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唐朝天宝十四载)12月16日,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叛军势如破竹,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攻占了唐朝京师长安,大唐王朝命悬一线。在此危急时刻,太子李亨在众人的拥护下于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新皇登基给忠于唐朝的文臣武将们多少带来了一点信心,此后近半年时间中,唐军和叛军互有胜负,战争进入了胶着期。
757年,唐朝得到了北方游牧部落回纥的帮助,从而大大加强了军队实力。这一年秋季,唐朝与回纥联军一举收复长安、洛阳。作为报答,唐朝赠给回纥人大量金银珠宝,双方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作。
然而,唐朝统治阶层却没能抓住叛军大举溃败的有利时机,反而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严重失误,结果导致叛军卷土重来,洛阳得而复失。
762年,唐朝再度寻求回纥帮助,希望他们能一起出兵洛阳。此时的回纥人知道唐朝自身实力不足,急于想求得他们的帮助,因此态度极为傲慢。最后唐朝方面许以重金,回纥才勉强答应。之后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唐朝再度顺利收复了洛阳。叛军首领史朝义逃遁,大批叛军将领倒戈向朝廷。事实证明,这次军事行动是“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叛军势力在此后迅速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在763年初自行瓦解掉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期间,叛军也曾多次想拉拢回纥到自己这方阵营中,但回纥人最终还是选择帮助唐朝,并给叛军造成了沉重地打击。如果当时回纥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安史之乱”很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番结果了。因此说回纥为唐朝续命百年其实并不夸张。
那么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和自己这位有着救命之恩的盟友关系如何呢?答案是面和心不和的共存了一段时间。后来回鹘(788年改“回纥”为“回鹘”)因无道统治导致国力衰落,于840年被属部黠戛斯打败,回鹘汗国自此四分五裂。
841年,回鹘中的一部分人在乌介可汗率领下南迁至唐朝天德军驻所一带游牧。最初阶段唐朝对南迁的回鹘人展开了人道主义救援,向他们提供食物和部分生活必需品。许多回鹘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不想继续过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于是纷纷选择加入唐朝。然而这却导致唐朝和乌介可汗之间产生了矛盾。
乌介可汗要求唐朝交出招抚的回鹘部众,但接收和招抚南下游牧部落是唐朝历来的国策,不可能因为你一个落难可汗的要求就轻易改变。由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矛盾很快激化,最终演变为乌介可汗率军攻击唐朝边境。不过此时已四分五裂的回鹘早就不是当年的回纥了,乌介可汗的军队迅速被击溃,他本人被迫逃往室韦,他所带领的回鹘十三部基本都被唐朝招抚,南迁的回鹘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看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朝在此事上干得不地道。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幸亏得到回纥人相助才能从叛军手里挽救大唐社稷。如今他们的后人回鹘落难,唐朝不但不给予帮助,还趁机倒打一耙。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大唐的风度去哪了?其实这事还真不能怪唐朝,要怪只能怪当年回纥人在帮助平叛期间把一件事情做绝了,所以即便有天大的功劳,也算是相互抵偿掉了。
原来在第二次收复洛阳期间,唐朝太子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因为没有给予回纥可汗足够的尊敬,结果导致回纥人大发雷霆,好几位太子身边的唐朝高级官员被回纥人鞭打致死。这对唐朝来说是件极伤尊严的事情,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唐朝方面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是当唐朝和回纥联军收复洛阳后,回纥人却以此事为借口再度发飙,纵兵在洛阳烧杀掳掠。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军队在回纥军队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这场暴行中。手无寸铁的洛阳百姓在两伙暴徒面前如同待灾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数万人在这次浩劫中被屠杀。
此事过后,唐朝高层大为震怒,但鉴于当时的形势,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回纥人对唐朝的恩情也在这起事件中被一笔勾销了。因此后来回鹘落难,唐朝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符合唐朝利益的举动,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