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场上,隐姓埋名的巴顿是如何被公众知晓?

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后,迅速展开“眼镜蛇”行动。反应过来的德军开始向诺曼底增援,而此时的盟军已势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线,总兵力已达100多万,大量的后援部队源源不断从英国开赴欧洲战场,战略优势更加明显。

反观德军,在长达几百公里的战线上,兵力只有70万。在盟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士气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会问,这样摧枯拉朽的战斗场面,巴顿为什么没有参加,难道还在英国当“诱饵”?

“隐姓埋名”的第3集团军。

盟军抢滩成功后,开始分两路向内陆纵深挺进,但遭到了德军的反击,进展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艾森豪威尔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秘密武器”——巴顿,战争对他来说就是生命,此时的他已“着急上火”了一个月。

然而,艾森豪威尔让巴顿上战场是有条件的。一是,为了继续蒙蔽对手,减轻诺曼底方向盟军的压力,迟滞加莱地区德军精锐的增援,他必须以保密的身份参加战斗;

二是,他被任命为美第3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在欧洲的行动也是保密的,一切报告中不能提及这支部队的名字,甚至连代表部队番号的肩章和标志都没有。说白了,即使战功赫赫,也只能是别人的“功劳”;

更苛刻的是,他要听命于曾经的老部下布莱德雷的指挥,而布莱德雷太了解这位“战争狂人”了,担心他 “胡来”,影响自己的声誉。于是安排他只能指挥第8军,将他排除在集团军群指挥层外。

但对于“只要能参加战斗,我甘愿当一名少尉”的巴顿来说,这些都是“浮云”。于是,1944年7月6日他秘密来到法国,带领第8军,一改过去步兵冲锋,坦克支援的战术,以坦克和装甲车为开路先锋,打破以往进攻缓慢的态势。

“湮灭”不了的辉煌。

1944年8月1日,美国第3集团军所属4个军(即第8、12、15、20军)集结到位,归属于布莱德雷领导的第12集团军群。但由于该部仍然肩负着“诱饵”的任务,巴顿和第3集团军参战的消息,对外也严加封锁,但还是不胫而走。

首先,巴顿真正行使指挥权后,战术风格很明显、很“巴顿化”。他的部队向布雷斯特、昂热、勒芒、奥尔良的进攻犀利,让熟悉他的德军高层很快断定当面的对手是巴。同时,德军从抓获的俘虏和截获的消息也证实了他们的判断。

其次,巴顿参战的消息被德国人用了多种语言在广播中宣扬,新闻界和巴顿的崇拜者们坐不住了,纷纷为他鸣不平。美国民众也指责美军高层即用人,又不给应得荣誉的做法,这是对他们心目英雄的践踏。

更受不了的是巴顿的部下。第3集团军取得一连串胜利却因为“保密”而被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是美军高层嫉妒他们的司令,故意打压,官兵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重,以至于妨碍了该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被逼无奈的艾森豪威尔只好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宣布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正在法国作战。一时间,他的名字响彻美国各大媒体,成为炙手可热的热点人物。让爱出风头的巴顿欢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乐,因为这正是他希望的结果。

更让他兴奋的是,在舆论的推动下,他被授予永久性上将军衔,比他的上司布莱德利还早了2个星期。巴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为战场上人们追逐的焦点,并又一次达到了人生的辉煌,也正应了那句话“是金子迟早要发光”。

巴顿为什么这么“努力”?

一是,对蒙哥马利的反感。作为英、美两军标志性的人物,这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在西西里岛,他的战绩一度盖过了这个“小个子”,美军在盟军中地位也随之提高,但“掌掴”事件让他离开了盟军领导层。

诺曼底登陆,蒙哥马利更是带领第21集团军群在西线驰骋疆场,让无仗可打的巴顿愤愤不平。机会来了,蒙哥马利的部队用7000吨炸弹只前进了11公里,更无法接受的是,美军的伤亡数字是英军的一倍。这说明英军作战不卖力,巴顿要以实际行动再次让这位“小个子”出丑。

二是,希特勒遇刺的消息传来后,巴顿很着急,他一直担心战争会因此而停止。他要在战争结束前,尽情的“享受”战争带给自己的快感。他命令部队从三个方向巴黎的塞纳河挺进。

更为关键的是,他提出一个放弃攻击布列塔尼,转而直取布列塔尼半岛顶端的布雷斯特的方案。为了能获得上级的认可,他与蒙哥马利打了一个赌:第8军要在5天后到达布雷斯特,赌注是5英镑。

为此,巴顿再次亲临战场,就像在西西里战役那样,有时指挥交通,有时在路旁鼓舞士气,不时地挥动手臂,或骂、或喊,全军上下的士气高涨,其先头部队在短短6天,仅以伤亡400多人的代价,行程320公里到达布雷斯特。

巴顿虽然与蒙哥马利的赌博中输了,但成功地迫使大批德军回防布雷斯特,为最后围歼创造了条件,消除了向欧洲腹地推进的侧翼之忧。此时,他的目光指向了昂热,它是法国首都巴黎的南大门,夺取它就等于掌握了通向巴黎的门户。

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迅速果断、敢于迎着危险上的精神,使得装甲部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正是他的快速进攻,导致当初制定的“霸王”计划已经过时,不得不按照他的预想进行更正。

现在盟军的战略和战术意图很明确,就是一直向东进攻。起初混乱的局面也得到了扭转,整个战役态势开始变得井然有序,层层推进。巴顿也“名利双收”,彻底走出“掌掴”事件的阴影,如鱼得水,享受着战争带给自己的快感。

盟军开辟的“第二战场”上,巴顿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人物。有他在,战争的进程才能又快又好的进行。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