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漠到南极,中国人种菜有多野?

冬天来了,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又到了我妈担忧我吃不饱饭的日子。

前两天她给我发了条新闻,让我和视频里的姐姐好好学习一下,还告诉我必须要掌握生存技能,才能保证不饿肚子。

打开新闻前,我非常不屑,觉得我妈又在耸人听闻,打开后,我才见识到什么是“见缝插菜”,佩服得五体投地。

哈尔滨的李女士自家院子里长满了各色蔬菜,什么白菜、辣椒、白萝卜,通通都被安排上了。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菜居然是她在院子的砖缝里栽种的。

这些在夹缝中依然长势喜人的蔬菜,除了要感谢东北的黑土地,更要感谢写进我们种(中)花(华)家血脉里的种菜基因。

只要看到土或地,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到底能用它种点什么菜。

连被抛弃的烂尾楼区都不曾放过,小区业主们纷纷在原本规划好的公共绿地里,种上了葱、菠菜、芥菜、南瓜等蔬菜,cos现实版植物大战僵尸。

以前大家买房子最喜欢买一楼,图的就是门口可以随便种点菜,如今房子越盖越高,却没能浇灭大伙儿对种菜的热情。

没有得天独厚的种菜条件,那就自己创造条件。

阳台种菜是室内种菜的不二之选。阳台上阳光普照,空间充足,浇水施肥也非常方便。

小到葱姜蒜苗薄荷叶,大到茄子地瓜大番茄,阳台上都能种。

可谓人有多大胆,阳台就有多大产。

如果没有阳台,身边的矿泉水瓶和水管可不能放过,它们是组成“秘密菜园”的绝妙工具。

千万别认为种菜只是退休叔叔阿姨们的爱好,比他们更狂热的是想要吃好的年轻人。

豆瓣话题“我在阳台种菜吃”已经有超过四百万人浏览,微博“阳台种菜”超话阅读量已超四千万,每天都有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精心劳作后收获的果实。

生活总是在各个方面不断打击努力的年轻人,但还好,土地不曾辜负我们。

每一只努力除掉的虫子,每一捧用心灌溉的土壤,每一颗茁壮成长的种子,都在诉说,努力诚不欺人。

年轻人还把这股对种菜的热情带进了游戏世界,立志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种族天赋就是修理地球。十年前我们设闹钟半夜偷菜,十年后我们设闹钟种树养鸡,双十一也不忘在天猫农场尽心尽力。

当年《古剑奇谭三》的玩家们沉迷在家园钓鱼种地,通关剧情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

我的世界沦为我的农场,好不容易搞了个国产的塔防游戏,最终目标还是保卫萝卜。

总之,种地才是初心。

去非洲维和,中国官兵们也能实现“种菜维和两开花”。

整天在营地里翻腾土壤的他们,曾让临近营地的肯尼亚维和官兵疑惑,却也用收获的果实让当地人民震惊。

当地的非洲同胞纷纷来和维和部队的官兵取经、讨要蔬菜,达成了“种地外交”。

也不怪外国人民震惊,毕竟他们对待土地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虽说都是搞绿化,但他们更热衷于养花弄草,再不济就种棵参天大树。在自己家院子里种蔬菜,纯属天方夜谭。

身处异乡的国人看到了能大显身手的土地,用实际行动给外国人民上了一课:地,当然是拿来种菜的。

著名的耶鲁菜园,就是中国代表队拿下的成就之一。

在耶鲁陪读的中国家长,偶然发现了学校里的一块荒地,当机立断,开荒变田,荒地华丽转身为大家的菜园。家长们通过种菜成为挚友,开启了一段菜园交际。

耶鲁校方也非常支持菜园的存在,主动为家长们提供肥料,帮助他们建设菜园。自此,耶鲁菜园成了校园内一道别样的风景。

当然,对于这种种菜文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理解和接受。

这位英国女婿就对自家中国丈母娘的种菜行为感到非常无奈。

图片来源:腾讯拍客

在丈母娘到来之前,英国女婿拥有一座令人称羡的小花园,院子里充斥着各色鲜花和当地特色植物。女婿平时没事也爱侍弄,将自己的小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图片来源:腾讯拍客

可在丈母娘的眼中,花啊草啊的属实不实用,还是整点能吃的最靠谱。于是,女婿心爱的花草一夕之间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葱姜蒜香菜和辣椒。

从此,坐在花园里忙碌的人也变成了丈母娘。只见她熟练地翻动着土壤,看着一院子自己种下的瓜果蔬菜,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虽然让英国女婿失去了自己的梦想,但我们自带的种菜天赋总能“创造奇迹”。

在遍地都是火山岩和沙漠焦土的吉布提,我国军人喜提大西瓜。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我国科考队随行医生种出了蔬菜,和队员们在南极吃火锅。

在沙子比金子多的迪拜,我国商人用骆驼屎压出了田,成功种出了40多种蔬菜,销量屡创迪拜第一。

真不是我们不想低调,实在是实力不允许。

就像微博网友总结的,中国人本质上就是农业民族,改也改不了。我们骨子里似乎就带着爱种菜的基因,摆脱不掉。

图片来源:微博@MademoiselleCherie-Luna

我们表达自己喜欢某件物品是“种草了”,对于未来退休的幻想是“回家种地”,就连不好好学习都能被老师说“赶紧去北大荒插秧”,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能和种地扯上关系。

我们真的是如此热爱种菜,对大地母亲爱分外深沉吗?

答案是肯定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曾对我国社会下了一个定义,“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许多人都靠种地为生,我们最明白也最懂得泥土的可贵。靠农业谋生的中国人是“粘在土地上的”,我们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

我们生来就和土地密不可分,坚信所有的成功都离开不大地的帮助。

我们更爱“种菜”这件事背后蕴藏的意义。自古以来,种地就是隐士的标配。曾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采豆南山下的陶渊明,他们所代表的宁静淡泊,使我们更加热爱种菜。

我们向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向往忙碌了一天只为了一日三餐的状态,土地里面埋下的是我们对生活最质朴的期待。

我们食用自己亲手劳动所得的作物和果实,自产自销,不假他人之手。从这之中得到的满足和成就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匹敌。

所以,在山间种地做饭的李子柒成了当代网红,《向往的生活》成了年轻人最向往的生活。

我们的理想生活,有人正在替我们实现,感慨又惹人艳羡。

袁隆平曾说过,人就像一颗种子,我们拼命在土地间播撒,收获的其实是一个更健康的自己。

我们努力耕耘,浇灌的其实是被生活捶打得日渐干涸的心。

*本文图片均来源自网络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军事网.(2015).种菜种到联合国,维和官兵自给自足

[2] 哈尔滨日报.新晚报.(2019).哈尔滨一女子往砖缝里种菜,却把网友看馋了:想去偷菜!

[3] 中国广播网.(2015).中国留学生家长在耶鲁大学种菜 使荒地变菜园

[4] 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2019).有一个中国丈母娘是什么体验?这个英国女婿表示:欲哭无泪!

[5]温州晚报.(2017).太牛了!温州人沙漠中种菜,销量创多个迪拜第一

[6]费孝通.(2006).乡土中国

马路有话说:

如果有一天我要去流浪,我一定会做个农夫,把烦恼藏进麦田里,尽情享受秋收的欢喜。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