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为什么没有空军指挥权?

1943年1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确定了盟军登陆欧洲的“霸王行动”计划。不久,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总司令,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这个消息,也让伦敦盟军总部的同事们也为他感到高兴和兴奋。

在他们看来,进攻欧洲的日子就要到来,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渡过英吉利海峡,解放整个欧洲。但随着而来的麻烦,却让同样兴奋的艾森豪威尔“大伤脑筋”,协调、沟通,再协调、再沟通,成为他大战前的主要工作。

戴高乐成为艾森豪威尔与罗斯福之间最难沟通的问题。

盟军控制北非后,美、英两国展开了一场政治角逐。丘吉尔扶持的戴高乐,渐渐地压过罗斯福看好的“法国领导人”亨利.吉罗,并成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人。这让罗斯福大为光火,也对艾森豪威尔的做法耿耿于怀。

首先,罗斯福认为,盟军之所以成功登陆非洲,很大原因得益于当时的美国,承认法国维希政府的合法地位,根本看不上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同时,将其视为英国人争夺利益的“马前卒”,予以全面否定。

其次,戴高乐的手段和政治影响,让其在非洲和法国国内的地位迅速提高。说白了,是法国人民选择了戴高乐。尽管这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但在罗斯福看来,戴高乐依然是维希政府的“通缉”要犯,法国人并不认同他。

让他没想到的是,艾森豪威尔从军事角度出发,力劝罗斯福,承认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法国临时政府。因为,非洲的稳定是西西里岛战役成功的基础,但遭到了拒绝。罗斯福对艾森豪威尔采取的“暧昧”举动,十分反感。

作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十分清楚在法国登陆,就必须得到法国人民的支持,尤其是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的帮助。作为回报,他答应戴高乐的法国部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并由“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处理法国战后事务。

令他失望的是,罗斯福不愿和戴高乐打交道。他认为,没有经过民主选举的权力是不能得到承认的,更何况,当时承认戴高乐的国家只有英国一家,美国不应该当这个“出头鸟”。看来,在政治利益面前,什么都是浮云,哪怕它是正义的。

空军指挥权,是保证“霸王行动”成功的关键。

渡海战役的成功,制空权是关键。但是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没有把空军的指挥权交给艾森豪威尔,这让空军将领们的态度十分傲慢,经常是按照自己的战略主张,自行其是。甚至认为,在强大的空军轰炸下,德国会很快投降。

艾森豪威尔对这种不切实际的论调给予有力反驳。他认为,德国的投降必须依赖于在陆地上的决战,而在“霸王行动”的最初阶段,登陆部队面对10倍于己的德军,也必须依靠空中的支援,整合空中力量是当务之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空军的指挥问题很快成为美、英两国争论的焦点。在他们看来,渡海战役的时机是以空军出击的时间表来确定的,谁拥有空军指挥权,谁就拥有了凌驾于盟军总司令之上的控制权。这也是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不放权的原因。

当然,最不愿意合作的当属丘吉尔。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轰炸机部队“配合”盟军渡海战役,由盟军总司令向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飞行计划,并得到批准后实施。说白了,丘吉尔想拥有对盟军行动的控制权。

这一“越权指挥”的阴谋,自然遭到艾森豪威尔等美国将领们的一致反对。艾森豪威尔不惜以“干脆回家”为由,逼迫英国人放权。狡猾的丘吉尔一面要求空军不要再给艾森豪威尔添麻烦和压力,一面同意他可以“监督”英国轰炸机部队执行任务。

说到底,就是不愿艾森豪威尔独揽大权,抢了英国人的功劳。对于这种“阴暗”做法,只能步步紧逼,马歇尔建议“监督”改为“指挥”。尽管英国人不接受,但在罗斯福亲自过问下,终于得到了解决,但双方的“争权夺利”并未结束。

确定D日,成了艾森豪威尔此生最大的一次赌注。

1944年6月,是盟军执行“海王星行动”的日子,英伦三岛上集结了200多万部队,他们的衣、食、住、行让艾森豪威尔的工作十分繁忙。不管再难,人的事情好解决,但天气的变化,可不是他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登陆战役即将展开,各部队按照计划已秘密集结到出发地域,尽管具体的出发时间未定,但部队官兵们都已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可是,糟糕的天气,让他们的心情越来越烦躁起来。其实,比他们更着急的,还有艾森豪威尔。

一是,恶劣的天气,导致飞机无法出动,而海面上几米的巨浪,更是容易将登陆艇在没有靠岸前,就掀翻沉没。就算攻上了滩头,上下颠簸的晕船也会让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二是,登陆地点已告知部队,尽管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但因为天气原因一直呆在出发地的话,随时会被德国侦察机发现。结果就是德军改变或调整部署,导致“霸王行动”失败,至于什么时候再登陆欧洲,将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迟迟不出发,加上风雨交加的天气,在消耗着官兵们的的斗志。将军们都认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应该冒险出击。但艾森豪威尔迟迟不下命令,他不能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他要等好天气。行动的时间被推迟了24小时。

直到气象官拿着分析报告称:在风雨阶段会有36小时的好天气,而后天气将继续恶化。所有的将军们都欢呼起来。然而,空军将领的一席话,又让大家安静了下来,他表示风雨停了,登陆部队可以渡海,但阴天对空军来说,依旧危险重重。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艾森豪威尔,这时需要统帅的决断。“开弓没有回头箭”,盟军为此准备两年的大行动,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尽管它有一定的风险,但对德军来说,却是一次绝妙的“偷袭”。

于是,他命令6月6日早晨6点为进攻时间。事后证明,艾森豪威尔“赌博式”的决断是十分正确的,尽管困难很大,但盟军第一天就有17万人成功登陆,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撕开了”德军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并稳固了登陆场。

回顾这段历史,艾森豪威尔协调各方力量,组织了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战役,特别是在确定进攻的日期上,是他一生中最难下的一次决定。为此,他也曾说过:“感谢战争之神,让我们在该出发的时候,出发了”。

诺曼底登陆战役,体现出艾森豪威尔优秀的协调能力和处置能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没有他的决断,二战的进程还能这么顺利吗?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