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蛇蛙,原来还能救自己一命?

眼看夏天耍水摸鱼的季节已经来临,人们用蛇蛙治病的高发季节也快到了。我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提前敲黑板预个警,仔细聊聊可能让人类感染的可怕的蛇蛙寄生虫。

有时,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就是少信偏方,多点对自然的敬畏。

此时的陈老湿,正在记录夏天最美的湿地。这里也是它们的家。

嚯,又被点名了

来源:giphy.com

前两天,一位广州的20岁小伙抽搐晕倒,医生在他脑子里发现了一条7.5厘米长的裂头蚴。原因居然是小伙常吃田里的野青蛙,也喜欢喝生的井水。

来源:新快报 微

无独有偶,一位50岁的英国大叔,因为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四年来任由寄生虫在大脑里腾挪,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一开始,大叔发现自己头疼、痉挛、味觉改变、记忆受损,身体右半边还开始隐隐作痛,就去了医院。医生通过核磁发现他的右侧大脑有一个环形强化病变,认为可能是感染性的或是瘤样损伤。大叔同时还做了许多检查,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但是身体却一直不舒服……

四年后,医生对比核磁照片,才发现大叔的病因——寄生虫的裂头蚴感染了脑部……

四年,裂头蚴在大叔大脑中移动了5厘米

来源:Bennett et al., 2014

这寄生虫什么来头?从哪儿来?咋传播?

这个寄生虫叫欧猬迭宫绦虫(又称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小伙和大叔的是它生长的第三个阶段——裂头蚴。 这个欧猬迭宫绦虫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至少需要三个宿主,人类既可以成为第二中间宿主也可以成为转续宿主或是终宿主。当人作为终宿主被成虫感染时危害并不大,而被裂头蚴感染可就不简单了。

“顽强的”裂头蚴

裂头蚴可以通过皮肤的伤口或黏膜进入人的体内,在组织中穿行并找地方定居。目前已经发现它可以寄生于人眼(眼睑、眼球)、脑、皮下和口腔等等。

其实裂头蚴感染病例在亚洲很常见,报章上屡见不鲜,这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和一些风俗所致。至于住在英国的大叔,他可是英国发现的第一例裂头蚴感染脑的病例,还因此上了学术期刊呢。

除了图中的第二中间宿主,还有病例显示人是转续宿主和终末宿主。来源:Bennett et al., 2014

野生蛇蛙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这个寄生虫和蛇蛙的关系很大,简直是密不可分。人的裂头蚴感染主要是吃了被感染的野生蛇蛙。因为蛇和蛙也是欧猬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裂头蚴会寄生于蛇和蛙的肌肉、腹腔和皮下各种地方。

裂头蚴很“坚强”,并不好杀,类似爆炒或者涮都杀不死裂头蚴。这就容易像广州小伙一样,因一时的口腹之欲引了麻烦事,还要脑壳挨刀。

除了口腹之欲,容易让人惹祸上身的还有民间流传很广的偏方。比如蛙肉蛇肉可以用来敷贴伤口治病,比如蛙肉敷眼对眼病有奇效,比如喝蛙蛙卵、蝌蚪下火。。。于是,可能病没治好,新的病又来了。

虽然我眼睛又大又亮,可是请放过我们,去找医生

来源:pinterest

我只能养养眼,下不了您的火。陈老湿 摄

生水也可能是媒介

此外,还有一个小概率的感染途径——接触了被裂头蚴感染的水。比如口渴或者游泳时多喝了两口不洁的水,或者脚上有伤口时,踏进了被感染的小河等等,皆有可能。所以,要小心,不要随便喝生水。

可能只能爽一时

来源见图

再说回小伙和大叔。小伙的病因我们说过了,可是大叔呢?一个亚洲常见的寄生虫病,咋被远住英国的大叔感染了呢?

原来,大叔老家在中国,虽然搬到英国20多年了,但是故土情深,大叔常回家探亲,并且也喜欢吃点蛇肉、蛙肉。所以,虽然确切的病因已经不能考证,但据医生推测,大叔也可能是因为吃了含裂头蚴的蛇肉或蛙肉而成为了宿主。

所以。。。

那些不忌惮法律而吃野生蛇蛙的人,最终也许将会得到裂头蚴的惩罚。

但是毕竟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盟还是收起恶念,真诚希望勤劳勇敢好奇好吃的国人,放过野生的蛇、蛙,让它们可以生于自然,寿终于自然。

如果实在控制不了口腹之欲,请选择来自人工养殖场的供货,但是,你懂的,其中也常常会混杂“无本万利”的野生个体,无从甄别,难保万一。

来源:环球时报 微博

港真,野生动物本想与人和谐共存,但人总想着吃它,实在有违生态文明啊。山林自然、野生动物无言,但最终恶果与锅,都得你我或子孙来背,无从推卸。

因为过节,一张高能照片都没放,感恩的话不用说了,转发就行。

不许乱吃的白条锦蛇,大猫摄于华北

另外,民间偏方这个事现在还算未知领域,在我们能判定它们有效或无效前,大家还是应该相信已知的科学——

有病看医生,早看早幸福。

绿雨滨蛙,分布于印尼和澳洲。

来源:yandex.com

你好我也好。版纳水蛙,大猫摄于西双版纳

主要参考文献:

Bennett et al.: The genome of the sparganosistapeworm 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 isolated from the biopsy of amigrating brain lesion. Genome Biology 2014 15:510.

文猫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