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的夏天,我在埃及过斋月是怎样的经历?

埃及。

可能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外国国名之一,

不管是从小耳熏目染的四大文明古国,各类媒体频繁出现的埃及金字塔,还是好莱坞大片里经常出现的法老与性感女王——如《木乃伊》三部曲,还有我非常喜爱的新X战警的第三部《天启》,里面都是铺天盖地的古埃及元素。

法老,木乃伊,金甲虫,狮身人面像,金字塔,这些神秘而exotic的画面,让我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就选择来到了埃及。

什么是埃及?

埃及,中东人口第一大国。全世界人口实际密度最高的国家。

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

埃及卫星地图

埃及国土绝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区,全境90%以上是沙漠。

埃及近一亿的人口中,有96%以上居住在狭窄的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比起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孟加拉国还要拥挤——因为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是可以住人的恒河三角洲平原。

孟加拉国的人口分布比埃及要均匀得多。

埃及2018年的人均GDP仅为2771美元,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三大收入来源是旅游业,石油出口,以及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工业基础薄弱。

不吃不喝的斋月

买飞机票之前,在我的印象里斋月一般是在夏天,无论如何也轮不到5月初。很不幸的是,我踏上埃及土地的第一天,就是2019年全球穆斯林的斋月开启之时。

斋月中的穆斯林,在每天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漫长时间里,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做爱。

到达开罗是早上,太阳升起后,市中心的街道就已经几乎空无一人。

斋月开罗的市中心

到达之日是斋月第一天,可能气氛很紧张。接我的司机在酒店附近停车时,几位穿防弹衣,衣着破破烂烂的警察走过来,拿着枪指着那个司机好像要罚钱……埃及的第一个早上真的就是“惊喜连连”。

埃及男人表达友情的方式是…如此的体位。比我到达孟买第一天时发现街上男生手牵手要更加的来得亲密与无间。

阿拉伯国家的斋月,虽然说让我不幸碰到,也可以说是让我“有幸”碰到。 

我去过无数的伊斯兰国家,东南亚,中亚,土耳其,阿塞拜疆,伊朗,甚至欧洲的波黑,阿尔巴尼亚。 当我觉得很多穆斯林国家的教义只是说说而已,即使上个月在闹出大新闻的文莱旅游时,对传说中异常严苛的宗教氛围也只是感觉“还好”的时候,我来到了斋月的阿拉伯国家。 我体会到了伊斯兰教的缘起——阿拉伯人对宗教的态度。他们和中亚的突厥人,和伊朗的波斯人,和萨拉热窝的斯拉夫人,雅加达的爪哇人,和这些信同一个真主的穆斯林通通都不一样。

伊斯兰的根在阿拉伯,他们是真正的信仰着。太多细节都令我感叹,我以三件事情来举例:

一,不吃不喝一整天的敬业导游马克

第一天带我去金字塔,埃及博物馆这些开罗经典景点的是中文导游马克,因为斋月,从早上日出的4点到下午3点,他11个小时一滴水都没进一口饭也没吃,还要给我一直解说说话(我们去了讲解不能停的埃及博物馆),当我在他对面吃鸡腿喝可乐时,他也仍能坚持忍住,不粘一点食物。信仰的力量太强大了。

埃及胡夫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二,处处“云祷告”的古兰经。

在行程中,司机和坐在副驾的导游本来一直在聊天,每当祈祷时间一到,音响里古兰经开始播放,他们立马就寂静不说话了。

开罗的第一天,我还不适应可以用车载音响放古兰经,这是云祷告吗?后来看到酒店前台用手机放祷告的视频然后跟着念,才知道祷告形式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同时升级的。

第三,自己不喝,也不让异教徒喝。

鳗鱼的小伙伴来自全球六洲,这次在开罗,也有幸有当地读大学的群友作陪。某一天傍晚,我和小伙伴买了新鲜的甘蔗汁,走在去往固力宫观看旋转舞的路上,这一路总有人时不时停下来,对着我们指指点点并好像制止着什么,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小伙伴告诉我,他们是指责我不应该拿着这甘蔗汁呢。

当时天色已经渐黑,路边的店铺已经开始有人吃饭了,没想到大马路上还有人这么严苛的要求着我这种看上去就不是穆斯林的外国人遵守fasting(禁食)。不过入乡随俗,被不停的劝阻后,我也就不再拿着这碍眼的矿泉水瓶了。

被指着不许喝东西(即使只是拿着打开的瓶子)

讲完了作为阿拉伯国家,埃及人在斋月严守规矩的种种现象。我试图向我的导游,中文说的超级流利的当地人马克还有其它当地人询问,为什么你们会如此严格的过斋月呢?——在很多时候只有我和司机导游在的场合,他们也不会多喝一口水,即使渴到不行。

我问当地人,是什么让你们如此的遵守斋月的清规,其它穆斯林国家并不都像你们这样。

胡夫金字塔边,骑骆驼的旅游警察

其实他们的回答和理由,并不是说“真主”要求他们这么做——大家都是肉身,拿虚的真主做现实生活不吃不喝受苦的理由,仍然显得牵强。 他们的理由是“对身体有好处”,“很多专家都这么说,对身体有好处,一定时间的不吃不喝,有利于人体的消化系统的调节”。这个回答很有意思,因为问起他们为什么婚前不SEX——我的另一位导游25岁了还是处男——以及为什么他们要求老婆一定是处女的时候。

他们对“婚前性行为”,“不洁性行为”,“频繁性行为”,“非常规性行为(比如多人,同性)”抗拒的原因仍然是,“对身体不好”,“专家这么说”。

这些在埃及的养生医学专家到底是谁?可能是阿訇吧。而这些观念就是在整个埃及阿拉伯人的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他们坚信着,YSL教提倡的东西,多是“对身体有好处”,比如斋月期间16个小时的不吃不喝,YSL禁止的东西,多是“对身体不好”。

这是很有意思又值得沉思的发现。

漂在尼罗河上的四天三夜

暂停讨论沉重的宗教话题。

暂别壮阔的金字塔与藏品令人眼花缭乱的埃及博物馆,我飞到了埃及最南部的大城市阿斯旺,开始了尼罗河之旅。

在尼罗河上游荡个几天,一路游览数千年历史的各式古埃及神庙,是埃及旅行的经典项目之一。自从去年国庆在欧洲坐完内河游轮后,我也就爱上了这样一种旅行方式——包吃包住包上岸游览,省心,安逸。尼罗河游轮的经典线路就是卢克索-阿斯旺这段航程,时间一般是3晚4天。

靠近苏丹边境的阿布辛贝神庙

在开罗飞往阿斯旺的飞机上看蜿蜒的尼罗河。

阿斯旺接近苏丹,这里有很多世代居住于此的努比亚人,再加上与苏丹人的混血,这里的居民皮肤明显偏黑。关于埃及人的长相特征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显著不同,我在下一篇中还会做详细分析。

南部埃及人的肤色很深

尼罗河上的落日——有没有想到一部经典侦探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没错,电影就是在阿斯旺的尼罗河畔拍的。

阿斯旺往南,就是苏丹。

每晚在游船上还有埃及的传统舞蹈表演,比如旋转舞和肚皮舞。以下有现场拍的视频,现场还是挺精彩的。

游轮房间里的尼罗河之景。

乘坐尼罗河的游轮一路往北,每停靠在一个集镇,就有很多黑黑的小孩或者青年在岸边盯着船看,什么都不做,一看能看半小时,一小时,他们总是望着客房里的我一动不动,或者是招手打招呼。 我想起孟加拉国达卡的机场,很多当地人的娱乐活动就是常年来机场外面,看飞机,看外国人,这些就是他们没有指望的生活中难得的消遣,能带给他们稀有的快乐。 一窗之隔,两个世界。

虽然埃及的太阳非常毒辣,但看到打伞的游客,就能100%知道是我们中国同胞。

美丽的卢克索是埃及旅程的终点,尼罗河畔的这座古都,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一生得来一次的埃及,却并不适合自由行

回顾埃及的这次旅行,即使遇到了酷暑与斋月,即使近些年埃及的经济下行带来的民众贫困,让旅行变得更艰难。

但我仍然认为,埃及应该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一生得来一次的地方。

即使现代埃及人已经无法传承那七千年前的文明,但那些古老的神庙记录了一切。

埃及历史有多么的久远?连东土的华夏大地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古埃及传承到第十八王朝时,中国才开始经历第一个有信史记载的商代。

但是来埃及,我并不推荐一个人自由行。

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到最近几年的零星恐怖袭击,前些年埃及的旅游业受到重大打击,经济受到冲击的埃及民众对旅行者的骗术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以下就是我在小卖部买东西时的吐槽,如果有一个会讲中文的当地导游陪你出行,就不用担心处处被索要几倍差价的风险。

以上,我讲到了来埃及旅游的重要贴示。

在埃及,我觉得这次自己没有坚持全程自由行,太庆幸,也太重要了。

在这篇游记里,我为什么一直没有给大家讲解所有埃及游记都会讲述的古老神庙里具体内容?因为我讲不清楚。写出来大家也可能很难听懂,甚至因为过于繁复,会关掉这篇文章。

古埃及的神话体系,2000多个神邸,离我们太遥远,对于我们东方人的思想体系也太不友好了。

如果一个人去世界著名的埃及博物馆,去这些神庙,即使查了满满的维基百科,很多时候仍然也能说是白去。

来埃及,必须要有导游解说。

而这时候,有一个熟通当地博物和本地历史,又能说流利中文的本地导游陪伴,实在是太重要,比如这次在开罗陪伴我的马克,他毕业于中东最著名的宗教大学——艾资哈尔大学,并且是专门的博物考古专业出身。他能把非常晦涩的埃及神话与典故,拆解得异常生动有趣。这点让我非常的佩服。

以上。