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之前怎样做,有利于提高准确度?

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视力问题,需要去进行验光。很多人觉得只要想验光,直接去验就行了,丝毫不考虑身体,特别是眼睛当时的状态,殊不知,与人体有关的检测项目,结果准确与否,直接与人体当时的状态密切相关的。正确的做法有助于提高精确度,或让检测变得容易,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

在做常规B超之前如果不憋尿,会影响B超成像清晰度,就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这个憋尿就是做常规B超之前的必要的准备工作。验光也是一样,要想验出的度数准确,在验光之前对眼睛的状态也是有要求的,所以在验光之前也是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的。

众所周知,人的眼睛就像一架最精密的摄像机,这台“摄像机”本来是可以自动调焦让成像变清晰的,但因为某种因素限制了这种功能,验光的过程就相当于运用光学的手段解决成像问题。实际操作就是检测在眼前增加什么度数的镜片能使成像变清晰。

但从理论上来说人眼看作是一架摄像机,但人眼毕竟是一个活体组织,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有视力问题的人,他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屈光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正常人,近距离工作很长时间,然后再抬头看远处时,会发现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晰,此时眼睛实际上是处于暂时性近视状态,此时如果去验光,验出的结果往往是近视,但此时的近视状态,并不代表他眼睛的真实度数,严格地来说,此时验光会造成结果错误,所以一般在去验光之前,大家不要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和学习,包括看书写字。这里着重强调一下玩手机的低头族问题,长时间的玩手机不但会影响验光准确度,也是造成成年后度数还无法稳定,近视上升的最主要诱因之一。


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学生一放学,马上就来要求验光的情况,如果这位学生在放学之前上的课是体育等户外运动的课,那肯定是没什么问题,如果他在放学之前整堂课都是在看书写字,那么此时验光,往往会造成近视度数偏高,远视度数偏浅,散光度数也不稳定的情况,此时验出的度数肯定也不能代表眼睛真实的度数,如果按此度数配镜的话,就容易造成错配。有经验的视光师会在验光过程中增加必要的验光程序,来减少这种误差,但这毕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而已,不可能百分之百减少误差。

有些学生虽然在验光之前已作了一些适当的休息,但也并不完全符合要求。比如说中考、高考快毕业的这些学生,每天学习到很晚,每天学习的时间很长,虽然他们在来验光之前作了一些适当的休息,但是眼睛还是处于疲劳状态的,此时验出的数往往也是近视偏深、远视偏浅、散光不准的情况。

以上说的是学生的情况,对于成人来说,也存在一些影响验光准确度的情况发生,比如说酒后,酒后会引起角膜水肿,角膜水肿直接会引影响度数的变化,造成验出的度数与真实地度数不一致,更何况眼睛通红,满嘴酒气熏人,会影响视光师的工作热情,言语不清也会影响视光师的判断,最终结果还是影响验光的准确度。

曾经见过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验光,孩子非常反感验光,不愿意验,而家长又强制性要求验光,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非常不配合。验光的标准程序是有很多检查项目的,孩子不配合怎么能验得准确呢?还有更加极端的情况是,孩子不愿意验光,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孩子眼睛都哭肿了,眼睛哭肿直接会造成角膜水肿,上面已经说了,角膜水肿也是引起度数不准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一些心情不好,来验光之前有过哭泣行为的人都不建议验光。来验光之前有生气发火,甚至暴怒行为的人最好也不要进行验光,也会引起度数产生误差,等待心情平静后再进行验光。    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一种人,那就是睡懒觉的人,早晨天亮不起床,一觉睡到大中午再去验光的人,此时眼睛的角膜一般也是处于水肿状态,也会引起验光度数不准。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度数不准,比如说糖尿病进展期,白内障术后恢复期等,这是基本常识了,这里不再赘述。

本人从业二十多年以来,通过无数的案例分析得出,人眼的屈光状态(通俗地说相当于验出的度数)是波动的,有时误差很小,有时误差很大,人眼的最真实度数表现在最平淡的日子里,这样的日子所占用的时间也代表了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反过来我们把人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所表现出来的屈光状态,视为真实屈光状态,应该也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在们准备去验光之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适当的睡眠,恰当的工作与学习,让眼睛的状态保持在正常状态之下,避开“极端时期”,“非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