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为什么没能像德国一样被美苏两国共管?

1945年8月15日,苏联150多万远东部队分三路深入“满洲国”腹地,完成了对日本关东军的第一阶段攻击。就在这时,广播里传出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并宣布了停战诏书;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随即命令停止进攻。

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对于美国人的“无理”要求不以为然,甚至将其视为是对苏联权益的践踏和仇视东方价值观的举动。按照战斗民族的个性,自然是针锋相对。于是以关东军没有放下武器为由,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战役。

但美国人并没有极力劝阻苏联的行为,这还要从双方的矛盾说起。

早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而欧洲各国的实力没有能力去遏制这头“怪兽”,并且“人人自危”。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极力“祸水东引”,苏联也为了“抱团取暖”向西方国家伸出了“橄榄枝”,但遭到拒绝。

日本关东军在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中的接连失败,让德国人放弃了与其结为军事同盟的想法,转而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消除了来自东线的威胁后,德国将矛头转向西欧各国,法国人投降,英国人也被赶回了“老家”。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英、苏等国结为同盟国。英、美等国希望借助苏联强大的战争潜力来抗衡势头正劲的德国。然而,就在苏联苦苦支撑、最危急的时候,希望英、美两国在欧洲登陆,牵制“疯狂”的德军,减少苏军的压力,但又被英、美两国巧妙地拒绝了。

这让斯大林对西方社会的做法彻底失望。随着苏德战场上苏军渐渐掌握战略主动,并一发不可收地冲向欧洲时,英、美两国担心失去欧洲利益,终在1944年6月开辟了“第二战场”,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但此时的苏联已经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主导着盟军前进的方向。

美国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频频得手,牢牢掌握着主动权,但“垂死挣扎”的日本人负隅顽抗,超乎了美国人的想象,每一场胜利都成为一场惨胜。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减少美军损失,力劝苏联在远东尽快向关东军宣战。然而,此时的斯大林也要“拿捏”一把,迟迟不宣战。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了包括损害中国的利益在内的许多苛刻条件,并要求美国总统罗斯福去做南京政府的工作。自此,眼看着二战胜利在望,东、西方的矛盾再次凸显,开始彼此“较劲”。

双方针锋相对,由商量变为强硬,只因为原子弹。

英、美两国眼看着苏联做大做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强势,但苦于太平洋战事未决,有求于对方,不得不“低眉顺眼”的按照苏联的想法去做。直到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个“超级武器”让美国人的“腰杆”直了起来。

首先,日本人服软后,从整个国际形势来看,苏联将成为未来与美国竞争的唯一对手。为此,在亚洲“培养”自己的势力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的有效方法。于是,在处理战后日本的问题上,很是照顾日本人的“面子”。

无条件投降变为停战诏书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要与日本“和睦”下去,在亚洲扶持一个“亲美”政府。而日本对于美国的“示好”也很领情,一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占领军的工作,一方面指示关东军在遇到苏军攻击的情况下可以自卫。

其次,干涉中苏谈判。一改过去给南京政府施压,促使其接受苏联的“无理”要求,转而提出一些干涉性意见,并且反对将“大连港划归为苏联军事区”。尽管南京政府基本按照苏联意愿签订了《条约》,但背后美国人的干涉路人皆知。

更让苏联无法接受的是,依据战后处理欧洲的做法,苏联与美国曾准备按照“德国模式”共同管理日本。但当苏联提出这一诉求时,遭到杜鲁门干脆利落的拒绝,“不准备将日本像德国那样划分为若干占领区,它将完全置于美国的管理之下”。

“腰杆子粗,说话底气自然足”。作为国家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美国凭借原子弹,大搞“讹诈”外交,一方面在亚洲扶持“亲美”势力,取得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炫耀“实力”,遏制苏联向亚洲伸手,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但斯大林根本不理会这些,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美国人的强势,战斗民族向来都是“不服软”,既然“矛盾”公开化,索性比拼到底。于是命令远东部队继续第二阶段战役,并指示华西列夫斯基接受日本关东军的停战要求,但停战协议的签订时间往后拖。

其实,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尽可能地扩大苏占区。苏联3大方面军快速向日本占领区和千岛群岛发起了总攻,要求先遣队大胆推进,不要考虑后方。目的就一个,多占“地盘”,维护自己的利益。

更有甚者,苏军动用空降兵实施快速推进。他们分成几百人为一组的若干空降群,向关东军驻守的大城市实施空降,并占领和接管城市。1945年8月19日,250名苏军空降沈阳机场,将准备飞往日本的溥仪一干人等扣留了下来。

很快,长春、哈尔滨、大连以及朝鲜的平壤都控制在苏联人的手里。8月20日中午12点,除了一些通讯联络中断的日军,关东军已全部缴械投降。但是,自始至终美国人好像默许了苏联人的“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虽然美国拥有原子弹,获得主导地位,但要想完全和苏联“撕破脸”还是做不到的。因为战后国际社会的需求,需要休养生息,治疗战争“创伤”,而且美国国内的战争潜力也达到了极限,停止战争的呼声很高;

二是,凭借“核威慑”,美国基本完成对亚太地区的控制,并在阻止苏联渗透方面达到了预期目的。也就是说,美国获取了苏联想要得到的利益,自然也有些“理亏”。因为他们知道苏联人是不会轻易让步的,为了平衡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已经做大做强,过分的“干涉”必定会引起更大的风波。到那个时候,美国人想要“全身而退”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在自己基本利益保证的情况下,任由苏联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斯大林正是看准了这些,才有底气继续发动第二阶段远东战役,最终也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算是“两好搁一好”,“天下太平”。但美苏两国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