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主人死因为何?

刘贺这一生很奇妙,他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掉,贬到江西做了个名字奇怪的侯爷,更有意思的是,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墓内2米长的床榻将刘贺的行动不便与我们都听说过的“风湿病”联系在了一起。

刘贺的顽疾是什么?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说的就是刘贺的祖母、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但是《汉书》记载,刘贺似乎没有遗传到祖母的美貌:“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这段描述是刘贺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掉后,继位的汉宣帝派使臣张敞打探回来的情况,这和电视剧《乌龙闯情关》里头的形象还挺类似的呢。

当然,刘贺长得到底有没有帝王之相很难说,朱元璋那种几进几出的脸都能被称为是帝王之相,反正你当了皇上,你就是美(不知道霍光废帝的时候有没有说因为最初找相士的时候找了个江湖骗子,所以选错人了)。但就是这段关于其患病的描述,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确定海昏侯墓主身份的关键之一。考古队在主椁室西堂、东寝的棺椁旁边各发现了一张床榻,均有2米多长。按照礼制,堂(类似于客厅)是海昏侯接待宾客和办公的地方,本应该放置坐榻(相当于现在的沙发)而不是床榻。专家称,不论是堂还是寝,基本上都是按照逝者生前工作、生活等习惯设置的。由此推断,极有可能是海昏侯生前身体不好,在接待外人或办公时也需要躺着。这与史料中所称的“刘贺曾患有比较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相吻合。

甚至墓中出土的一件漆器,在器底书写的五字“医工五禁汤”也为查考刘贺的身体提供了信息。服用五禁汤应该是医生特意为刘贺制定的治疗方案之一。但现代医学都视为疑难杂症的“风湿”在汉代更是难以治疗,于是,刘贺于33岁时就去世了,他只能整日躺在床上,深受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关节畸形这四种风湿常见病症之苦,甚至没有力气完成日常活动。可见人挪活树挪死,这刘先生从山东的昌邑王到陕西当皇上还能适应,可是再到江西的海昏侯,水土不服就恐怕是肯定的了。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中医病名,属于痹症的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所致的病症。中医的外邪致病因素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风性主动,风邪会让病位游移不定,比如“风痹”就是游走性的关节痛。湿性主浊,病人表现为无力、关节疼痛、坠涨等,且病情粘滞,时好时坏。

但现代医学发现,实际上,风湿病是一系列免疫性疾病,主要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异常所致,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其中,骨关节炎和劳累、肥胖、长期负重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感染有关,痛风和饮食结构导致的血尿酸增高有关,所以,没有一种风湿病和“风”和“湿”有关。

得了风湿病怎么办?

“风湿病”,或者说“风湿类系列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对于当时贵为侯爵的刘贺,也想了不少办法来调理身体。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专家清理出一盒疑似虫草的植物,这种在当时来说尤其珍贵的药材也显示出了刘贺为治疗自己疾病曾经不惜重金。当然,即便是在现代,风湿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不好也是众所周知,更别说在医学条件非常有限的汉代了。所以,刘贺最终只能忍着疼痛和行动不便,在家里多摆几张床,能躺着就躺着。其实,刘贺的病难以治疗,最重要原因还是其心情不佳。他曾被霍光从皇位上推下来,后来又因为进贡的问题和中央集团的关系紧张,还一直疑神疑鬼的害怕自己再次被整,就这样,他整天吃不好,睡不香,人生还有啥意思,身体免疫力下降是肯定的。

时过境迁,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所拥有的医学知识与医学条件早已不是当年的汉朝所能比。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注意以下四点,对于风湿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控制并治愈的。首先,有人认为风湿病就是单纯的关节痛,不治也无妨,但是大部分风湿病是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即很多脏器因为风湿病受到牵连,而关节疼痛只是风湿病临床表现的一种而已。所以,一旦出现身体不适,需要提前警惕,去风湿专科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另外,被误认为其他病延误诊治。由于一些常见的风湿病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因此,我们需更要学习相关医疗卫生知识,避免这类情况;第三,不能忽视复诊甚至擅自停药,由于用于治疗风湿病的多是毒性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及骨髓毒性,因此需要患者定期在门诊随诊,同时检测药物的安全性,保证复查;最后,风湿病患者的起居生活不能大意。风湿病是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坚持健康生活,合理调整生活习惯。

如果汉代时的人们有一定的医疗条件与医疗知识,海昏侯刘贺的“风湿病”可能不会这么快就让他驾鹤西去,真实历史中,知书达理的刘贺可能不会这么快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在史书中背负“27天干尽1100件荒唐事”的不堪。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可以说,正是“风湿病”才造就了今天的“海昏侯”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