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纸质书籍?

书籍作为人们消遣时间以及学习知识的途径,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人类也深受其惠。


其实最原始的书籍的承载形式并非纸质。在造纸术以及印刷术还不完善的时代,人们使用石板,羊皮,竹简等物品来作为文字的承载工具。但是这些原始的物品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羊皮,竹简十分珍贵,不易获取,而石板则十分笨重,不易携带。所以当后来纸张出现后,其廉价以及便携性使其迅速取代了其他所有的文字记录物品,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就此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上一次的科技进步(这里主要是指造纸术以及印刷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同样,科技发展到了现在,再一次的科技进步似乎又要颠覆上一个世代留下的“陈年旧物”。

时间来到了21世纪,信息革命让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的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脑,手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多数的人生活方式,人们习惯用谷歌查找问题的答案,习惯有Facebook跟其他人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较于100年前的我们有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阅读方式。随着kindle,iPad,甚至是大屏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子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消遣以及知识的获取。

电子书以其卓越的便携性(体积小,对于空间的需求量低,同时重量很低,携带方便。);易购性(只需要点击网上书城里的书籍即可立即下载,方便快捷。)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电子书似乎又要像当年纸质书代替竹简,羊皮一样,代替纸质书籍了。可是事实会是这样吗?

首先电子书的易购性质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当前物流行业的繁荣使得我们能够很快速的收到我们在网上书城购买的书籍(一般需要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即使对比以前网络并不发达的时候(当时我们只能够去书店购买书籍),去书店买书本身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对于大部分爱书的朋友,逛书店就好比女性逛百货商场一样的充满动力。即使对于普通人来说,书店也不失是一个约会或者消遣时光的好去处。

那么便携性会是电子书代替纸质书籍最大的原因吗?正如我上文所言,纸质书籍代替羊皮以及竹简正是依靠其的廉价以及便携。现在我们出门需要携带越来越多的随身物品(钥匙,钱包,手机,手机充电器,充电宝,以及其他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再加上一部又厚又重的大头书,或许真的已经超越了我们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而现在的kindle或者iPad等电子书阅读工具制作的又薄又轻,似乎这正是我们寻找千年的最佳阅读工具。

但是纸质书籍的厚度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找到我们想要多次阅读的部分,而不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滑动屏幕或者使用所谓的查找功能(这个功能对于不太熟悉电子产品的人和老年人群是巨大的挑战)。同时纸质书籍中存在的大量空间并非是无意义的,它其实是为了方便我们在阅读当中进行书写,记录。当你第二次阅读某一本书籍时看到自己第一次阅读时做的记录,你会发现自己在观点,态度,甚至在人生观上有了一些变化时,这难道不才是我们阅读的意义所在吗。

当然我们并不能够单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来判断事物的好坏,相比于电子书籍来说,纸质书籍给我们心理上带来的愉悦是巨大的,这归结于人类喜欢收集的天性。从原始社会起,人类就开始了持续了几千年的收集癖。从一开始的收集虎皮,狮头到现代社会收集卡片,球鞋等。人们在收集的过程中会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感。当你看到自己书房中或者箱子里茫茫多的书籍时,你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当你看完了一套《哈利波特》或者是一套《追忆似水流年》后,这种心理上的满足远远不是你那个几寸的电子机器能够提供的。这种收集的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未曾变更过。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籍成为人们主流的阅读方式呢?恐怕答案是否定的。重点在于它并不具备颠覆纸质书籍的核心要素,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并不比纸质书籍更有优势。至少当你在遇到厕所没纸的尴尬时,kindle跟iPad并不能够帮你解决问题,但是纸质书籍可以。

PS:作者微信公众号,实体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