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英国枪打装甲车特别好,中国远征军超喜欢,就是比较废肩膀

在坦克诞生之处,它们的装甲对于步兵的枪弹而言都是绝对领域,只有炮弹才能有效杀伤它们。在这一情况下,反坦克步枪应运而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早期,各国装备的轻型、超轻型坦克都会被这种武器威胁。而在西欧国家,最出名的则是英国制造的“博伊斯”0.55英寸(13.9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博伊斯”的设计者,亨利·C·博伊斯上尉同时也是应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和英国轻武器委员会的委员。起先这杆步枪被称为“支柱”(Stanchion),在1937年11月该步枪正式装备英国陆军后改名为“博伊斯”,以纪念几日之前过世的其设计者。

“博伊斯”反坦克步枪装备了5发弹夹,重量达到了16.65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博伊斯”主要发射两种规格的弹药:MKI型弹药重60克,子弹初速747米/秒,可以在91米的距离据传23.2毫米的装甲,足以对半履带车、轻型装甲车的正面以及轻型坦克的侧面构成有效威胁。而MKII型弹药重47.6克,初速945米/秒,其穿甲性能更胜一筹。这样的性能对于一款单兵武器而言已经有些“过头”了,在加装了橡胶枪托垫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有效抵消巨大的后坐力,因此英军士兵在使用这款武器时,肩膀脱臼以及扭伤脖子的案例屡见不鲜。

▲1940年,冬季战场身背“博伊斯”反坦克步枪的瑞典志愿者

在二战早期,英军将其用于对抗德军当时装甲性能不佳的坦克以及装甲车,同时在冬季战争中,英国也援助芬军大量“博伊斯”用以对抗苏军中常见的T-26轻型坦克。然而尽管在法国、北非、挪威的战斗中,博伊斯能应付德意军早期坦克甚至一些三号坦克的早期型号,随着德军坦克装甲的加厚,博伊斯仍很快落伍。为了让自己的空降部队免遭敌方装甲部队的屠杀,英军以牺牲枪管长度和子弹初速为代价,研发了伞兵专用型号。然而更低的初速进一步限制了其穿甲能力,在突尼斯的实战检验中证明这款武器的反坦克效率几乎为0。随着1943年更有效的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开始服役,租借法案带来的美制M2“勃朗宁“”12.7mm重机枪对抗轻型装甲目标、空中目标以及软目标的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射速有限的反坦克步枪。“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便渐渐从英军步兵排中消失。

▲敦刻尔克一支装备了各种长枪短炮的英军步兵小组

然而,墙里开花墙外香,尽管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对付德军坦克十分乏力,然而在千里之外的东方,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却是“雷普”日军豆战车的利器。从马来亚到缅甸,甚至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的菲律宾战役和中国军队在国内,都有杀伤日军坦克的不少战例。直到朝鲜战场,美军仍然从加拿大弄到了一批“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将其改装为本国12.7mm口径并安装了瞄准镜。只不过此时“博伊斯”已经不再用来对抗装甲目标,而是作为一种远距离狙击步枪的试验品。

▲训练使用“博伊斯”步枪的中国远征军战士

“博伊斯”的总产量超过6万挺,作为一款在战争前期才匆匆上马的落伍单兵反坦克武器,被高速发展的火箭技术碾压也是迟早的事。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