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十四年来首次亏损,孙正义的"投资神话”不再?

14 年来首个季度亏损,日本软银集团早些时间发布了截至今年 9 月底的第二季度财报,运营亏损达 7040 亿日元(约合 65 亿美元),情况远远差于分析师之前预期的 480 亿日元的运营亏损。而 2018 年同期的运营利润则是 7060 亿日元,基本在一年的时间里来了一次盈亏值的颠倒。

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了包括共享办公空间公司 WeWork 和以打车业务为主的 Uber。在这次惨不忍睹的亏损发布之前,软银集团经历了一段动荡,软银 CEO 孙正义因其对初创公司的一些投资策略而遭受批评。孙正义在财报的发布会上自己也承认:"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但同时,孙正义也尝试让投资者们相信,软银因为对 WeWork 和 Uber 投资而带来的创纪录亏损只是发展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即便这一次的亏损很大,大到让他自己都形容为:"就像台风过境一样,这是我创业以来从没有过的亏损。"

不过,尽管孙正义承认公司的"利润糟糕",认为高估 WeWork 是自己的判断失误,但是在随后近两小时的电话会议中,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为其投资辩护,并强调软银在科技投资领域的潜力,拿他的投资回报率与传统风投作对比。

他表示:"时间会处理好任何事情。"同时,他试图为自己的 1000 亿美元愿景基金筹集更多的"继任者"。但由于这次亏损,质疑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部分人士认为,这些新创公司的价值被高估了,而且缺乏相对明确的盈利模式。

愿景基金(Vision Fund)一向是软银利润增长的驱动力,在过去两年中贡献了超过 140 亿美元的账面收益。但现在,作为曾经软银投资企业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Uber 和 WeWork 的估值缩水会加大其投资组合进一步减记的可能性。因为愿景基金对那些将增长置于盈利之上的业务有着很高的风险敞口。

受到本次财报的影响,软银股价 11 月 7 日在东京交易所早盘交易中最高下跌了 4.2%,创下一个半月内的最大盘中跌幅。但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 Chris Lane 建议投资者买入软银的股票,因为他看好愿景基金的潜力,并认为软银所持资产的总价值目前被打了折扣。Chris Lane 表示:"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对于下一步计划,孙正义并没有表现出丧失信心的迹象。他认为,扭转 WeWork 的困境是相对"简单"的,其下属团队已经制定好了将 WeWork 救出泥潭的方案。他说,WeWork 的共享办公空间是可靠的,并指出软银对日本的许多 WeWork 办公室感到很满意。

不过,孙正义也承认高估了 WeWork 的价值,因为之前没有发现该公司存在各种各样的治理问题,比如联合创始人 Adam Neumann 过大的权力。他也明确表示,虽然软银接手了 WeWork,但它会是最后一个救助对象。因为软银有"不救助"的政策,在其投资的公司中不会再有任何其他的救助对象了。

WeWork 的本质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只不过它是以"租赁+装修"为一体出售给企业。因此它可以被理解成为一家长周期性收入的经典高固定成本业务,其收入来源就是这家公司资产置地的利用率,一旦利用率低于 60%,那么 WeWork 就会亏损,高于 90%,则会带来巨额的利润。

图丨 WeWork(来源:网络)

随着互联网企业增加,这种轻型置地类企业的价值会愈发体现。然而,目前 WeWork 并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利用率,华尔街方面也认为 WeWork 模式即便是在未来也不具备和其他地产商抗衡的理由。相较之下,作为 WeWork 的头号竞标公司,IWG 的市值只有 40 亿美元。以此看来,WeWork 的 80 亿美元市值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

"自由现金流的潜力将是评估愿景基金未来投资的主要标准。"孙正义说道。

愿景基金的投资策略是用巨额资金(向给定类别中最成功的科技创业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最小的交易额约为 1 亿美元,最大的交易额可达数十亿美元),以迫使创始人收取比实际需求更多的投资,否则会威胁将把资金投给竞争对手。据一些合作伙伴称,软银在硅谷的经营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这推高了很多科技公司的估值,使得传统风险投资公司难以参与进最热门的交易中。

但孙正义明确回复,他并不想让硅谷动荡不安并引发外界对创业公司估值泡沫的担忧。实际上,他表示第二期愿景基金的募集正在按计划进行,该基金将很快推出。同时,首期愿景基金除了会留下 15% 的资金用于追加投资,其整体的投资使用已于上个月结束。

孙正义一直被奉为投资界的神话,靠着 20 世纪 90 年代对雅虎、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投资,他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软银愿景基金,其本质是软银股份进入 2.0 时代的发力重点。孙正义想要聚焦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上,因此才加大对愿景的注资。

图丨孙正义(来源:网络)

当然这种类型的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愿景基金成立于 2017 年,随着 WeWork 上市失败,Uber 和 Vir 生物股价暴跌,这笔巨额赌注以及它的负面战绩着实影响到了软银股份本身的收支平衡。

事实上除了软银以外,很多企业都在投资科技领域创业公司,比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和软银相比,这些公司营运收入很高,即便是投资失败也难以对财报造成实质影响。相反,软银原有业务是跨国电信运营商,运营收入无法弥补投资失败后的亏损,这才导致了企业整体的收入下滑。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es 首席财务官 Vitaliy Katsenelson 在 2019 年 11 月 6 日发表文章"为什么我们选择出售软银",在该文章中评价孙正义具有沃伦·巴菲特的眼光、理查德·布兰森的勇气,以及史蒂夫·乔布斯的远见。但是他认为,致使软银亏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 DotCom 2.0 的破灭。

DotCom 指的是 1994 年至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在 2000 年到 2004 年期间,许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相继倒闭,因此互联网泡沫彻底破裂。DotCom 2.0 则指的是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如 V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在 2013 年到 2016 年期间,这几个技术名词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刊之上,冲击着大众的视野。这也让这些领域的私募大行其道,从而生成了泡沫。

截止至 2018 年年中,DotCom 2.0 去伪存真的过程开始了。相关公司要不倒闭,要不市值暴跌,DotCom 2.0 的泡沫正在被抽干。愿景本身就是打着 DotCom 2.0 的理念去进行投资,其投资亏损也实属情理之中。

此外,债务也是困扰软银的核心问题之一。首当其冲自然是 WeWork 的无底洞,软银目前正在成立二号愿景基金,池中资金为 380 亿美元。不难猜测软银是想借助二号愿景来为 WeWork 填补漏洞,同时开启新一轮的投资或者新方向的投资。

其二则在于 Sprint。目前软银因为 Sprint 背负了 390 亿美元的债务,此前 T-Mobile 有意收购 Sprint,但是交易迟迟未成功,这也让软银的债务压力加大。可是就算软银成功出售 Sprint,其价值也很难达到愿景二号基金的需求,孙正义还需要另寻东家。同时阿拉伯王储方面也没有表示愿意跟进愿景二号基金。

图丨 Sprint(来源:网络)

Sprint 对于软银来说,类似于银隆与格力之间的关系。2015 年时,拯救 Sprint 迫在眉睫。孙正义在当时自诩为"Sprint 首席网络官",企图扭转 Sprint 的颓势。但时至今日,Sprint 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太多,依然是孙正义心里的疙瘩。所以当 T-Moblie 提出并购时,许多人都认为孙正义应该出售 Sprint。2019 年 11 月 8 日,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 T-Mobile 并购 Sprint,成交价为 265 亿美元。但是,这并不代表双方最终会完成这笔交易。

在愿景基金中,85% 为新投资,即和软银投资毫无关联的投资。可截至目前,孙正义对待愿景二号基金非常慎重,只有 15% 为新投资。而且愿景基金首席财务官 Navneet Govil 表示,愿景二号基金全部部署时间需要 4 到 5 年。相较于 1000 亿美元的愿景一号只花了 2 年半就完成部署,可见愿景二号的策略异常谨慎。

根据软银向东京证券提交的报告书,愿景二号的有限合伙人包括微软、苹果、富士康、瑞穗银行、渣打银行和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孙正义拼杀多年的情谊在此时帮了大忙。

债务和泡沫破裂让软银的股东失去信心,孙正义必须让愿景二号在短期内实现更高的利润才行。当然这不代表愿景基金没有回报了,事实上,软银坚称投资者会有 15% 的回报率,只不过从时间表上来看要等到 2040 年。

孙正义表示:"我们的旅程没有改变,我们的愿景也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