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诺贝尔系列之泰勒尔:小鼠克星,人类救星

1951年,瑞士病毒学家马克斯·泰勒尔(Max Theiler)因为对黄热病疫苗的开发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黄热病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传染病,黄热病的名称来源于许多病人身上会出现的黄疸和高热。17到19世纪,黄热病从非洲一路席卷至北美和欧洲,造成过数次严重的大爆发,成为了一个让人听之色变的可怕词汇。而泰勒尔另辟蹊径地开发出的黄热病疫苗,则从此终结了它肆意杀戮的恐怖故事。

泰勒尔(nobelprize.org)

从南非到美国

泰勒尔于1899年1月30日出生于南非首都,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幺。他的父母都是瑞士人,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兽医科学家。有这样优越的家庭背景,泰勒尔从小的求学之路就很不平凡。大学之前,他在瑞士和南非都念过书,之后辗转到过美国的罗德大学、南非的开普敦医学院和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和伦敦热带医学院学习。23岁那年,他获得了医学学位,并拿到了皇家内科医学院的行医执照。

紧接着,他加入了哈佛医学院的热带医学系,成为了一名教学助理,很快又被任命为正式讲师。他在哈佛大学早期研究的主要是阿米巴痢疾和鼠咬热。阿米巴痢疾是一种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胃感染病,而鼠咬热是一种通过老鼠传染的细菌感染病。虽然这两个课题看似和他日后的伟大成就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研究鼠咬热期间与小鼠打交道的经验,却成为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黄热病病人的眼睛(medicalnewstoday.com)

黄热病的争论

1927年,对黄热病非常感兴趣的泰勒尔决定投身这个领域。当时古巴的流行病学专家芬莱(Carlos Finlay)和美国陆军外科医生瑞德(Walter Reed)已经发现,埃及伊蚊是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后来他们俩又提出了非常有效的防蚊控蚊措施。然而,黄热病依然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到底致病原是什么?有没有办法研发出针对黄热病的疫苗?

芬莱(上)和瑞德(Wikipedia)

当时有一个关于黄热病的争论:致病原是细菌还是病毒?泰勒尔很快解决了这个争论。细菌和病毒有着悬殊的尺寸差异,细菌比病毒要大得多;泰勒尔用极小的滤孔来过滤患者的血液,结果发现,黄热病的致病原依然能够通过滤孔,这说明致病原非常小,远比细菌要小。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就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黄热病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病毒。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黄热病病毒(放大了23.4万倍)(Wikipedia)

小鼠的两大妙处

当然,这个简单的实验并不是泰勒尔的主要贡献。他的成就在于将黄热病病毒传染给了小鼠。在过去,猴子是主要的实验动物,而泰勒尔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残酷实验,却让人们如梦初醒:不需要很累很麻烦地选用昂贵的猴子,在便宜的小鼠身上就可以做实验!这个发现大大地降低了实验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疫苗的诞生。

而便宜还不是小鼠的最大妙处。泰勒尔惊喜地发现,将黄热病病毒从小鼠那里传给其他小鼠时,会导致病毒毒力的削弱。他不断传染了很多代,最后得到了毒力很低、但是又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病毒株,这就成了大规模生产疫苗的利器。在短短几年内,他的发现就带来了数百万支疫苗,在随后的60年里,人们施用了超过4亿支黄热病疫苗。如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安全可靠的黄热病疫苗,依然是用泰勒尔的方法生产的。

黄热病疫苗(childrenshealthdefense.org)

一个谦逊的科学家

1951年,泰勒尔击败了他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现了链霉素的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后来的公开信息显示,泰勒尔只获得了三人的提名,而瓦克斯曼在过去的六年间得到了39次提名(瓦克斯曼获得了次年195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51年12月10日,泰勒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宴会上做出了一场让人感动的讲话。他非常谦逊,将大部分演讲时间集中在讲叙前人的努力贡献上。他提到了外科医生瑞德在古巴进行的实验,很多工作人员因为研究黄热病不幸死去,而人们不仅没有因此退缩,甚至有22个志愿者自愿接受蚊虫的叮咬,最终一位名叫杰西(Jesse Lazear)的医生在这项自愿实验中牺牲。他总结说:“我的荣誉要分给那些在实验室、田野、丛林中埋头苦干的人们,他们常常在恶劣和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我的荣誉还要分给那些为了科学知识而献出生命的人。他们是真正的科学殉道者,为了让别人能够更好地活着而死去。”

牺牲的杰西医生,年仅34岁(sciencephoto.prg)

——————————————————————————

马克斯·泰勒尔Max Theiler

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yellow fever and how to combat it."

195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对黄热病的发现及预防的贡献。”

参考文献:

1.Max Theiler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9.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51/theiler/biographical/>

2.Tan SY, Pettigrew K. Max Theiler (1899-1972): Creator of the yellow fever vaccine.Singapore Med J. 2017;58(4):223–224. doi:10.11622/smedj.2017029

3.Frierson JG. The Yellow Fever Vaccine: A History.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0;83(2):77-85.

作者: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