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吓跑活仲达,全靠这支姜维亲率的蜀汉精锐虎步军?

编者按:近一段时间,冷兵器研究所已经通过《五部飞军,所当无前!这支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他们才是长坂坡的真正主角:三国最强甲骑具装为何神秘消失?》《白马义从,这支汉末幽州的胡骑克星,为何在大戟士面前一败涂地?》《仅700人就让曹操畏之如虎!骑将吕布麾下为何以重步兵陷阵营为精锐?》和《张艺谋电影《影》的死士原型,孙权的解烦军听说过吗?》五篇文章,介绍了三国时代的五支精锐部队——无当飞军、虎豹骑、白马义从、陷阵营和解烦军。之后又开始介绍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比如《董卓凭其祸乱天下,曹操差点被其阵斩,汉末三国的西凉铁骑有多强?》一文。至于本篇则要介绍三国另一支特殊兵种——蜀汉的虎步军。

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汉政权的步卒单兵战力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其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之魏,诸葛亮北伐还能以步兵打得骑兵坚壁不出,使得曹魏为之疲敝。①蜀汉政权的精锐步兵当中,来自南中群蛮的无当军步兵虽然骁勇,但属于辅助型步兵,正面对抗能力略显不足。季汉真正用来看家的骨干步兵,是诸葛亮一手创建的虎步军。

虎步军分左、中、右三军。《三国志·姜维传》提到姜维投效诸葛亮之后,次年就被委任率领中虎步军五六千人。②则虎步军的总数量大约在两万人左右,是季汉王朝的主力王牌部队。担任虎步监的将领还有孟获的同族,朱提郡人孟琰。③由此看来,虎步军中当颇有南中和凉州的兵源,但由于人数多达两万,应当还是以蜀地汉人为主。而以姜维、孟琰来统领虎步军,也显出诸葛亮为了拉拢南中和凉州人士的殚精竭虑。

▲虎步监、辅汉将军孟琰

诸葛亮练兵之术,天下闻名,八阵图自不必说。就连司马昭都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强于自己的父亲司马懿。司马昭灭蜀之后,令陈勰用“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 甲乙校标帜之制”训练司马氏掌控的中军。到晋武帝司马炎时,身边禁军就"陈列齐肃"。④

虎步军由诸葛亮亲手操练而出,是诸葛亮练兵之术的极致体现。装备上,虎步军当为擅长正面对抗的重装步兵。蜀军中有相当数量的远程火力,其中的精锐配备能够连发十箭,杀伤力惊人的诸葛元戎弩。⑤虎步军当中不可能没有远程部队,只是未知比例如何。

▲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诸葛弩,但其和诸葛元戎弩应该不是一种武器。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先令孟琰率虎步军在武功水以东扎营,司马懿派出骑兵万人进攻,不能克。诸葛亮又造竹桥在水面上延伸,令强弩兵上桥射击司马懿军,司马懿军骑兵被迫撤退。此战中虎步军显示出强大的防御力,能够抵御骑兵的冲击,只是未知在竹桥上射击魏军的强弩兵是否属于虎步军编制。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率军来战,姜维命令虎步军列阵迎战,结果司马懿见蜀军阵容整齐,毫无惧色,认为诸葛尚在,急忙引军撤退。⑥此战体现出姜维受到诸葛亮的看重重用和出色军事才能,也显出季汉虎步军已经将司马懿打得丧胆。无疑,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战果的卤城之战,虎步军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卤城之战双方进军示意图

姜维既曾担任虎步军指挥官,又是诸葛亮的继业者。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主持北伐,虎步军追随老长官作战,自然是竭尽忠悃,在姜维的指挥下如臂使指。姜维九伐中原,先后破郭淮于陇右,擒郭循于西平,斩徐质于襄武,屡获胜捷。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夏,更是取得了季汉数十年北伐中的最大胜利,在洮西之战中大破魏将王经,击杀数万人,魏国的陇西兵团几乎全军覆没。⑦

▲发生洮西之战的洮河河畔,可以看到河岸非常陡峭

此战中,姜维以坚实的步兵方阵向前逼压,把背水列阵的王经部推挤入河中,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歼灭战。考虑到蜀军骑兵少于魏军,难以像汉尼拔的坎尼之战一样实施骑兵两翼包夹。可以猜测,姜维采用了类似后世维京盾墙一般的战术,令骁勇的虎步军战士为主的大军以水泼不进的盾阵且守且攻,同步推进,令敌人攻不得破,逃不得路,最后全军被挤入河流当中。

▲蜀国步兵能够凭借坚固的盾阵以守为攻

装备方面,虎步军的武器应当以枪矛为主,但也必然有一定数量适合短兵格斗的刀兵和斧兵(三国时代剑一般是军官所用,剑兵数量极少),以便于在短兵接战时格斗,以及在复杂地形交战。在剑阁之战中,姜维率领着坚不可摧的虎步军勇士们在内的蜀军,凭借诸葛亮留下的八阵等步兵阵法,以四万兵力力抗钟会十五万大军,令钟会进退无门。⑧

▲姜维曾率虎步军与钟会激战于剑阁

虽然随着邓艾偷渡阴平,虎步军的惊天战力亦不能挽救蜀汉的灭亡。但司马昭对蜀军的战力非常重视,以诸葛亮留下的练兵之法训练中军。后来西晋中军在灭吴之战中表现出众,击溃了吴国丹阳兵的陷阵攻击,更是在马隆、孟观两位指挥官的率领下以寡击众,横扫异族,平定了秃发树机能和齐万年的叛乱。

哪怕到了东晋时代,战力为江东诸朝之冠,令五胡胆寒心惊的东晋军身上,仍然带着季汉虎步军的影子。无论是祖逖长驱中原的流民军,桓温威震秦燕的北伐军,还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北府军,其训练无不得到了诸葛练兵之术和虎步军的遗泽。诸葛亮和姜维若有知,也当含笑九泉之下了吧。

①《三国志·杨阜传》: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②《三国志·姜维传》: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③《读史方舆纪要》:武侯《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涨,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是也。

④《晋书·职官志》: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

⑤《魏氏春秋》: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⑦《三国志·姜维传》: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

⑧《三国志·姜维传》: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