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吗?真是一个黑洞?

寻找“第九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惨遭降级,这根本原因在于冥王星的自身引力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轨道上的一些天体清理干净,这是区别行星和矮行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冥王星只能被降级为矮行星。如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他的几大行星,你就会发现,其他的行星的轨道上就没有像冥王星那样有很多小行星和陨石。

所以,冥王星的被降级这件事很早就已经成了天文学界的共识了,但同时科学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第九大行星”,那为什么他们非要这么做呢?

其实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是利用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天王星的轨道和理论有偏差,所以他们假设存在一个天体,这个天体的引力使得天王星的轨道出现和理论不符,由此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并找到了具体的位置。

但实际上,天文学家一直在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进行拟合,发现了它们的轨道还是和理论略有差异,后来他们认为这是冥王星导致的。但实际上,冥王星的质量很小,不足以引起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出现差异。不仅如此,后来著名的旅行者2号在飞掠天王星和海王星时,又对这两个天体进行精确的质量测定。实际的质量要小于原本理论的预测值,虽然这个差异都低于0.5%,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比较大的误差了。

而且科学家还发现了微引力透镜效应超出了预期,这种微引力透镜现象起是因为光经过天体时,由于引力导致光线会发生微小的偏转,这时候就会发现光度会瞬间增亮。所以,这也就说明太阳系外可能还存在这质量不算小的天体。

基于以上的这些发现,科学家不得不试图去假设还存在一个“第九大行星”,它的轨道在太阳系的外围,是它的存在影响了天王星、海王星和理论之间的差异。

第九大行星有可能是黑洞?

科学家最近发现,太阳系的边缘也就是柯伊伯带中的许多天体正在沿着与太阳系当中大部分轨道垂着的轨道高速运行。于是,就有一位叫做Jakub Scholtz的科学家就猜测,这很有可能是黑洞导致的。而这个发现也被刊登在一本名为《Popular Mechanics》的期刊当中。

具体来说,他们认为在太阳系外围存在这一颗原初黑洞,质量大概是地球质量的0.5~20倍左右,距离太阳的距离大概在300~1000个天文单位,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149600000千米,可以近似看成是1.5亿千米。而所谓的原初黑洞是指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形成的黑洞。

(这里补充一句,原初黑洞目前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例确认观测到的证据)

不过,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黑洞(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原因是这个黑洞实在太小太小了,我们可以通过广义相对论推导得到黑洞的半径,如果只是一个地球质量的黑洞,那半径只有0.9厘米,大概也就是个乒乓球的水平。

(而且黑洞是会蒸发的,这叫做霍金辐射,越大的黑洞蒸发得越慢,而像地球质量这么大的原初黑洞,从宇宙诞生至今按照理论计算也还没有蒸发完。)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黑洞自身还不发光,而我们观测天体的手段都是依靠观测光。因此,如果没有更高精尖的观测设备,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观测到这个黑洞的存在。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只是有科学家猜测太阳系的外围存在一个黑洞,但具体的观测还没有证实。所以,我们还没有办法武断地去下这么结论。

或许,未来随着科学理论和观测的技术的发展,我们还有可能推翻这种假设,或者验证这个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