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中国这一壮举堪比阿波罗计划?

历史证明,如果新的商业航天产业获得成功并继续发展,那么我们的太空探索将没有边界。因此,要支持航天经济发展,美国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载人太空飞行计划得以持续开展,确保人类在太空的未来存在。

阿波罗计划取消后的几十年期间,有人拿中国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事件说事,称欧洲人抵达之前的60多年,中国的船队就已经横跨了印度洋,但是他们终止了计划,为欧洲人统治世界扫平了道路。有观点认为,美国未能继续开展类似阿波罗的太空探索计划,可能导致其他国家成为人类未来的主导。深入比较这两个事件,会得出不同结论。

在统治初期,中国明朝的永乐皇帝想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1405年,他指派郑和将军率领一支巨大的船队远征,穿过中国东海,横跨印度洋。1407年,他们抵至印度半岛西海岸后返回,随船有各国赠送的礼物和各国特使。虽然中国的小型商船已经远洋到波斯湾,但郑和舰队之行是第一次横跨印度洋的大规模官方探险行为。

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舰队共进行了7次航行,在整个东南亚以及印度洋沿线展示了中国文明、财富、技术以及军事力量的雄厚实力。明朝的航行越过了印度,抵达了波斯湾、红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第一次航行的船队据说超过250艘船,近28000名船员。这是当时建造的最大的木船。

这支明朝舰队被称为宝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带回了宝藏,还因为他们耗资巨大,并且随船携带了大量宝物来威震和赠送到访国家。他们也带回了各国特使与贡品,尽管这些贡品更多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与船队历经的千难万险相比不值一提。例如, 长颈鹿之所以被视为宝物,只是因为它长得像中国神话里一种吉祥的动物。

■郑和舰队一艘中型船只的原尺寸复制模型来源:Wikicommons

郑和下西洋得到了明王朝主张扩张主义的宦官集团的支持,保守的士大夫官僚集团则极力反对。当士大夫集团当权时,他们终止了远航,禁止制造大型远洋船只,并销毁了剩下的船只。

明朝远洋壮举几十年之后,欧洲才开始海上探险与贸易之旅。政府在技术与军事力量上的投入,既支持企业的海上探险计划,也支持海上贸易行为。这些欧洲企业是公私合营的。他们更注重根据投资回报,建立长久的贸易关系。

1498年,欧洲人抵达印度, 沿线建立了获利丰厚的生意。然后他们继续前往中国。与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建立了一连串保障永久存在的贸易站点、营地和工厂。直到现在,这些地方还在发挥作用。

郑和下西洋550年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以NASA阿波罗计划回应前苏联所取得的太空成就,包括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第一次将人送上太空。在太空领域超越苏联,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上的紧迫事件。

阿波罗计划巅峰之时,NASA手握4%的政府财政预算,占整个美国经济的1%。阿波罗计划的目标是载人登月,但其实它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美国在科技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威慑力。当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进入月球轨道,美国已取得了领先。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征服了全世界,至此,阿波罗计划圆满实现目标。

甚至在登月之前,NASA的预算就开始不断削减,这个机构的受关注度登月之后开始下滑。不喜欢肯尼迪计划的尼克松总统,加速了削减预算的步伐。NASA的预算很快降到了政府财政预算的1%,并一路下跌至目前的0.5%。最后三次的阿波罗任务也被取消,尽管为他们建造的三枚“土星五号”都已经造好了。其中一枚调整了目标,用以发射“天空实验室”,而另外两枚放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就离被销毁差一步了。

阿波罗计划与中国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有许多共通之处。两者都是探险行为;风险远超计划发起人预期,且都耗资巨大。

然而,两者之间最重要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目标。他们都是出于建立文明统治的政治目的,并且很快就达到了这一目的。与此同时,两者都耗资巨大,强制推行,都是因为政府更迭而终止,且再没有可媲美的继任计划。如果没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两者都不可能实现。

郑和下西洋与阿波罗计划共同命运所带来的教训是,仅凭政治强制支持的昂贵计划是不可持续的。任何被认为耗费巨资、且不会产生新财富的政府探险计划,都将遭到另一股政治势力的扭转。

在过去的六个世纪里,欧洲人(后来是美国人)通过公私合作开展的探险与经济发展战略被证明是更具可持续性的。投资的每一步都产生丰厚回报,不仅确保了可持续性,也确保了真正的扩张。

本文译自:https://spacenews.com/op-ed-the-apollo-program-and-the-chinese-treasure-fleets/

编译丨宙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