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都想掌握的钱学森弹道,中国成功造出,助力中国导弹领先世界

40年代,还在美国的钱学森提出了一个超越于时代的想法——钱学森弹道,而钱学森留下的这份遗产,更是助力中国导弹超越美国,领先世界。

在弹道导弹弹道学中,将弹道式导弹的弹道分为3个阶段——主动段(OK)、自由段(KE)和再入段(EC),钱学森弹道理论就是研究自由段(KE)末段的一套理论体系。

在自由段,导弹发动机关闭,弹头只受地球引力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哥氏惯性力的作用,此时,弹道导弹质心的运动轨迹会呈现一个半椭圆形。

这个轨迹乍看起来十分简洁,但是缺点非常明显:1、射程短;2、再入段滞点热峰流值和压力值均超过现有材料的防护极限,所以此类弹道只是一个理论模型。

1943年还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钱学森跟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在起草的一份火箭喷气推进实验计划中构建了一种设想。基本原理就是让弹头在“临近空间”(距地面20—100km)进行增程滑翔,然后再进入稠密大气。为什么弹头会在这个高度滑翔而不是“一头栽下来”呢?因为在“临近空间”存在着较为稀薄的大气,当高速物体由真空进入密度介质时,会产生反压,所以,“钱学森弹道”又被称为“助推滑翔弹道”。

钱学森弹道的精髓在于是利用火箭为动力把飞行器发射入高空,突破大气层,然后飞行器从太空再度返回大气层,当角度合适的时候,飞行器会如同瓦片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样被弹起,然后再落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弹起——落下的运动轨迹,飞行器就能够以高速抵达目标。这也被称为助推-滑翔式弹道,即半弹道式再入航天器或升力体式航天器的再入弹道的基本设计思想。

“钱学森弹道”研究重点是高层稀薄大气的流体力学问题,再用弹道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算,过程十分复杂。该计划后被美国陆军认可,后发展响应德国火箭发展计划的JPL系列火箭,从某种意义上讲钱学森也可以说是美国火箭的奠基人之一。

在钱学森弹道提出了几十年的时间里,很多国家都想百分百地消化这份钱学森留下来的遗产,美俄等强国纷纷推出新概念飞航导弹方案,很多都基于钱学森弹道,该导弹可能成为对付航空母舰战斗群、导弹防御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国的DF-21反舰导弹就是“钱学森弹道”应用的实例。这种新型反舰导弹是在DF21中程地地导弹基础上研制的,由于导弹弹头采用的特殊的气动设计和制导系统,因此导弹以弹道导弹轨迹飞行数千公里再入大气层后,能在大气内进行滑翔机动并自主捕获攻击海上舰船。

而中美两国最想要通过钱学森弹道实现的是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指物体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约合每小时移动6000公里。举例来说,按照这个速度从乌鲁木齐直飞上海只需30分钟甚至更少,而一般的民航班机要数小时。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3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它们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亚音速巡航导弹打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需要1个多小时,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只需要不到10分钟。现有的巡航导弹主要依靠超低空飞行与隐身技术突破防御,由于速度太慢,暴露后很容易被拦截,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数十枚“战斧”遭击落。而就在高空飞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来说,因为速度太快,现有的防空武器对它基本无计可施。

高超音速武器还具有惊人的动能,对钢筋混凝土的侵彻深度可达十几米,特别适合打击深埋于地下的指挥中心等坚固目标。

以高机动性、远距离精确打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高超声速武器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20年来,世界航空航天大国纷纷以高超声速天地往返系统、高超声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热潮。

据外媒预测称,在未来10年即将问世的各大高新科技中,高超音速武器将是一个可以轻易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杀手锏,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任何防空系统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将毫无用武之地。

那么钱学森弹道在里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超高音速导弹之所以难以拦截,一是其速度超快,防空系统压根没有时间来得及反应以及应对;二是其位于大气层内飞行,机动变轨的性能更出色,无法按照既定的弹道轨道进行拦截。如果再利用钱学森弹道来“打水漂”,那么就可以实现百分百的突防成功,命中目标,敌方反导拦截的概率无限接近于0。

到目前为止世界只有两个国家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取得过卓有成效的研发成绩,那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起步最早,技术最先进,成就最大。1996年开始X-43A进行了飞行试验,使用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速度突破了 9.8 马赫。X-43A使美国成为是人类第一个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超音速飞行器飞的自主飞行的国家,称为“自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飞行以来航空技术的最大突破”。

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国因为种种原因,高超音速武器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2014年8月25日美国实验的高超音速武器在阿拉斯加州测试时发生严重故障:升空仅四秒后爆炸并坠落在测试基地内,所以美俄的超高音速武器一直处于试验状态。

而中国成功利用钱学森弹道造出了DF-17,是全球唯一一款已经实战化的已经列装的乘波体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成功超越美国,领先世界,它利用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助推加速到高超声速,然后在大气层边缘飞行的中远距离滑翔飞行器,从而用于中远程快速打击。这标志着中国可以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迅速摧毁任何西太平洋内任何的军事目标。

乘波体是一种适宜高超音速飞行的外形,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乘波体飞行时就像是在水面上打水漂。乘波体飞行器不用机翼产生升力,而是靠压缩升力和激波升力飞行,像水面由快艇拖带的滑水板一样产生压缩升力。

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不仅是阻力的源泉,也是飞行器“踩”在激波的锋面背后“冲浪”的载体。这样一来导弹在中段/再入段的飞行轨迹就再也无法预测,相当于飞行轨迹中最容易拦截的一段变得几乎不可拦截,此对于目标而言只能依靠面对如此高速的弹头几无拦截希望的末端防御来应对。

而且DF-17最BUG的是可以中途多次变轨,如果目标移动,它可以在中途实时变换轨道,重新锁定目标,让敌人逃无可逃。

DF-17的末端速度最快可以达到20马赫,也就是每秒6806米每秒,第一岛链最远只有1800千米,只需要4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这样恐怖的速度任何防空都没有反应的时间。

DF-17的战斗部首次试射可能是在2013年,当时,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主任伊戈尔·科罗琴科认为,中国试射高超音速飞行器证明中国克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实力的增强,美国的反导系统要拦截这类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2017年4月,DF-17已经进行了七次试射,独特的超高速度飞行和躲避雷达和导弹防御截击器的机动能力。能使美国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失去效能,全球没有任何防御系统可以拦截超高音速武器,它可以在几十分钟让第一岛链之内所有的军事基地化为齑粉,真正实践了那句“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是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的一个显著的里程碑,DF-17远期可发展到8000公里以上,将实现全球覆盖打击。

DF-17的全球独家首发,标志着中国在第一岛链之内将所向披靡,这是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