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海战中,为什么31艘德国潜艇进行36次鱼雷进攻一无所获?

自从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等国宣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是,英法联军进军到马奇诺防线后,并没有向德国腹地推进,直到1940年5月德军入侵法国。8个月的“无动于衷”,成为人们对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诟病的原因。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刚上任不久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在得知德国海军经常袭扰运输商船和偷袭军港后,立刻组织护航队,并成功逼迫德国“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自沉。所以,英、德两国的战争是先从海上开始的。

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德国海军凭什么敢和英国叫板?

在二战爆发前,陆军和空军是德国优先发展的两个军种,海军相对发展较慢。这其中尽管有“陆权论”思想作祟,但其受资源限制也是主要原因。要知道一艘万吨级的大型水面舰只使用的钢铁能造400-600辆中型坦克。

这样的物资消耗对战略物资紧张的德国来说,自然优先考虑和发展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当然,对海洋的争夺,尤其是对英国的打击,海军的发展也刻不容缓。于是,一个预计到1948年建造近300艘战舰的“Z”计划提上了日程。

然而,迫不及待的“小胡子”却在1939年出兵波兰,这让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德国海军十分尴尬。因为与海洋大国英国相比,区区35艘水面舰艇还不到对方的1/10。就这样的实力差距,德国海军依然主动出击,这是为什么?

首先,战争就是命令,任何军人都不能袖手旁观。受普鲁士集体主义精神熏陶的德国军人,都有着浓重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上战场,陆军、空军打得热火朝天,海军官兵们更想跃跃欲试。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办法永远比困难多,面对强势的英国海军,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决定化整为零,将战舰散布在英国的海上交通线上,对相对防卫能力较弱的商船下手,在初期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其次,利用英国人的“疏忽”,先声夺人。德国人在欧洲的“胡作非为”,自然引起英国人的密切关注和反对,但其绥靖政策和陆军实力不济的现实,让他们不敢对德军采取更积极地举动。而海军的强大让其关注点都放在了来自陆地的威胁。

这样的“疏忽”减少了对德国海军的防范。这可是偷袭和袭扰的最佳机会,邓尼茨偷袭斯卡帕军港的“皇家橡树” 号战列舰就是很好的例证。同时,英国海上交通线也遭到袭扰,损失巨大。从此,英国人对德国海军不敢轻视。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错的战果,得到上级的重视,优先发展海军。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要想获得重视,就要先干得好。同为军人都想自己的部队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成为万人瞩目的佼佼者,但是没有成绩,说再多也没有用。

雷德尔、邓尼茨等人十分清楚其中的门道。偷袭斯卡帕军港,洗刷了一战时期德国海军的耻辱,2艘袖珍战列舰3个月内就击沉12艘英国商船,这样的成绩得到了国内上下的鼓励和支持,造舰计划自然获得了优先权。

但很快,英国人开始反制,雷德尔想到了邓尼茨。

尽管德国海军初战告捷,但反应过来的英国人开始加强对商队的护航,并组建搜索队打击“形单影孤”的德军战舰。毕竟在拥有强大实力的英国海军面前,“小偷小摸”的攻击很快就暴露出致命的弱点。

“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就是典型的例子。当英国战舰发现它的踪迹后,3艘巡洋舰对其进行包抄攻击,两败俱伤后,“孤身一人”的“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不得不就近到中立国乌拉圭的海港维修。

随即,在其后跟踪的3艘英国战舰又召唤来一艘航母和一艘重型战列舰死死地围住航道口。受损严重“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就像被困住的“猛兽”,突围就是找死,也没有外援。百般无奈之下只得自沉大海,舰长“杀身成仁”。

这样的“惨剧”深深刺痛了雷德尔。更让他难堪的是,英国人把德国海军唯一进出大西洋的日德兰半岛与挪威之间的狭窄海道给封锁了。现在的德国海上贸易几乎被掐断,大部分商船要么在中立国港口躲避,要么被英国俘获。

原本对潜艇不“感冒”的雷德尔想到了邓尼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指挥的22艘潜艇四处出击,击沉114艘英国商船和多艘战舰,自己仅损失2艘。看来小艇也能创造大辉煌,也是打破目前被动局面的有利武器。

在如何对付英国方面,邓尼茨和雷德尔有着同样的战略构想,就是打击其海上交通线是成效最快的方法。但在具体战术运用上,雷德尔习惯于“巨舰大炮”,但与英国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只有邓尼茨的潜艇战术能突破种种限制。

但当两人终于在潜艇问题上达成一致时,“小胡子”却紧急叫停了。

得到上级的认可,邓尼茨放手大干起来。1940年1月又击沉40艘商船,2月份更是击沉45艘,总吨位达到23万吨。就在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神出鬼没、大打出手的时候,“小胡子”命令所有攻击商船的行动取消,转战挪威海域。

一是,挪威位于欧洲那维亚半岛的西部,濒临大西洋,正好处在德国进入大西洋的“咽喉”位置。一旦占领它就可以彻底摆脱“囚笼”的束缚,自由的出入大西洋;

二是,挪威还拥有多个深水港,由它作为德国潜艇出入大西洋的前进基地,可以大大缩短航程。同时,尽管靠近北极,但大西洋的暖流却经过这里,港口常年不会结冰,是理想的战略基地。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英国也关注到挪威的地理优势,并在挪威政府的授意和默契下由英国人“占领”挪威,从而阻止德国人对挪威的侵略。得知消息的“小胡子”决定先下手为强,频频得手的潜艇部队自然是海上攻击的主力。

可是,德国海军在挪威海战中的表现令人失望。在这场海战中,31艘德国潜艇对前来支援的英国舰队进行了36次鱼雷进攻,结果不是射偏,就是磁性引爆装置失灵,成为哑弹,居然一无所获,还反被英国击沉了6艘。

同时,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也损失了30艘,可以说是将家底都打光了。尽管挪威沦陷,但对德国海军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仗。真正的大仗还没有开始,就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水面舰艇,是否预示着海上的角逐,德国必败?

欢迎大家留言或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