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506伞降团E连老兵们战后为什么拒绝训练?

1945年1月,随着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南向北近90度的战役转移,驰援被包围在巴斯托涅的美军,预示着盟军在阿登战役的反攻开始了。25日,在盟军的一路追杀下,德军被全部赶回了战役发起的初始位置。

对于美军第101空降师的官兵们来说,这是一个既高兴又失望的事情。高兴的是终于“告别”在巴斯托涅缺衣少粮的日子,任务完成可以休整一段了。然而,失望的是,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命令伞兵们继续进攻。

美军要一鼓作气地拿下柏林。

首先,阿登战役是德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可以说是德军最后的一点实力也被消耗殆尽。这个时候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在德军士气衰落、战争潜力枯竭之际,不给对手任何喘气的机会。

再有,美国国内的形势也不乐观。自参战以来,国内的军工生产和兵源也已达到了极限。艾森豪威尔苦于手边也没有多余的预备队,只得将执行特种作战的空降兵当成步兵使用,虽说有些“大材小用”,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次,指挥盟军第1集团军群的蒙哥马利过于谨慎,甚至是“无动于衷”,这让艾森豪威尔十分失望和着急。从他内心来说,已不再指望英国人的力量了,他决定依靠美军,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西线的美军开始反攻。

战役是惨烈的,虽然结果是以盟军获胜而告终,但美军付出了伤亡10万人的代价。与美军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英军只伤亡了不到2000人。这让丘吉尔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不得不盛赞美军在阿登战役中的英勇,称其是“美国人在二战中最伟大的一役”。

当然,苏军在东线发起的维斯瓦河战役,迫使德军将6个装甲师调往东线,也减轻了盟军在阿登地区的压力,成为取得胜利的关键。但问题是,苏军的攻势强劲,有控制西欧的势头,这是英、美两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尽管困难重重,艾森豪威尔依然命令空降师实施快速突击。战果是辉煌的,他们一路打到德国境内;损失也是惨重的,E连初到比利时全连人数121人,回到法国休整时只剩下61人。这是E连在历次战斗中损失最严重的的一次。

休整中E连老兵们讨厌和回避战争。

E连又回到莫米昂,但没有住进营房,而是被安排在可容纳12人的军用帐篷内。不过周围的娱乐场所还是比较多的,有酒吧、俱乐部等等。这让官兵们欣慰不少,他们洗去身上10周的污垢,理发、刮胡子,换上新军装,到“外面的世界”去发泄。

但是,军方好像并打算让他们好好休息,到达的第二天,温特斯的2营转为506团预备队,新兵、武器都配齐了,并开始紧张的战事训练。没完没了的演习和体能训练占满了他们全部的休息时间。不满情绪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兵。

一是,经过的生死考验的老兵们,剩下的都是“战斗精英”,一般的训练在他们眼里毫无用处。他们自认为能够活着回来,就能“驾驭”战场上的一切。当然,军官们也体谅老兵的心情,有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们去。

二是,老兵们仗打得多了,死人也见得多了。初上战场的新鲜感、刺激和兴奋也被残酷的战争消磨殆尽,他们在庆幸能够活着回来的同时,也愈发害怕死亡。他们想回家了,但不断补充的新兵让他们意识到,下一场作战随时会来。

更让他们讨厌的是,在远离战场的大后方,他们看到成堆的物资摆在港口,美酒、咖啡、罐头被有权有势的人先拿走,就连负责运输的汽车兵也肆意侵吞送往前线的物资,甚至有不少人做起了“黑市交易”,送到他们手里就剩下子弹和干粮了。

想起在巴斯托涅缺衣少食的情景,他们就更加厌恶军队的“黑暗”。他们在前方拼命作战,而在后方的人却在“吞噬”他们应得的补给,这种不平衡感顿时涌上心头,“凭什么我们洒热血,这么拼命值得吗”,他们不愿再为这场战争付出了。

E连的军官们倒是有所回报。

休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论功行赏”。大战之后,营连级军官们换了一茬,原先代理职务的都“扶了正”。3月8日温特斯少校任2营营长,E连的军士长利普顿也升为排长,就连西点军校刚毕业的琼斯少尉因执行一次侦察任务被提为中尉。

唯一遗憾的是尼克松上尉,他由团部参谋降为营部参谋,这主要源于他酗酒。辛克上校很欣赏他的才华,但没想到,尼克松几乎天天酗酒。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参谋,将他调回2营。当然,得知消息的温特斯十分高兴,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更让他“解气”的是,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以前的连长索贝尔上尉。就在俩人近在咫尺的时候,索贝尔居然低着头,没有敬礼。温特斯喊道:“索贝尔上尉,敬礼是看军衔,不是看人”,索贝尔无奈地向他敬礼,旁边的士官们也都会意地笑了。

有些朋友认为他这么做不厚道,有些“小肚鸡肠”。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温特斯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他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首先,作为等级分明的军队,索贝尔目无长官,温特斯有责任帮其改正。

其次,如果当时只有他们俩人,温特斯可能也不会计较。但在他的身旁还有许多他的部下,还有许多反感他的士官们,索贝尔的举动显然是“不给面子”,故意让他出丑。任何有“脾气的人”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

当然,温特斯认可索贝尔的“严格”训练,但讨厌他无事生非、嫉贤妒能、以势压人的做法。俩人甚至差点闹到军事法庭上。更让人气愤的是,温特斯也由副连长降为排长。这口气可能是他一直憋着的,呵斥他就是对他昔日做法的鄙视。

大家认为温特斯的做法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兄弟连》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