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初次持钵入村乞食时,这只献蜜的猕猴得到了什么福报?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笔者的笔触,走进莫高窟第76窟精美的壁画,来了解“猕猴献蜜”的故事。

这是76窟壁画《八塔变》中著名的

“猕猴献蜜图”

画面右侧有一飞天正在散花,云端之下是一棵茂盛的大树,一只猴子正仰着头,一手举起做采摘状。其旁侧有白底墨书题记写着“猕猴命终得生天上散花供养”。画面右侧一佛坐莲花座之上,两旁一弟子一菩萨协侍左右,一只猴子双手捧一钵,虔诚地供养佛。画面下部一童子手舞足蹈,另一童子钻入木箱,只见双腿高高撑起,旁侧有红色(原为红色,氧化变黑)墨书题记写着“猕猴献蜜欢喜作舞蹈井”。因此,根据题记和画面中的尾巴,可知这两身没有绘毛发的童子应是供养之后的猕猴。

这幅画面是根据《佛本行集经·昔与魔竞品》记载绘制的,经文中讲到:

时彼树有一大猕猴,在于树头,取果子食。是时彼虬,既见猕猴在树上坐食于树子。见已渐渐到于树下,到已即便共相慰喻,以美语言。

有一天,佛陀持钵入村落乞食。这时有一只猕猴,看见树上有蜂蜜可供养,就跑来取佛钵。比丘们群起制止,佛却说“不要阻止它,这猴儿没恶意”。于是猴子高兴地取蜜献佛。但佛陀没立即接受,因为必须先以水洗净,可是猕猴不解佛意,以为有虫,又看见佛钵边缘沾流蜂蜜,于是又把钵拿到河畔洗涤,再奉与佛陀。佛陀欣然纳受,猕猴高兴极了,却兴奋过度不慎坠落谿谷而丧命;依此功德,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然后转生为人,出家修成罗汉果位!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一只聪慧的猴子与佛陀之间的故事,不仅是印度的传说,中国文化系统中,猴子也是通灵的动物。到后来,逐渐被誉为吉祥之物,将猴与诸侯之“侯”互译,作为士大夫之间的祝福语。在众多描写猴子的古代诗词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却另辟蹊径,让可爱的猴子有了一丝温情的趣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这只通佛性的猕猴供养了一钵蜂蜜,预示了万物皆有佛性的思想。佛陀接受供养之后就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讲法,那讲法的圣地又在哪里呢?敬请关注下一期《舍卫城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