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赵构都瞧不上,没能拯救靖康之耻的八十万禁军,后来都去哪了?

冷兵器之前那篇《铁血强宋?看看北宋禁军的工资条,就知道为何会“好男不当兵”了》文章,曾提到在北宋时期,禁军是绝对主力。不管是边疆战事还是京师卫戍,最后到地方剿匪处处都离不开禁军。当年《水浒传》里童贯领着剿方腊在梁山好汉后面“压阵”的就是禁军。但是,翻看南宋历史却发现,当年叱咤风云的禁军竟然不见了。禁军哪里去了?号称八十万的禁军可绝对不会烟消云散,只是从主角变成了龙套,我们来一探究竟。

禁军是北宋的“中央军”,“谓天子卫兵也”,属于三衙管辖,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禁军一开始如前文提到,是赵匡胤仿照后周柴荣建立的,选拔了各部精锐挑选十万人。这支部队在五代宋初是最强野战军,横扫南方为北宋的局部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守京师、备征戍”这是禁军最主要的两个职能。不过,当年太祖打天下时候还好说,毕竟禁军常年在外作战。但是,随着天下承平,战事基本来自西北的西夏所以不停的在边疆与京师间调动。还有宋太祖设立的“更戍法”要三年一变更驻地,也随着禁军人数从十万增加到几十万到仁宗时候的八十万,供给压力非常巨大。

更是由于后来,类似梁山好汉、浙江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增多,厢军实在太弱连地方治安也无法维护(毕竟像林冲这种武艺高强的厢军或者静塞骑兵我们还是不考虑的)。所以,后来的禁军就长期驻扎在地方。当时的八十万禁军,就是指禁军的总额。这八十万不是全部聚集在东京汴梁。可以想象,现在一个大中型城市中城市人口也不过百万,八十万要是都驻扎在京师那是何等壮观。当时禁军基本分散在各地,主要集中于防御压力巨大的北方。根据纸面统计,这里只是纸面统计的原因后面会说到。汴梁只有六万多人,河北有七万多,其余各处也有一定数量的禁军。而招募的兵源也从原来的京师派出,变成了就地招募。虽然,这个省事是省事了,不过问题就跟着来了。

由于常年驻扎在地方,禁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跟地方州府打交道。在宋哲宗绍圣年间,对于禁军与地方的事情,北宋朝廷明令禁止禁军与地方有瓜葛。当年苏东坡在抗洪抢险时候,好说歹说才把禁军说动来跟着厢军一起干活,这就不得不说禁军当时的确不受地方管辖。既然不受地方管辖,那总要受中央调配吧?在京畿附近地区还好说,距离较远的禁军根本鞭长莫及。禁军在地方变成了一个封闭群体,全然受长官调度。北宋当兵造反由于受制于制度,这个是不大可能了。但是,从禁军身上得到点好处还是可以的。所以,什么吃空饷、走私、打杂都是禁军的事。如《看看北宋禁军的工资条》说的,禁军的待遇本来就低,其中还充斥不少来混饭吃的灾区百姓。

现在更加得不到保障的禁军士兵就谈不上什么训练了。不仅地方,东京汴梁也是如此。基本就是:“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天天忙着手艺活的禁军,都被长官差役出去挣钱了,哪里还有时间训练。在宋代的禁军,尤其是没什么战事的内地就算是岳飞、韩世忠这种高手也废掉了。所以,当金国大军攻打汴梁的时候,士兵拉不开弓、骑不上马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年勤王的百万军队,真的就只是“号称”。加上徽、钦二宗超强的“治国能力”,还开城叫个神棍去打仗。正如《宋史》中所说:“崇宁、大观间,增额日广而乏精锐,故无益于靖康之变。”有“靖康之耻”说实在的一点不冤枉他们父子俩。

到了南宋赵构的时候,由于赵构对禁军的战斗力深恶痛绝,所以他以自己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元帅府兵以及各地的勤王大军为基础建立了“御营司”。御营司取代了禁军成为天子卫兵,也就是新中央军。当时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以及四川的吴阶分别领其中一军,并改名为“行营护军”。这样,禁军退出了宋朝主力的位置。而后,绍兴和议后,赵构收回兵权。《宋史》记载:“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行营护军又调整成了十个都统司,三衙也领三支部队,这就是南宋编制上的十三支主力作战部队。在后来南宋末年随着部队战斗力下降,又新编了“新军”这些都是额外的编制了。其官职有: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再出征就冠以“御前驻扎”,在南宋前线江淮秦岭一线戍守。虽然,看起来跟禁军“守京师、备征戍”职能一样,但是换了一拨人。像“岳家军”“韩家军”“吴家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那此时的禁军干嘛去了?此时的禁军还是相当庞大的。除了在北方被消灭逃亡外,禁军此时还有二十几万人。禁军中除了极少一部分还有点战斗力的被收编进了行营护军,大部分被安排到了地方。禁军好歹也是太祖南征北战的队伍,能力不行,情怀还是有的,连番号都保留了下来。所以,裁撤有辱名声不说,到地方上也是一些不安定因素。后来的李自成不就是驿卒变乱民了。

安排到地方的禁军归地方安抚使管辖,一开始禁军还能维护治安,剿匪之类的事情。但是,人就是这样。越是能力差就越不受重视,反过来既然不受重视,那就更加“破罐破摔”了。后来的禁军,基本丧失战斗力,沦为跟当年厢军一样的角色。只能干点杂活,修修城,铺铺路之类的。当年,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想选一部分禁军去剿匪,结果一个人也挑不出来。全都是老弱病残,稍微有点能能力的都不在禁军干了。连当朝官员李椿也说:“诸州厢、禁军、诸路将兵,无用之兵也。”战斗力越发低下的禁军只得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孤寂寒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