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加达龙:长着“杀马特”发型的恐龙?

2019年初,一种外形独特的恐龙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并且迅速掀起一股热潮,瞬间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网红恐龙”。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刚刚命名的恐龙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能够成为恐龙中的“网红”。

“杀马特”的发型

尽管化石不多,但足够让这只恐龙成为群星中最为闪亮的那一颗。博物馆将这些化石重新塑造了等比例的一副头颈骨骼以及复原模型。正是这一套模型,第一次让大家目睹了这个奇特家伙的尊荣。

图注:奇特的蜥脚类恐龙,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神奇蜥脚类的头颈化石装架,图片来自网络

要说它最独特地方,就是颈部延长、呈棘刺状向前大幅度弯曲的神经棘。官方的复原插画与模型上还给这些棘刺加上了一层类似一些羚羊犄角的角质外壳。看起来既威武又显得无与伦比的神奇。这样的结构在蜥脚类恐龙中非常罕见,要说最类似的恐龙就是一种娇小的梁龙超科成员——阿马加龙(Amargasaurus)。

图注:官方的复原插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阿马加龙的骨骼,Scotthartman绘制

说了这么多,也应该报上它的大名了。这只骨骼惊奇的恐龙被命名为前倾棘巴加达龙(Bajadasaurus pronuspinax)。属名中的”Bajada”在西班牙语中的含义为“下坡”,取自化石的发现地巴加达科罗拉(BajadaColorada)。种名取自拉丁语“pronus”(意为“向前弯曲”)和“spinax”(意为“棘”),意指其向前倾斜弯曲的神经棘。

图注:化石的发现地巴加达科罗拉。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巴加达龙与它的命名者,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巴布雷·伽罗(PabloGallin)。图片来自网络

巴加达龙的化石来自有着“巨龙国度”之称的巴塔哥尼亚。早在2010年,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就挖掘出了巴加达龙的化石。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该地区的化石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方法来逐步挖掘,只能用石膏将包含化石的岩石裹起来,送往实验室后再慢慢清理。巴加达龙目前仅发现了一具标本,标本包括了不完整的头骨和第五节颈椎。

图注:巴加达龙的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化石部分,图片来自论文

小而奇

巴加达龙和阿马加龙都属于梁龙超科下的叉龙科(Dicraeosauridae),这是一类体型较小的梁龙类,已知的种类体长都不会超过15米。在蜥脚类恐龙中也只能算是中等偏小的。以阿马加龙的身体比例为参考,大致可以推测出巴加达龙的体长在9米左右,在巨龙林立的蜥脚类中真可以用迷你来形容了。

图注:巴加达龙(小)与阿马加龙(大)的体型对比,图片由RAX制作

图注:巴加达龙的复原图,以及与人类的体型对比。cisiopurple绘制

除了娇小的体型,他们的脖子也很短,这在以长颈著称的蜥脚类恐龙中是非常不寻常的。身材矮小,这让它们主要采食地面或者低矮处的植物,与那些长颈、采食高处植物的蜥脚类恐龙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位置。

图注:巴加达龙的头骨已知部分,图片来自论文

巴加达龙拥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叉龙科头骨化石。除了头骨中段的化石,其余的部分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头骨结构很轻巧,眼眶很大,与眼睛位于两侧的大多数蜥脚类恐龙不同,巴加达龙的眼眶甚至有一部分延生到了头顶,这让它们在低头进食的时候也可以洞察到前方的事物,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立体的视觉,能够更好的预测威胁。

图注:巴加达龙的头骨特写,图片来自网络

怪异“发型”的功能

梁龙超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颈部分叉的神经棘,巴加达龙的颈椎神经棘依然形成了两道分叉。同科的叉龙与短颈潘龙颈部神经棘也向前倾斜弯曲,但是长度远远达不到巴加达龙的尺寸,唯有阿马加龙可以与之媲美,只不过阿马加龙颈部神经棘倾斜方向刚好与巴加达龙相反。

图注:叉龙的骨骼,图片来自网络

阿马加龙以及它颈部神经棘功能的推测有散热,防御,展示交流等不同的观点。阿马加龙在两根神经棘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气囊空间,这属于呼吸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根据化石印痕的保留看,阿马加龙的神经棘上覆盖着一层角质。

图注:阿马加龙的颈部剖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对阿马加龙的研究,很好的帮助我们来理解巴加达龙的结构。巴加达龙颈部的神经棘非常的纤细,当受到外力作用(如打斗和进攻),都可能导致神经棘断裂,甚至可能会损害到颈椎。因此,巴加达龙需要一些手段来保护自己脆弱的神经棘。

图注:巴加达龙的颈椎,图片来自论文

可以推测,巴加达龙的神经棘外面也包裹了一层角质外壳。我们在重建阿马加龙时,并没有很大幅度的延长这种角质外壳的长度,但是前年发现的北方盾龙(Borealopelta)木乃伊化石中显示,其棘刺的角质外壳比其基干骨芯长出了25%,而现代的一些牛科动物犄角长度则可以达到其角骨骼的150%甚至更长。所以巴加达龙的角质外壳也可能比内部骨骼长出非常多,这样不仅有效的保护了脆弱的神经棘,也加强了神经棘的强度,哪怕在外壳受到了损坏的时候也不至于伤到内部的骨骼。

图注:牛科动物的角内部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颈部化石只保留了第五节颈椎,但是参考阿马加龙神经棘的增长趋势,巴加达龙颈部后面的神经棘长度可能会递增。学者们认为,这种结构可以保护自己的脖子,也可以对掠食者给予还击。事实上植食动物犄角类的结构上更多时候是作为族内斗争或者展示的工具,防御捕食者只是其附属功能。

巴加达龙生活在距今1.32-1.4亿年前,比它的近亲阿马加龙早了近1500万年,从侧面证明了这种防御手段非常的古老,但却依然具有实用性并被后代沿用下来。

尽管巴加达龙的化石有限,想全面了解它们还是需要更多的证据,不过仅凭借这一点化石都足以让其在圈内名声大噪,可想成为网红是凭借自身不凡的实力而非子虚乌有的夸夸其谈。2019开年就给了我们如此惊艳的恐龙,期待在这一年中会有更多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的神奇物种陆续登场!

参考资料:

1.Yong, Ed (2019-02-05). "This Dinosaur Had a Mohawk of Horns". The Atlantic. Retrieved 2019-02-09.

2.Gallina,P.A.;Apesteguía,S.;Canale,J.I.;Haluza,A.(2019)."Anewlong-spineddinosaurfromPatagoniashedslightonsauropoddefensesystem".ScientificReports.9(1):1392.Bibcode:2019NatSR...9.1392G.doi:10.1038/s41598-018-37943-3.PMC6362061.PMID30718633.

3.Hallett,M.;Wedel,M.(2016).TheSauropodDinosaurs:LifeintheAgeofGiants.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p.45.ISBN978-1421420288.

作者 / 江氏小盗龙(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