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香宫鸠彦王小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逃脱东京审判活到94

【1887年10月20日】朝香宫鸠彦王小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逃脱东京审判活到90+

1887年10月20日,朝香宫鸠彦王出生,是日本皇族。1906年(19岁),他被明治天皇赐予朝香宫的宫号。

1908年(21岁),他从陆军士官学校(20期)毕业,进入军队。1910年(23岁),他与明治天皇的皇女结婚,成为昭和天皇裕仁的叔父。

1914年(27岁),他陆军大学校第26期毕业,任步兵第61联队中队长。

1917年(30岁),他凭着天皇贵胄的身份,才是个大尉就戴上了不少明治元老都没有的大勋位菊花大绶章。1921年(34岁),任步兵第1联队大队长。

1922年(35岁),在法国留学期间因为发生了车祸,从此落下了瘸腿的残疾。回国后,先后担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

1926年(39岁),裕仁天皇登基,日本国内的形势剧变,军国主义抬头,作为天皇支持者的朝香宫鸠彦王,也为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

(1937年12月17日,日军南京入城式上的朝香宫鸠彦(右))

1937年7月7日(50岁),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2月2日,朝香宫鸠彦于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12月7日,他赶到南京前线,接替因病疗养的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出任日本攻占南京的临时总指挥官。

12月13日,南京陷落。朝香宫鸠彦王在听取攻城部队汇报后,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场大屠杀历时两个月。

朝香宫鸠彦又以“城外的宿营地不足”和“由于缺水而不敷使用”为由,将本来打算在南京城外宿营的日军,迁入南京城内,使得大屠杀变得更加猖狂。

据《满铁档案中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一文中引用档案资料证实,“有444宗谋杀、集体屠杀、强奸、纵火和抢劫案例被证明与朝香宫鸠彦有关”。

南京大屠杀后,日本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朝香宫鸠彦被召回日本,但仍然留在最高指挥部。1939年(52岁),朝香宫鸠彦被晋升到大将军衔。

1945年8月15日(58岁),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6年5月1日(59岁),在东京审判前两天,美军莫洛上校专程到东京白金的朝香宫邸,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盘问。他狡辩说:“当时对南京日军屠杀俘虏的中国士兵和一般市民的事全不知情!”

由于麦克阿瑟决定对皇族豁免,朝香宫鸠彦亲王凭借他皇室的特殊身份,也逃脱了惩罚。他的属下将领,如吉住良辅中将、鹰森孝大佐,也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1947年(60岁),朝香宫鸠彦王被剥夺皇籍。他离开自己的白金王府(今东京都庭园美术馆),移居热海。他非常喜爱高尔夫球,曾任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名誉会长。

1981年4月12日,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南京大屠杀头号战犯朝香宫鸠彦以94岁高龄辞世。

(晚年朝香宫鸠彦)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20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4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