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天下盛境”: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收付幽州,盛世神运。宣和五年的北宋也是一片盛世,歌舞升平,人民仍然生活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中,军队和官僚沉浸在收复幽州的狂热里,皇帝为自己的丰功伟绩接受着恭维。宰相蔡京将社会的繁荣概括成了一个词:丰亨豫大,用来形容北宋末年的盛世景象。他说的并没有错,即便南方因为朱勔、蔡京、童贯等人的压榨出现了一些反抗,但整个北宋社会仍然是繁荣的。汴梁朱雀门外的夜市还是那么发达,大相国寺的市场一如既往车水马龙,大内皇宫外不远处,就是妓女扎堆的鸡儿巷。从官员到普通民众都生活在一片和乐之中,仿佛这样的盛世还会持续万年,没有危机,没有贫穷,有的只是欢乐与舒适。

宋徽宗对于建筑的喜爱与道教有关。他刚即位时缺乏男性继承人,一位叫刘混康的道士告诉他,这是因为京城东北角太低了,需要稍微垫高一点。宋徽宗照着做了之后,突然间男丁兴旺起来。这片垫高的地方,就成了一片皇家园林。从此以后,在道士们的影响下,加上他本人对建筑的喜爱,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了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徽宗最野心勃勃的工程终于上马了,这个工程叫作艮岳。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二月,艮岳建成,它立刻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峰。即便后来的颐和园、圆明园等虽在规模上取胜,但艮岳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和精雕细琢的用心,仍然是无法超越的。

艮岳原名万寿山,在内城的东北角,北宋汴梁人口稠密,但内城的东北区域却清理出了一片周长十余里的区域。区域的中心是几座人工的小山,山上怪石林立、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移步换景,珍禽异兽前所未闻,没有一寸土地不是精心打造的,堆满了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珍贵观赏石材。大约在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 1122 年),从南方的太湖中就发现了一块巨型太湖石,大约有15米高(约合五层楼),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将其环绕。凡是见过这块石头的人都会被它巨大的规模惊到,不由自主产生崇拜之情。石头也不是移往几十公里外,而是从太湖到千里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当时的人们又该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作朱勔的人。朱勔运送来的那块巨石移入园区后,被放在水中浸泡,将土皮泡掉,露出本来的面貌,在巨大的孔洞中还专门放了雄黄和炉甘石,因为雄黄可以将蛇蝎驱走,而到了阴天时,炉甘石可以制造出云雾缭绕的效果。

石头立刻成了艮岳园林的中心,它被放在山丛中的一片平地上,皇帝甚至专门给石头修建了一座亭子,如同一个巨大的君王在睥睨着世界。大石周围,还有上百块小一些的石头,如同臣子一般围绕着它。园林之中除了石头之外还有许多古树。宋代人最喜爱的树种之一是桧树,园子里最著名的两棵桧树就在大石旁边,一棵高耸,所以叫“朝日升龙”;另一棵横卧,叫“卧云伏龙”。也是朱勔帮助皇帝从外地运来的,其中一棵可能来自浙江。现在浙江海宁著名的安国寺(宋时属于盐官县)内,宋代时曾经有两棵桧树,是唐代出使西域的高僧悟空大师栽种的。朱勔打听到这两棵树之后,经过察看制订了移植方案,他决定那棵大一些的树用海路运输,小一点的走河运。不幸的是,走海运的大树由于遭遇风浪,和船一起沉没了,只有小一点的到了京师。

巨石旁的两棵树都挂了用玉做成的牌子,牌子上的字是用金填的。至于大石头,待遇比两棵树更高,皇帝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昭功敷庆神运石”。皇帝还不满意,又给它封了个爵位,号称“盘固侯”。巨石获封盘固侯时,恰好是北宋疆域最大之时,在当时被鼓吹为盛世。与其他朝代不同,北宋的北方边境上,由于被辽国(契丹)占去了燕云十六州,一直没有稳固的边境线,各位皇帝都耿耿于怀,却由于军队战斗力不强而不敢发动战争。但这一年,宋徽宗却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收复了燕山以南的幽州,达到了王朝边境的极致。

宋徽宗叫这块石头“神运石”,也反映了皇帝对于老天眷恋的感激之情,与收复幽州的运气相比,拆掉了多少桥梁,毁掉了多少城墙,都是不重要的。然而,这种盛世景象并没有持续太久。给石头封官加爵之年,已经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此时,距离北宋灭亡的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已经不满四年(实际上只有三年半)。当帝国一百多年的敌人辽国消失时,北宋的君臣拍手相庆,在他们看来,敌人的消失也是盛世的标志之一。辽国消失后,一个微不足道的野蛮民族占据了北方。这个民族与相对更文明的契丹人不在一个层次上,也不需重视,由于北方太贫穷,他们仰仗着北宋每年的“岁赐”苟且活着。但三年后,出乎所有人意料,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野蛮民族利用斩首行动攻陷了汴梁,一切戛然而止,北宋灭亡了。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了三年时间。

天下盛境,毁掉它仅仅几个月而已。公元 1127 年春,就在北宋徽、钦二帝带着全家老少在金人的胁迫下北迁之时,一位蜀地的僧人祖秀却再次来到了艮岳,欣赏他心目中的仙境。祖秀,字紫芝,是一个在当时有名望的僧人,混迹于首都汴梁的文人墨客与官员中。他曾经写过欧阳修的小传,欧阳修是一个尊崇儒教、排佛的人,在撰写《新唐书》时将许多佛教的资料从史书中抽出。但在公元 1045 年(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往滁州,经过九江时,却在一位高僧的指点下,发现佛教理论中的宽仁与他心目中的政见吻合,排佛之心大大消散。祖秀,最佩服的是他的四川老乡苏轼,他认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贤人,超乎于蜀地五杰(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唐代的李白、陈子昂)之上,是一位兼通古今、六艺俱全、佛儒全通的人物。

北宋首都被围时,祖秀也被困在了汴梁。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当金兵攻陷城池时,皇帝将皇家禁苑开放给受难的百姓,人们跑到艮岳的园子里避难,这座常人难得一见的皇家园林终于露出了真面容。祖秀也是在这时第一次来到了艮岳。当时天刚刚下过大雪,放晴后,避难的人们都在山间哆嗦着为性命担忧,但祖秀却被这如同图画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流连于艮岳中,认为天下所有的美丽、古今所有的名胜,都集中在了这个园中。

那位下台的皇帝不仅享有了自然界的盛景,还创立了世界上不曾有过的美。这座园林是人工的,是由最懂艺术的皇帝设计,再由天下能工巧匠创造的。我们根据祖秀的记载,加上宋徽宗本人所写的《艮岳纪略》,或许可以将这个最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还原。按照规划,园林模仿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出处的,就连堆积成山的土壤也来自南方的名胜之地。在院子里,种着枇杷、橙、柚、柑橘、 荔枝、榔栝等南方水果,金蛾、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等著名的草本植物,它们都被成功地移植到了这里。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在山野间生活。绕艮岳一圈有十余里,主体是三座山、三个池塘。在东北方是最高的万岁山,也叫作艮岳山,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叫介亭。万岁山之南是寿山,寿山有东西两个山头。万岁山和寿山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盆地,盆地中间是平静的雁池,雁池北岸有着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群,包括萼绿华堂、绛霄楼、书馆和八仙馆等。雁池的东西两面,是两列不高的小山岭(不算在三山之中),将寿山和万岁山连 接起来。经过人工引水,有一条瀑布从寿山落下,流入雁池。园林里的第三座山在万岁山的西面,叫万松岭。万松岭以南,也是雁池的 西北角,是另一个池塘大方沼,大方沼的西面连接着第三个池塘凤池。在大方沼里,有两个人工小岛,分别叫作芦渚和梅渚,小岛上各修亭子。万岁山和万松岭之间,从护城河里引来了一条流水,形成了幽深的峡谷。峡谷的水最终流向了大方沼。三座山之间有路相通,上山的路怪石嶙峋、腾云架栈,故意造得曲曲折折、 充满艰辛,仿佛天然却处处带着匠心。走在山里,古树参天、鸟鸣兽啸,根本想不到这是在首都的内城中行走。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走到一座座精心设计的 亭台楼阁,随处可以休息。

在万岁山之北,还扩建了大量的阁楼,突破了内城的限制,直到外城城墙。那块由朱勔运来的盘固侯神运石,则放在了西面的正门阳华门附近。从阳华门进入园林后,首先迎接的是八十棵夹道的荔枝树。从荔枝树中穿过,就来 到一株来自南方的椰树跟前。椰树后面的平地上,就是放在亭子里的神运石了。皇帝带大臣游园,喜欢在亭子里赏赐他们吃荔枝。比神运石稍小一点的奇 石有两块,一块放在寰春堂,叫作“玉京独秀太平岩”,另一块放在萼绿华堂,叫“庆云万态奇峰”。细心的祖秀还记下了其他数十块石头的名字,有朝日升龙、望云坐龙、矫 首玉龙、万寿老松、栖霞、扪参、衔日、吐月、排云、冲斗、雷门、月窟、蹲螭、 坐狮、堆青、凝碧、金鳌、玉龟、叠翠、独秀、栖烟、軃云、风门、雷穴、玉秀、 玉窦、瑞云、巢凤、雕琢浑成、登封日观、蓬瀛、须弥老人、寿星、卿云、瑞霭、 溜玉、喷玉、蕴玉、琢玉、积玉、叠玉、从玉、翔麟、舞仙、玉麒麟、南屏小峰、 伏犀、怒猊、仪凤、乌龙、留云、宿雾、抱犊天门等。祖秀还记录了园内不少的名胜,有在嶙峋的怪石上堆土形成的飞来峰,虽然看上去是山,但由于故意不将土堆满,露出了下面的怪石;有一座小山上种了 上万棵梅树,称为梅岭,梅岭的边上,是另一个种满杏树的山坡,被称为杏岫;园子里还有种黄杨的黄杨 ,植丁香的丁香嶂,错植着椒兰的椒崖,种着大量 侧柏的龙柏坡,养竹的斑竹麓。这些地方不仅以各色的植物著名,更重要的是 讲求形胜,土下的石头,土上的植物,山的形状,地的坡度,尖角的位置,洞穴的尺度,都必须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轻灵。瀑布是由人工背水上山,叫紫石壁。有一条通往最高峰的阶梯是用温润的 石头凿刻而成,叫作朝真磴。小岛上种满了海棠,称为海棠川。山间还有精心构造的三个山洞,呈品字形排列,山洞里设有厅堂,中间建有亭子,山洞的所 有门窗都使用玛瑙雕琢,这个洞群称为碧虚洞天。祖秀在皇家园林徘徊许久,才唏嘘离开,将他的所见记载了下来,我们今天才能对这个巨大的园林有清晰的认识。

几个月后,当金人们忙着带赵氏皇家人员北返,当所有的大臣都忧心忡忡,既为逃脱了当人质的命运而庆幸,又担心未来的危险时,宋徽宗打造的艮岳再次陷入了没人管的境地。祖秀回想起艮岳的美丽,又来到了这里。他试图重新搜寻艮岳的美,却发现所有的珍奇异兽都不见了踪影。那些水鸟都在宋徽宗的命令下被投入护城河放生了,走兽则成了围城时期人们的盘中餐。那些珍惜的草木也不见了,大树被砍了取暖,竹子被拿走编了篱笆。至于那些花费了无数人力运来的石头,都变成了抵御敌人的炮弹,发射到了城外。公卿达官们的题碑,被人们用斧头凿掉了文字,扔在沟里。就连“石头侯爷” 肚子里的雄黄和炉甘石,也都被一个回纥人买走了。宋徽宗建立这个“天下盛境”花费了六年时光,动用了全国的财力。但人们毁掉它,只用了几个月而已,与其一同毁掉的,还有那个繁荣的帝国。

推荐阅读《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

从盛世到灭亡仅隔3年,北宋何以轰然崩溃?细致解构帝国内外的危机根源,深度发掘历史反思的现代启示。通过读懂历史变局大事件,获取受用终身的战略和决策智慧,一卷帝国衰亡史,一部成败启示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郭建龙,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