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加安全,依据什么判断标准?

怎样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判定的实质等同原则

按:完全从正面的科普角度谈,科普转基因安全的文章已经非常多。这里避免任何数据,只介绍安全体系的设置原理和运作结果。不知道能否为大家理解接受。事实证明:在转基因安全性论证上,采用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的原则,是判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唯一可行的方法。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说安全或者不安全,依据怎样的标准,该有怎样的判定原则呢?

为了解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定,1993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首先提出了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实质等同概念——

一种新食品,特别是经过基因改造(GM)的食品,其安全性可以通过将其与一种类似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估,而这种传统食品已经过一段时间被证明是安全的。

并将其制定为食品安全政策。实际操作中,将新食品(转基因食品)与对应的传统食品中的毒理和营养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进一步检测,最终得出安全性评估结论。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ubstantial_equiva

维基百科词条进一步的解释:

人类食用食品的安全是基于这样一个概念——

即在正常的消费形式下,预期用途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根据长期历史经验,以传统方式制备和使用的食品被认为是安全的。即使它们可能含有天然毒物或抗营养物质,除非确定了重大危险,否则食品被认为是安全的。

对于由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的生物体中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确定安全性最实际的方法是:

考虑它们是否实质上等同于类似的传统食品。

应考虑食品可能经过的加工、预期用途,包括食物或食物成分的量、食用模式和人群特征等。该方法为评估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提供了依据。

食品法典委员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粮农组织的要求组织了全球相关专业的科学家,花时7年于2003年对转基因食品相关的人类健康风险进行分析,依据实质等同评价原则,于2003年发布了下列四个技术文件,用以指导、规范全球各国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

1、《对源自现代生物技术的食品进行风险分析的原则》

2、《对重组DNA植物衍生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

3、《对使用重组DNA微生物生产的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

4、《对重组DNA动物衍生食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的指南》

这些原则和指南强制性规定了在销售前逐案开展安全评估,包括评价转入基因的直接(预期)影响和由于新基因的转入可能产生的非预期影响,采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检测试验手段来排除可能的非预期影响,并且遵循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的评价原则来确认和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包括中国在内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机构,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部(MHLW)等,都以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这四个技术文件为依据,开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

依据实质等同原则,对于转基因食品做了评估工作后,能够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完全肯定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专栏《转基因食品的常见问题》中给出了明确的意见: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估,可能并且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世卫组织这段话既对已有的消费实践和历史给出了安全性肯定,也对未来食用的可能风险做出了否定的预判。

https://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

2017年11月,代表毒理学专业的权威组织——毒理学学会官网也发表了声明,国内媒体报道:

毒理学学会(Society of Toxicology)发布了一份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的声明,确认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表示每一个新的转基因事件都经过了监管部门的评估。声明还提到,在20多年里,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https://www.toxicology.org/pubs/statements/SOT_Saf

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基于像世卫组织和毒理学学会那样的专业机构很负责任地确认: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并且这一评价方法和由此得到的安全结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权威组织、各国政府以及做出表态的各国科学院的共识。

而在转基因争论中,

反转者往往只是从零星的信息和某些单一角度提出质疑,从来没见他们有能力针对包括《转基因安全评价指南》在内完整的监管体系进行理性的挑战,民众的确应该在转基因安全性判断上选择相信世卫组织、毒理学学会的权威性。

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同样依据实质等同原则,制定中国的相关法规,即农业部于2002年3月20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附录: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2016年7月25日农业部令第7号修订),并组成有76名具有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医学、检验检疫等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参加的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进行具体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价,对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作物和进口转基因产品发给《安全证书》。凡是按照《办法》要求提交的申请资料,包含规定的检测试验数据等等,获批《安全证书》后,都在农业部官网上公开供下载查阅。

https://www.moa.gov.cn/ztzl/zjyqwgz/spxx/201307/t20

由于转基因安全监管法规体系有效的工作,中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和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安全性也都是被确认的,都是有保障的,也体现了转基因科学和国家政府高度的责任心,转基因产品增加的安全评价环节充分体现了科学和国家的慎重。

农业部两会答记者问——

”转基因问题说到底是个科学问题、法治问题。安全不安全,应当由科学来评价;能种不能种,应该按法规来处理。如果再加一句话,就是食用不食用,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

韩部长将转基因争论中的三个领域划分的非常清晰:

转基因产品能否上到老百姓餐桌上,安全性是前提;有科学认定安全性结论,和传统农作物和非转基因食品一样,仍然需要法规管理食品安全,即便颁发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大米未经批准种植,也不允许非法种植;转基因产品一旦进入消费领域,买不买则是市场行为,谁都是每个人自己花钱买,吃不吃都由每个人自己自由选择,国家规定了标识,能够帮助消费者选择。由此可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民众最为首要关注的问题,民以食为天,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政府都是重中之重。

从每个普通百姓来说,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人人精通转基因科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知道凡是通过安全评价批准上市到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都已经按转基因安全评价指南规定项目做了检测与试验,只要与与传统食品一样能够通过这些检测试验,就可认为在安全性与提供营养方面和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没增加危害风险就至少与非转食品一样安全。

事实上,新开发的非转基因品种食品从来不需要检测基因是否有改变,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人们也都直接吃了,实质是一个信任。但是,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检测技术的发展,非转基因食品在今天却不断被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危害,如折耳根(鱼腥草)含马兜玲酸有肾毒,也发现吃蕨菜有致癌风险,红肉、腌腊制品已经被列入较可能致癌A分级,中式咸鱼更是被列入确认致癌分级等等……还有牛奶、海鲜、花生、小麦等都有部分人群过敏。

而,

转基因食品却通过一系列检测试验排除了这些已知危害,相比之下反而更安全。

因为基因科学自1974年起端,存在好多有待研究的空白,也确有科学家在研究中对转基因食品提出了各种未知的、潜在的、可能的危害,但是这些研究都属于或出于科学家谨慎的设想,目前处于无法或者尚未被重复实验阶段,也无法从已有知识逻辑推论而确认。同时,从基因研究角度看,这些未知的潜在危害在传统食品上同样也不能排除。因为无论当前或今后人类具有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检测试验手段平台,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两者都一样,转基因不能发现非转基因同样发现不了,转基因食品确定不了,非转基因食品同样确定不了,所以使用安全评价规定手段通过评价后的转基因食品能够负责任地确认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

我们不可能穷尽和排除关于食品安全方向上所有的危害设想,并且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积累,以及将来会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还能提出更多的危害设想,也会发现以及会排除更多的危害可能,因此,安全性上的要求和确认都是动态发展的,永远不可能做到一些部分民众想要的绝对安全,而只能做到安全性不比普通食品差。即便如此,从逻辑上思考,这样的动态发展,对于非转基因也是一样存在的。

人类历史上对于食物产生的毒性危害的认识,一直都是通过实际人体试验、试吃得出的经验得以传承,曾经付出过很高的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在这些多少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基础上,提升、建立了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建立动物试验判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致敏、致畸等等的相关方法,现代食品安全相关的毒性评价,完全可以通过动物试验得到结论后再可靠推演到人体,已经不再需要以人类健康和生命为代价的试验。因此,想用吃了百年千年证明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判断,其实都不如今天的知识体系与认识能力,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拥有的检测手段等等。

综上所述,在转基因安全性论证上,采用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的原则,是判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唯一可行的方法。

如果接受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看到依赖于今天知识体系和技术手段传统食品反而被发现的一些健康问题,承认在安全论证方面这些科学手段显然高于吃了千年百年的经验,就应该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而不是用双重标准苛求规避这些尚不真实存在的潜在、可能危害的想象。如果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提出所有的苛求,同样地也要求非转基因食品,如果非转基因食品也不能达到所谓“绝对”安全,那么以这样的思维逻辑我们还能吃什么呢?

文/50年代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