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到底体现在何处?

说到读历史的好处,想必大家都会说“读史明智”,那么读史与明智的关系到底体现在何处呢?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中提出,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与史识,是为“史学三长”,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则又在这三者之外增加了“史德”。

史才指的就是研究历史方面的天赋与才气,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也就是需要具备“辞章之学”。

史学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它指的是需要具备足够的历史专业的知识。

史识说白了指的就是研究历史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 “以论代史”,而要“论从史出”,研究历史不是单纯的陈述历史故事,而是要从浩瀚的史料中找到自己的观点。

很明显,三者之中,最难具备的就是史识了。因为史才和史学都可以靠“辛勤的汗水”来锻炼,但是对于史识方面,勤却未必能补拙。

章学诚提出的“史德”指的是研究历史的人需要具备追求真实历史的正直品德,但这是其是片面的。因为最起码从唐太宗之后,中国的正史就已经被大幅度删改或者篡改,很多关键历史事件都已经面目全非。所以,真正具备史德的人,尚应不惧怕权贵,不流于苟且,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来阐述真实的历史、表达真实的情感,做正直的人,坚决抵制“伪史学”。

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单纯的喜欢历史的人,与史学家又能产生什么联系呢?我们读历史又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变化呢?

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很显然,我们喜欢读历史的人,也会产生四种变化。

第一、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吸收了史书中的知识,我们读《史记》这种史学与文学价值都极高的史书,自然会提升自己的文学休养。另外,读史书的过程中我们又了解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让我们具备了难得的学识。

第二、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具备“史学”,这是我们最起码的一个收获。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读的史书多了,自然就具备了史学方面的专长,可以与人谈古论今。

第三、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大体能够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进步,什么是倒退;什么是正直与善良,什么是虚伪与邪恶;什么对国家和人民有益,什么有害。这样,我们就知道怎么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在读历史的过程中也会修养心志,历史的跨度让我们不焦躁、不偏激、不武断、不过于主观。

第四点则相当可贵,那就是最初读历史是在学习前人的智慧,学习前人的治学方法,说白了就是学习他们的思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会产生疑惑,总会产生异议,这就形成了我们独立的品格。从这一方面来说,给孩子们读历史就尤其重要,因为独立的品格、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是很难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