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今天,献身革命的八旗子弟,贺龙的最佳搭档关向应逝世

【1946年7月21日】73年前的今天,献身革命的八旗子弟,贺龙的最佳搭档关向应逝世

关向应,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祖籍长白山三道沟,隶属镶红旗。关姓来源于满族八大姓瓜儿佳氏,父母都是贫苦农民。

1920年4月(18岁),关向应考入大连市连伏台公学堂读书。1922年4月,关向应毕业后,分配到日本人开办的“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当职员。他不愿意听从日本人驱使,只干了两个月就辞职回家。

同年夏天,他到《泰东日报》做学徒工,结识了到大连进行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李震瀛,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青年关向应)

1924年5月(22岁),关向应随李震瀛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一边在上海大学读书,一边从事秘密工作。1925年1月,关向应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经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爆发后,关向应从苏联回国,先后在上海、青岛、武汉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1928年6月(26岁),关向应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共青团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

(关向应)

1931年(29岁),关向应又调回上海领导工人运动。4月中旬,化名李世珍的关向应被捕。幸好身份没有暴露,关向应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宁死不屈,最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主席,关向应为委员,参与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

1932年(30岁)1月,关向应受党中央派遣,来到湘鄂西苏区,担任湘鄂西革命军委会主席,兼红三军政治委员。当时,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一手遮天,红三军军长贺龙受到排斥,甚至有赶走贺龙的想法。关向应代表中央支持贺龙继续担任军长,得以稳定了军心。

(关向应和贺龙)

1934年(32岁),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关向应和贺龙领导红三军,被迫离开湘鄂西根据地。6月1日,红三军渡过乌江,关向应主持召开中央分局会议,对夏曦的“左”倾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主张建立黔东苏区,停止错误的“肃反工作”。

在贺龙和关向应的努力下,红三军在黔东站稳脚跟,很快创建了有20万人口,纵横200余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

同年10月,红三军在黔东的印江县,与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师。两军合并统一指挥,由黔东向湘西进发,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贺龙、关向应、任弼时)

1935年11月19日,国民党大军压境,红二、六军团决定主动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红军渡过金沙江、翻越大雪山,于1936年7月2日到达四川甘孜,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然后,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关向应与朱德、刘伯承等人,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和“继续南下”的主张。

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2月,关向应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红军长征胜利后,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三为关向应)

1937年7月(35岁),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治委员。

9月,关向应、贺龙率领一二○师东渡黄河,挺进山西,他们在雁门关附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摧毁汽车上百辆,首战告捷,收复了雁门关。

(雁门关)

1938年春(36岁),关向应同贺龙一起指挥一二○师粉碎了日军对晋西北的疯狂进攻,先后歼敌1500余人,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七座县城。同年8月,贺龙、关向应又派人建立了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与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立晋绥抗日边区。它是各根据地通向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要道。

1939年(37岁),贺龙和关向应率领一二○师主力发动了河间战役,经过三昼夜连续作战,全歼日军吉田大队700余人,取得了胜利。

同年9月,一二○师在灵寿县陈庄与日军激战,历时六天五夜,歼灭了日军共2000余人。此战以“模范的歼灭战”,载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光辉史册。

贺龙和关向应的情谊深厚,所以中央军委发给他们的电报,常常写作“贺关”。1945年(43岁),关向应在延安养病,贺龙每到延安,总是前去看望他。

中共“七大”刚开过一天,贺龙接到紧急通知,要急返华北前线 ,临行仓促,只好给关向应留下了一封信。关向应看过信后 ,流着泪说:“我们一起打了15年仗,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回他一个人走了!”

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因患肺结核在延安去世,年仅44岁。

贺龙得知关向应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泣不成声,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哭向应》,痛悼这位与他并肩战斗了15年的亲密战友。

毛泽东主席为关向应题写了“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挽词。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18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2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