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本书中看懂中国楼市?

七年,一个人的沉淀。

================

从有出版这样一本书的想法,到付诸行动,我最吃惊的是:不知不觉中,这些年我居然写了这么多篇文章!难怪我经常纳闷儿: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来我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些文章。

从我2010年8月博士毕业回国到现在,一晃八年多过去了。在整理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我阴差阳错地走上了写作财经评论这条路,感觉有点“不务正业”,因为浪费了太多本应该用于做学术研究的时间。对于当年一个刚进高校的“青椒”(青年教师的网络称法)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奢侈”的投入。毕竟,自己的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还是学术方面的论文,而不是这些财经评论。

这些年,如果没有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写了将近200篇对各种财经问题的评论,我肯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学术论文。“青春无悔” 四个字我真不敢轻易说,因为我有时是感到“悔恨”的:有时觉得写这些文章纯属浪费时间,如果不写这些文章,从某些层面讲,我的生活也许会好很多。

特别是我在2016—2017年陆续开通了一些媒体发布号之后,却发现写稿早已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这两年除了很多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大举进军新媒体领域之外,很多专业的媒体人或房地产从业人员也转行做了自媒体,并进行公司化运作。而我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只能挤时间出来写稿,这导致文章产量很低。不像别的财经或房产公众号,有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的专职内容写作团队,每天可以更新几篇文章。这个我没法做到,我以一己之力坚持更新自己的公众号,的确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和他们相比,我又显得有些“另类”,因为我并不是自媒体从业人员。我开设公众号的初衷就是希望用更专业的财经知识去为公众解读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楼市趋势。这是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

如果能够再选一次,我还会不会再走这条路?也许,在另外的一个“平行宇宙”,就没有现在这个“学者刘璐”了。

然而,有一种东西叫“情怀”,它经常“害人不浅”。别人写这些文章赚钱,而我就是写着“玩”而已。喜欢,有时就是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没有其他原因。

这本书在本质上更像是一本楼市“散文”,我力图用既轻松又深刻的语言来阐述对很多财经(特别是房产)热点问题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文章串联起来也能管中窥豹地展现我国近七年来财经热点(尤其房地产方面)的一些发展线索。

本书有40%的收录篇目直接在讲成都楼市,并通过成都楼市来管窥全国楼市的走势变化。这里面有些话题的时效性较强,但有些经济问题却是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的。因此,即使在几年之后再来回顾,我当时所写的这些文章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别地,本书所收录的这些文章,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我对于“2012年小跌—2013年涨—2014年跌—2015年回暖—2016年大涨—2017年、2018年严厉调控”这七年中连续发生的两轮楼市周期(以及当前正在开始的新一轮调整周期)的一些分析和看法,对相关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分析其中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可能还具有一定的工具书的功能。此外,这本书立足于分析具体的财经(房地产方面)问题,而不是在讲空洞的道理。这里面既有大问题,也有小问题,但基本上都是写作当时的热点问题。本书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解读以及探寻解决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也有一定的实务层面的价值。

当然,这些文章只能算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思考。而更复杂深刻的思考就只能在学术论文中来探索了。我挑选了这些年来我所写的几十篇主要与楼市相关的评论文章,它们应该算是我这七年写作所积累的一些精华吧。出书比写公众号文章的要求要高很多,需要更系统的结构和更严谨的文字。在整理本书收录文章的时候,为了尽量忠于写作当时的原文,我基本保留了这些文章的标题和主题,但对一些文章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也算是这些文章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吧。此外,我为每一篇文章都重新配了一个“背景回顾”,主要是以现在的眼光再来回顾当时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最后,本书增加了对文章传播效果的简单总结,以期为希望研究财经评论类文章传播规律的读者提供一些素材。

本书的主体是按照收录文章的写作年份整理为七个大的章节,而每一篇文章则自成一体为一个独立单元。本书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取名为:2012年:青涩亮相,2013年:博客时代,2014年:重装登场,2015年:蓬勃发展,2016年:全面进击,2017年:深度转型,2018年:日益成熟。

也许,这本书既是这几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脉络,更是我的“年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见证了一个财经(房产)评论人的成长之路。

在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我仿佛感到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些年我经常熬夜写稿的日子。虽然我现在已经年近不惑,但是谁又不曾青春过呢?“挥霍”你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这对现在每天恨不得有48个小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本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适合购房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营销代理、广告策划等第三方机构、媒体人士、金融机构、研究人员、相关专业学生以及房地产监管部门等广大读者群体阅读,并特别适合作为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培训教材或辅助参考书使用。

《一本书看懂中国楼市》

作者:刘璐 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上架建议:经济|房地产

开本:165mm*230mm

页数:346千字

本书采用圆背精装的工艺,设计了护封和硬壳内封;精美衬页;目录和序言均有双色印刷。

硬皮精装,印刷精美,手感极佳,值得收藏

本书还设计了中国楼市发展编年史(2012-2018年)的插页;以新房价格指数、二手房价格指数、混合模拟价格指数和各年份的重要调控政策为经纬,让七年中国楼市的脉络历历可见。

可视化的中国楼市发展脉络图

此外,与这本书同时出版的还有我的另外一本名为《中国楼市看点:典型事件解析(2017-2018)——以成都为例》的书,是本书的姊妹篇。《中国楼市看点:典型事件解析(2017-2018)——以成都为例》一书偏重对楼市“故事线” 的梳理、轻评论,更具媒体新闻的特色。而本书的描述对象虽然较为分散,但是却更加注重“垂直深度”,具有鲜明的财经评论特征。实际上,各位读者朋友如果将这两本书拿来一起阅读,将能更完整地理解中国楼市的波动变化,也会更有意思。

立体封面图

内封图

- 完-

2019年10月23日

================

郑重提醒: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纯属学术探讨,描述和分析客观的市场情况,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供职的单位无关。

================

作者介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长篇都市财经爱情小说《楼市与爱情》作者

知名财经评论人

企鹅号/头条号/新浪微博等:@学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