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为什么斯大林依然不放心?

1939年9月15日,日本和苏联历时135天的诺门罕战役结束。作为日本“北攻苏联、南下南洋”战略的一部分,号称“王牌部队”的关东军进行的试探性进攻,反被苏军“吊着到”。日本人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苏联早已不是过去的沙俄了。

更让他们难堪的是,败仗的“后遗症”还在持续。原本有意结为军事同盟的德国在了解日军的真实实力后,转而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让日本人彻头彻尾地成为了“大输家”、国际笑话。死要面子的日本人该怎么办呢?

日本重新调整战略,但“北攻苏联”仍不死心。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内部就分为“北进派”和“南进派”两种不同的意见。“南进派”的目的就是控制南洋诸岛,继而封锁中国沿海,尽早结束中国战场。以关东军为首的“北进派”坚持进攻“虚弱”的苏联,确保“满洲国”的安全。

张鼓峰和诺门罕两场战役,作为“北进”战略的武力试探,结果都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在他们看来,苏军仿佛是一夜之间成为军事强国,绝非是当年的俄军。停战协议签订后,“消停”一段时间的“北进派”又开始“伸头”,但“喊声”不大。

首先,在他们看来,关东军打不过苏军,主要是因为武器装备、情报、后勤等环节出了问题。按兵员素质,苏军根本比不上善于近战的日军,这是他们最不服气的地方。说到底就是兵力不够,才让朱可夫“捡了一个大便宜”。

殊不知,现代战争并不完全靠人上,拼的是火力优势。坦克、火炮、飞机这些武器轮番出场,哪里还有让你近身的机会,但“死心眼”的日本人就习惯于“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扩军,成为“北进派”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其次,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国的军事实力让日本人瞠目结舌,尤其是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尽管斯大林有所准备,但在“闪击战”的攻势下,苏军毫无招架之力。这让“北进派”的“心思”又活跃起来。

在他们看来,苏德战争意味着苏军不仅承受着德军的凌厉攻势,而且也无力顾及远东的威胁。此时关东军乘机北上,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一方面可以很快地解决“满洲国”生命线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报一连两场失败的仇。

但是,苏军的“淫威”犹在,被打疼的关东军和“北进派”并不想立刻出兵苏联。他们想“坐山观虎斗”,等到苏联快被打趴下的时候再出手。于是,关东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开始秘密扩军,迅速扩编到14个甲种师团,总兵力达70万人。

然而,德军的“闪击战”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象中那么快,进攻到斯摩棱斯克就停止了,双方形成了对峙。这一次,尽管德国两次要求日本尽快出兵,对苏联形成夹攻态势,但关东军坚持“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敢轻举妄动。

美国的参合,促使日本实施“南进”战略。

随着西方国家纷纷倒在德国的铁蹄下,只剩下一个英国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面苦苦支撑。“北攻苏联”虽然已惨败告终,但摸清了苏军强大的实力,日苏双方都不想彼此“伤害”。因此,“南进”更符合日本当时的利益。

一是,像英国、法国这些西方列强在东南亚拥有许多海外殖民地。这可是瓜分利益的好机会,“眼馋的”日本人将关注点放在了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上。更何况,德国也授意日本进攻英国殖民地,逼其就范。

1940年9月,为了搭上德国的“战车”捞取好处,德、意、日三国正式签署同盟条约。有了这个条约,也就有了入侵东南亚西方各国殖民地的“合理”理由,尤其是在英国岌岌可危之际,进攻新加坡,瓜分东南亚的利益。

二是,为了实现“北守南攻”,与苏联签订条约。轴心国成立时,德国曾夸口将苏联也拉进来,并促使日苏两国之间的友好。于是,日本为了顺利实施“南进”战略,避免两线作战,提议与苏联签订一个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样的条约。

但斯大林却提议签订中立条约,同时要求日本把在库页岛的资源让给苏联。这么苛刻的条件,日本希望德国从中进行斡旋,没想到德国非但不同意帮忙,反而反对日苏缔约。德国的出尔反尔,让激怒的日本人不打招呼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

让“南进派”放心的是,德国在日苏签订中立条约后不久,再一次不打招呼入侵苏联。这时的苏联无暇分身,这可是“南进”的好机会,不但彻底切断了苏联对中国的支援,加速侵华战争的进程,而且可以在东南亚获取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

然而,美国为了阻止日本继续“南进”,与英国、荷兰等国一起对日本施行经济制裁。不仅冻结了日本人在美国的资金,还停止战略物资的贸易。这让日本人倍感屈辱,尤其是日本海军,他们要拿美国“开刀”,支持“南进”政策。

日军参谋本部也经过综合分析,苏德战争不可能在1941年前结束,“北进派”虽然不死心,但“北攻苏联”的声音明显少了许多。最终参谋本部决定:“无论苏德战争结局如何,日本都将致力于‘南进’”。

斯大林也是紧张有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苏联夹在德国和关东军之间,就像在自己的家前、后门口,各蹲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狼,这样的日子很不好过。尽管与德日两国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停战条约,暂时化解了危机,但不能保证日后的安全。

当德意日三国缔结盟约之后,斯大林的心放宽了许多。因为轴心国是与英美为敌的,美国更不会看着英国灭亡,而在欧洲能与德国抗衡的只有苏联,美国需要苏联的帮助,那个时候美苏联手,东方势力向欧洲蔓延将成为轻易而举的事情。

当然,根据间谍佐尔格的情报显示,日本人的“北守南进”的意见占据上风,并极力想与苏联达成妥协,以便“南进”顺利实施。当然,斯大林也得知德国即将进攻苏联,当日本人傻乎乎跑来签订中立条约时,斯大林何乐而不为呢?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闪击战”动作迅猛,苏军节节败退。而远东集结的70万关东军成为苏联的另一个威胁,让斯大林紧张万分。他除了加强防御工事外,不管西线战事多么紧张,始终不敢动那里的一兵一卒。

此时,关东军对苏联“动手”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尽管苏军在远东集结了23个师80万人,但其中有8个师近20万人是新编的部队,一旦开战,日军不一定吃亏。当然,日本国内正揪心与美国的制裁,也无心进攻苏联。

虽然有日苏中立条约,但斯大林依旧很紧张。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斯大林心中的“石头才彻底落了地”。因为他知道,在国家利益面前,仅靠一纸《条约》是不靠谱的。

其实,各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实际上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尤其是战争年代,德、日、苏、英、美等国哪一个能称得上君子,违约者比比皆是。《条约》无非是遮人耳目、哄骗世人的工具,毫无可信而言。

大家说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