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研究靠的是大数法则还是小数原理?

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都来自于数学概率论,如果单纯去讲这两个概念,实在太乏味了。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原理应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研究,可能效果会大大不同。

游戏和成绩

我们先看个例子。陈女士开一个理发店,丈夫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他们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初二。现在陈女士正面临一个难题:儿子的成绩正在下降,身体也越来越糟,可陈女士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初一的时候,儿子的成绩蒸蒸日上,由班里的第10名上升到第3名,在学校的排名由第60名到跃升到第20名。陈女士喜上眉梢,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进行奖励。玩电脑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陈女士也是有些担忧的。不过,她也在自己的客户中做了调查。

现在北京市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孩子们也经常用电脑,但对学习的影响不太大。特别是,儿子有一位小学同学,初中不在一所学校,也经常玩电脑游戏,但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里前几名。令陈女士意想不到的是,自从买了一台电脑后,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下降。在班里从第3名下降到第19名,在学校里从第20名下降到第128名。陈女士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玩电脑不影响学习,而自己的儿子玩电脑影响就这么大呢?

概率和经营

我们从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大数法则?什么是小数原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知道,硬币有正反两个面,当我们把硬币抛向空中,硬币落地时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正面或反面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这已经是我们的常识。但是当我们验证这个规律时,我们必须成千上万次抛硬币,正面或反面的概率才会接近二分之一,这就是大数法则。假设我们不知道这个概率,进行抛硬币实验,当我们抛了一百次时,正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反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二,于是就想当然地认为硬币抛得次数再多,概率也是如此,这就是小数原理。

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最典型的应用是保险。假设人的意外死亡率是万分之三,这就是大数法则。保险公司就是根据大数法则来经营的,也就是说一万个保险客户中,有三个客户要进行意外死亡赔偿的,即从一万个客户的保险费中除去意外死亡赔偿费,剩下的就是保险公司的收益。但客户购买保险却是根据小数原理进行的。当公司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保险时,肯定会讲某某购买了本公司的保险,意外死亡时其家属获得了几百万的赔偿,不过他肯定不会说获得赔偿的比率仅为万分之三,这会使客户只想到风险来临时有赔偿,却没考虑到这样风险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三,他的保险费有99.97%概率是白交了。保险经营应用的本来是大数法则,但推销员却利用小数原理来忽悠了客户。

法律与道德

如果我们把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进一步运用到人的社会行为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现象。所谓社会行为中的大数法则,就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具有的想法和行为。而社会中少数人才具有的想法和行为,只能称为社会行为中的小数原理。

我们看一个案例。英国一家自动取款机出了故障,无论你输入什么,都能把钱取出来。附近的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跑到那个取款机上取款,最多的一个家伙取了十几万英镑,这次取款行为导致这家银行损失近百万。但法院审理这个案件时,取钱最多的那个家伙仅仅判了几个月的徒刑,其他的人也仅仅退钱了事,并没有被追究责任。这样的案例在我们国家肯定要重判,杀鸡给猴看,警示老百姓不要有这样的行为。2006年,广州青年许霆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出17.5万元人民币,事发后,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法院才重审改判许霆5年有期徒刑。

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其实就是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在不同国家的运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自动取款机出了故障,作为一个正常人,谁不想去取钱呢?这顶多属于不当得利,退还了就可以了。这样一个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去做的行为符合大数法则。如果判重刑是不合适的,所以西方国家判刑较轻,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而我们国家为什么判刑会这么重呢?因为我们的法律要求较高的道德标准,如果贪图意外之财就违法了。可是,只有少数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不贪意外之财,这属于小数原理。我们的法律以小数原理来约束大多数人,显然失之严苛。

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陈女士所面对的问题。陈女士调查的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她的“孩子玩电脑对学习的影响不大”的结论属于小数原理,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把这个结论套到自己孩子身上自然容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