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为什么不能打乱重分?无地农民怎么办?国家这样说!

因各种原因,很多农民是没有土地的,有的是新增人口,有的是当时粮价低,搞农业收入低,然后出去打工了,就没有参加二轮的延包。根据我国最新政策规定,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而在承包期内,承包地要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不能打乱重分,这让很多无地农民很是不满。

一、承包地应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不能打乱重分

2019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意见》还规定,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应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对少数存在承包地因 自然灾害毁损等特殊情形且群众普遍要求调地的村组,届时可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由农民集体民主协商,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在个别农户间作适当调整,但要依法依规从严掌握。

除了此次《意见》有提出承包地要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条也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二、承包地为什么不能打乱重分?无地农民怎么办?

此次《意见》规定,为避免承包地的频繁变动,防止耕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分,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因承包方家庭人口增加、缺地少地导致生活困难的,要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提供就业服务,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其实,早在2018年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说过这个问题,他说:“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无限的细分、均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地块越分越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统筹解决这个问题。”

综上,从国家目前的政策来看,无地农民如果指望在重新分地时能分到土地,那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对于无地农民,目前只能分集体的机动地,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已经无机动地可分了。另外,目前很多地方在试点承包地有偿退出政策,被退的这些土地也可以分给无地农民,个人认为,这也是未来无地农民能分到土地的大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