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德战争转折点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是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这都是因为自二战爆发以来,德军始终采取的攻势局面被彻底改变,苏军开始了战略大反攻。然而,这样的界定准确吗?显然有些牵强。

战略转折点的重要标志在于战略主动权是否易手。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格勒会战并没有完全达成这样的目标。因为德军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重创苏联西南方面军,并全歼其第五集团军。由此可见,德军依然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也就是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苏军逐渐掌握主动权的开始,而完全掌握主动权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以后。因为从这时起,德军全面进入守势,再也没有一次战役级别的进攻或反击。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德军最后的有生力量基本消耗殆尽。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斯大林自认为德军的气数已尽,迫不及待的命令苏军全线追击。此举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怀,他诱敌深入、大胆穿插,最终在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一线发动反击,给对手迎头一棒。

虽然,曼施坦因终因兵力不够,并没有达成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的目的,并以失败而告终,但有效的迟滞了苏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战局,并造成苏军损失20余万人,被迫在库尔斯克地区再次转入防御。

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反击中,在双方对峙的战线上形成了一个正面长400公里,底部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德军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在其底部进行夹击,将几乎整个苏联西南方面军歼灭在库尔斯克大平原上,这就是“堡垒”计划。

德军的进攻向来以“快”著称,眼下趁苏军立足未稳,打一场“短、平、快”的战役,胜算还是很大的。但是,希特勒的瞎指挥再一次错失良机,在他看来,要等到新式坦克补充到部队后,再打一场有把握的战役,这一等就是3个月。

被打蒙的苏军也很快清醒意识到战线上的“瑕疵”,但朱可夫却认为这是消耗德军有生力量的最好机会,他要以大纵深防御战术,再次与德军进行拼耗,在战略上获得胜利。于是,在该地区集中了近190万的部队和3400辆坦克。

当然,新研制的“虎式”坦克、“象式”坦克歼击车列装德军后,确实大大增强了战斗力。尤其是“虎式”,被毁的6000多辆苏军坦克中,有1/3是被其击毁的,而一个营的“象式”歼击车也创造了击毁500台坦克、装甲车的战绩。

换句话说,这场坦克大战更想是一场赌博,双方都把自己的老本拿了出来。德军再次显示其士兵骁勇善战和装备优良,但在苏军绝对数量的优势下,他们不计成本的与德军厮杀和拼耗,最终赢得了胜利。

尽管苏军损失惨重,近90万人伤亡、6000多辆坦克被毁,可谓是“惨胜”;但歼灭了50万精锐德军,将德军最后一点反击力量消耗殆尽。自此,苏军的战略进攻开始了,而德军只有防守、撤退,再防守、再撤退。

德国的战争潜力基本被打回了原形。

经过2年的艰苦奋战,苏联终于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显现了他强大的战争潜力,兵员不断的补充,军工生产完全弥补战争的消耗。从德军角度来看,对手是越打越多,武器装备是越打越先进,而德国已经越来越有心无力了。

首先,德军自开战以来,曾经引以为傲的550万训练有素的军人,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占领区的军事控制,兵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国内兵员征集的年龄范围不断扩大,老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国防军,战斗力可想而知。

其次,二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机械化作战,各国比拼的就是工业制造能力。由于战损高,往往一辆刚出厂的坦克或战斗机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击毁、击伤,这就要求制造能力是战损率的3倍以上,才能支撑战争的需要。

而德军的装备固然先进,但生产一辆“虎式”需要30万个工时,而苏军的T-34坦克只需8000个工时。也就是说,生产一辆“虎式”的时间,T-34能出厂30多辆,德军的先进装备打坏一辆就少一辆,而苏军,打坏一辆却能够及时补充。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战役彻底将希特勒与国防军的矛盾公开化。由于希特勒的瞎指挥,让德军一次次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尤其是库尔斯克会战,希特勒固执己见,不听将领们的劝告,执意将进攻推迟3个月,给苏军留下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为此,曼施坦因甚至以辞职为由,希望他不要再插手干预军事,但自以为是的希特勒依然我行我素,两人经常争吵,最终曼施坦因解甲归田,再不复出。将帅之间的不和,这可是兵家大忌,焉能不败。

德国面临的形势严峻。

一是,就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盟军开始登陆西西里岛,不久就撬开了欧洲南部大门,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德军将不得不面对三个方向的作战,这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德军来说,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已无兵可派了。

二是,会战结束后,过去的仆从国纷纷叛离。他们要么投降盟军,要么表示中立,整个一副“树倒猢狲散”的景象,甚至有的国家加入到同盟国一边,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一员,德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被缩小。

更致命的是,会战结束后,希特勒并没有收缩战线,将剩余力量用在主要方向上,依然是死守不撤退。无形之中给了苏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使得战略反攻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德军由于分散兵力,再也无力组织一场像样的进攻或反击。

此次战役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国家综合实力的失败。同时,德军最后的一点有生力量也被消耗殆尽,使得战略主动权完全到了苏军手中。所以,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应该是库尔斯克战役。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