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材料与环境资源的边界在哪儿 ?西湖大学工学院专访

3 天时间里,62 场学术报告密集登场,涵盖当下最热的智能系统与技术、纳米能源和环境资源等三大学科主题,来自国际的顶尖教授学者如约而至,与西湖大学工学院的首席研究员们(PI)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当下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是西湖大学工学院举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西湖大学国际工程学术研讨会(Westlak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Engineering,WISE 2019)。这场学术会议于7 月 19 日~ 21 日在杭州举行,三大主题正对应了工学院目前三大创新研究中心:智能科学中心、纳米能源中心和环境资源中心。

图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效果图(来源:西湖大学)

作为 2018 年的年度热词,“西湖大学”可谓是在科研、高等教育领域内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西湖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大学,其发展模式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他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的评委之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DeepTech 在会场分别与 WISE 会议报告(全体出席)的报告人就其领域的相关内容、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沟通。

“封闭自我”状态不利于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需要商业应用来助其在科研角度的发展。同时,一些无谓的‘技术封锁’是毫无意义的,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下个星期可能就有人超过你。”

图 | Josef Kittler 在报告中(来源:西湖大学,摄影:朱丹阳)

Josef Kittler 是模式识别领域国际著名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杰出教授。在会上,他以“机器学习中维度灾难的变化”(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curse of dimensionality in machine learning)为题做了报告。

在报告中,Josef 对特征选择中的经典算法、浅层网络和数据表达空间的特征选择、深层的降维,以及其在目标算法中的应用做了详尽的讲解。其研究主要在于将现有的机器学习的特征分类进一步压缩,通过降维的方式建立模型,便于计算并提高识别效率。

对于技术商业化,或者说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关系,Josef 认为,目前在智能识别领域正在进行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由产业应用的需求所引发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科技公司的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对潜在用户群体、应用的技术做出判断,进而考虑什么是科研可以实现的需求。

同时,Josef 认为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非常好的整体环境,有许多优秀的程序员在积极地开发各种应用程序,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最近他访问了一家上海的研究机构,当地政府为他提供了可支持他计算的特殊设备的基础技术,这将非常有利于他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发现进一步商业化的可能。

当然,Josef 也指出因为资源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专注于应用层面的进展,就会忽略思考一些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同时脚踩“应用”和“科学”这两艘船是很难的,不过在中国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他们有着比大学实验室还好的设备,在推动应用发展的同时也做了许多基础研究。

对于算法和工具是否可能受到其研发母公司的“封锁”而带来影响,Josef表示影响会有,但实际上“封闭自我”的状态是不利于其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大部分研究都是合作性质的,这是具有国际性的。而且如今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投入精力做“保护”,莫不如抓紧向前。因为下个星期可能就有人超过你。

最后,Josef 表示他本人是更喜欢做科学角度的研究,他的下一步研究目标可能会去尝试解决现有的信息理论在决策中的有效性问题。

探索最有价值的 20% 海洋

“工程师是幕后的工作者,如果想追逐镁光灯,那就不要当工程师了,这是需要敬畏且耐得住寂寞的行当。因为工程师要一直做正确的决定,那么就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果哪个工程师出名了,大概率是某个工程出问题了。”

图 | William Kohnen 在报告中(来源:西湖大学,摄影:朱丹阳)

William Kohnen是美国载人潜水器协会主席,也是HYDROSPACE Group 的 CEO。他在深潜领域有着近 25 年的丰富经验,精通各种深潜设备的制造,同时对深海探险史上的奇闻异事更是了若指掌。

在会场,他以“深海技术”(Deep Ocean Technology)为主题,幽默风趣地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讲述了,工程师如何维护我们的陆地和海洋环境,维护基础设施,以及怎样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

报告中他表示,指明目标“从 A 到 B”的动作很容易,但实际上背后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异常繁杂。需要考虑新设备材料和工艺的选择、老设备如何处理等问题,在设计之初就要思考废旧处置问题,这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演讲中的 William 开朗活跃,然而在 DeepTech 与他场外交流时,却发现他深沉且严肃的另一面,尤其是在谈到工程师精神与环境保护的时候。

William 强调:“工程师是幕后的人,如果一个人想要被大众认识,那么最好不要去做工程师。这一行当,需要你 100% 地投入并坚守信念。”同时,他表示作为工程师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去做准确的决定,否则就会让人处于危险境地。

图 | William Kohnen 在报告中(来源:西湖大学,摄影:朱丹阳)

“一名工程师最为危险的时刻,就是当他觉得已经了解一切的时候。”William 说道。

对于目前人类对海洋的了解程度,William 对 DeepTech 说,很多新闻或者文章写到人们探索了海洋的百分之多少,其实这些都是不准确的。当下对海洋的认知,各国的海军应该是了解最多的,但由于其特殊性信息不会共享或者公开。所以很难具体用百分比来表示。

针对海底探测的难度,William 指出主要 3 个难点:首先就是能源,作为探测使用的设备能坚持多久,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勘探计划;其次就在于材料,深潜设备的下潜能力受制于当下材料能满足的性能,他表示材料的非线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最后一个难点则是通讯问题,太深的海底是无法与地面进行沟通的。今年4月,探险家 Victor Vescovo 驾驶名为“Limiting Factor”的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创造了 10,928 米的人类深潜全新世界纪录。而他的通信也不是实时的,有着很长的延迟。

William 表示他的目标并不在于那些要创造深度纪录的海沟,而是距离人类生活最近的、从海岸线和大陆架向外延伸的这部分海洋,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0%。但对这 20% 海洋探索的价值,可能远超余下的 80%。因为这 20% 海洋对人类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角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其重要性与保护陆地环境是一样的。而且我们的工程师可能需要拿着 10%~20% 左右的预算去争取 100% 的效果。”William 表示工程中维护基础设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但很少有人理解工程的困难,人们更倾向于将钱投给教育和医疗保健行业。

“所以我要争取在探索海洋的同时,让人们获益。”William 说,最近登月 50 周年的事情也让他想了很多。“登月计划开始就是政治科学,进而满足大众对太空的对月球的好奇心。但是在所有人都兴奋过后,阿波罗计划开始裁员了,然后就悄无声息了。”

William 表示他们要争取在海洋探索上做得比太空探索要好,以阿波罗计划为鉴,走出一条更好的探索之路。

“探索是人类想象力的源泉,没有什么比探索更能激发人类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属于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天赋。在我这里,载人水下探索对发现新科学、新生命有重要意义。而对于你(年轻人)来说,探索触发想象力,它可以为你打开很多通往新世界的大门。”William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