星到远一点的木星和土星的卫星,这些太阳系内的岩石星球大多数都拥有水资源和大气层,是未来人类殖民开发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