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虾的铁拳能击碎所有的甲壳?不,它击不穿自己的铠甲

雀尾螳螂虾,甲壳界的颜值担当,一身铠甲像孔雀羽毛一样鲜艳,集全了蓝、绿、红、黄的亮丽颜色。

高颜值的螳螂虾是海族馆的收罗对象,把它放到观赏鱼缸里,色彩明艳很是吸睛。但可惜完全可以靠颜值吃饭的螳螂虾,根本没有做花瓶的觉悟,它会一拳击碎6mm的玻璃,逃出玻璃缸。不屑于仰仗颜值吃饭,螳螂虾凭借自己的一双铁拳打拼天下。螃蟹、蛤蜊、海螺,装备再厚实的背壳都没用,所有的硬壳螳螂虾都能给你敲开。在它生活的浅海岩石区,还没有螳螂虾吃不到的食物。

击碎玻璃和硬壳的铁拳有多厉害?螳螂虾出拳的最大加速度能达到104公里/秒2,速度达到110公里/小时,以72公斤的力量击打猎物硬壳。威力相当于射出一枚0.22口径子弹(小口径手枪)。

螳螂虾是动物界里最快的拳击手,爆击的力量轻易就能打碎其他甲壳动物的防御铠甲。那么它在海域是不是无敌了,没有谁能抵抗住它的拳击?不,它身边就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能跟螳螂虾抗衡的是另一只螳螂虾。

螳螂虾不仅有一双最快的拳头,还有一身最强的铠甲。两只螳螂虾对峙,拳头奈何不了铠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螳螂虾的盾毫不逊色于它的矛,它的铁拳和铠甲,比飞机外壳更耐冲击,比防弹衣料更为坚韧。

螳螂虾的铁拳

螳螂虾不是虾,是虾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皮皮虾。生活在浅海的岩石底和洞穴中的螳螂虾,共有500种。捕鱼吃肉的螳螂虾,武器长在掠足(第二对颚足)的前端,像螳螂一样,平时把锄刀样的掠足折叠在胸前,攻击时弹出。它的掠足分两种,一种掠足前端像根长矛,用来穿刺鱼肉。另一种掠足前端像对棒槌,用来击碎硬壳。在族群中,穿刺型选手的数量要比重击型(也叫粉碎型)选手的数量多。

上图可以看清楚雀尾螳螂虾(Odontodactylus scyllarus)掠足上的一对棒槌拳头,它也是族群中出拳最快的拳击手。雀尾螳螂虾的个头很小,只比手指头稍长一点儿,平均身长6~12厘米

个头小的螳螂虾脾气可不小,一言不合就拎起铁拳砸你。不要小瞧了拳击手,螳螂虾出拳并不是一味地依靠蛮力,它不仅会积蓄能量,还会引爆水波,给自己的重击叠加上多层次的力量。

螳螂虾的掠足很有弹性,能像弹簧一样积蓄力量。上图中的桔色箭头标示出它积攒力量的弹簧区域,收缩腿部肌肉,压缩弹簧,压到极点后瞬间释放出击。积蓄力量爆发的攻击速度远远超过只靠肌肉驱动的速度。弹簧腿蓄能用时700微秒,而释放只需要2微秒,能释放出超过自身重量1000倍以上的力量。

瞬间爆发的力量还不够,螳螂虾还会借助水的威力。当螳螂虾的棒槌加速出击时,带动水流突然加速,周围的水流跟不上速度水流,出现一个真空空穴气泡。水流携带气泡击打在猎物身上,气泡瞬间爆破,给猎物增加了更大的冲击力,水爆力量比拳击力量还要强,有时能达到拳击力的两倍以上。

因为水压突降,水流中出现气体的现象叫做空蚀现象。空蚀就像水突然沸腾,产生气泡,只不过水的沸腾不是因为加热,而是因为压力下降造成的。瞬间空蚀的力量很大,轮船的不锈钢螺旋桨经常会被空蚀气体撞击出凹坑。

棒槌加上空蚀的双重爆击,别说血肉之躯的鱼儿了,就连厚实的甲壳类生物都受不了。横着走的螃蟹,一下子就被击断蟹钳。合上贝壳便觉得天下太平的牡蛎,一下子就被击碎硬壳。[知道日报-法兰西is培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其他平台]

铁拳的秘密

铁拳是螳螂虾获取猎物的武器,它每天出拳多次,总计敲击50000次棒槌拳头后,才会蜕壳换一副新拳。试想一下,你的拳头以击碎窗户玻璃的力量击打坚硬物体,承受50000次重击后,你的拳头会不会裂,胳膊会不会折?肯定会,你的骨头经不住多次高速重击,但是螳螂虾却可以。

螳螂虾出拳重击时,铁拳不裂,掠足不折的秘密在于,外骨骼材料的排列组合方式有玄机。

螳螂虾比钢铁还硬的铁拳,材质却很普通,大部分是几丁质,跟它身上甲壳的材料一样。几丁质((C8H13O5N)n ),一种高分子多糖,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壳材料。几丁质组成支撑身体的外骨骼,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铁拳分内、外两部分,外部是撞击区,内部分为螺旋区和横纹区。内外部分的材质跟其他动物的甲壳一样,但它们的排列方式却不同。

  • 外部撞击区

铁拳的外部是直接捶打猎物的撞击区,装配了抗裂涂层。涂层材料由普通的磷酸钙包裹住几丁质,以特殊结构排列,被压得非常密实,硬度超过其他动物的甲壳

上图是高倍显微镜下撞击区的细节,可以看到密实的人字形花纹,正是这种新颖的人字形花纹增加了铁拳的硬度。几丁质与磷酸钙组合形成人字形排序结构,第一次在自然界中发现。

人字形结构的外层既能保护掠足重击时不受伤,又能把力量转移到猎物身上,加重拳击威力。

  • 内部螺旋区

铁拳内部的螺旋区,几丁质纤维像螺旋楼梯一样,旋转排列。

上图是螺旋区,几丁质纤维层,每一层排列时,比下一层旋转了一个角度,一层层像扭麻花一样叠加堆高,最终完成180度的旋转。螺旋结构能过滤特定频率的冲击波,消除剪切波对掠足的冲击,相当于一个减震器,有效保护铁拳。

  • 内部横纹区

上图是横纹区细节,平行的纤维缠绕在铁拳周围,当铁拳被撞击时,能阻止铁拳膨胀。你看拳击手在戴拳击手套之前,会在手上缠上一圈布带,横纹的作用跟布带的作用一样,束缚住骨头,防止开裂。

外层坚硬抗击打,内层卸压防龟裂。普通材质的铁拳,只要改变一下排列秩序,就能击穿硬甲和玻璃。

螳螂虾的铠甲

与铁拳相匹配的,是螳螂虾的铠甲。

生活在珊瑚礁丛的螳螂虾,为了争夺一个洞穴,经常举起铁拳比试一番。同伙之间拼抢的是地盘,并没有生死之仇,所以它俩的比试不会伤及要害部位。两只螳螂虾只比力气,力气大的说话,力气小的让位。比试力气时,一只螳螂虾屈背弓腰,另一只抡起拳头重击它的尾甲。所向披靡的铁拳,只能让同伴感受到力量,却捶不穿它的尾甲。

铁拳击不碎的尾巴,像一个盾牌,抵挡外力。盾牌外部有一道道向外凸出弯曲的棱脊,内部是跟铁拳一样的螺旋结构。外凸的棱能消减冲击力量,内旋的扭曲结构增加铠甲的韧性。


加州大学和普渡大学联合团队,发现外部突脊加上内部螺旋,在受到冲击时不仅能吸收大部分的动能,还能阻止外壳上裂纹的扩展。弹性铠甲除了抗压外,还能向内弯曲卸力,有效保护内部肉体不受伤害。

一句话,螳螂虾的铠甲比其他动物的甲壳,强度更高,弹性更好,更耐冲击。

螳螂虾带来的启发

为什么要研究螳螂虾?为了制造出像螳螂虾铠甲一样强大的保护材料。又轻又硬,还能减震抗压的材料,用途非常广泛,既能做安全头盔,又能做防弹衣料。

螳螂虾带给团队最大的震撼是:不用费心去找新材料,改变普通材料的排列秩序,就能成倍提高性能。人字形花纹增加强度,螺旋排列增加韧性。

团队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分不同角度交错叠加,压制成新材料。相比于普通的炭纤维,螺旋结构的新材料抗冲击性能提高20%以上。

重量轻,强度高,耐冲击的新型炭纤维材料,除了做头盔防弹衣外,还可以替换金属材料制造飞机机身,重量更轻的机身,能节约更多的燃料。

自然界一直在引领我们前进,每条生命都有人类比不上的天赋。每次解开自然界的一个秘密,我们就学会一样新本领。探索没有尽头,学习永无止境。


作者有话说:今天继续更新自然界的秘密系列文章,这是第6篇:螳螂虾的铁拳和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